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作者:馮少華)
韜光養晦。韜光,是收斂光芒,引申為避免拋頭露面。引證于鄭觀應《盛世危言自序》中:自顧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是低調做人的行為模式。低調做人以利于冷靜觀察,縝密思考,進而統攬全局,謀劃未來,是立足于整體和長遠效益最大化的戰略布局思考。
韜光養晦,其思想既適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適用于成功或勝利之時。其深刻的內涵:在于埋頭苦干,積蓄力量,著眼長遠,是有所作為的重要前提。 厚積薄發。厚積,是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是指噴薄而出。引證于蘇東坡《雜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深厚積累后慢慢釋放。 厚積薄發,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約取,所指不單為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從而取其中精華,去其糟粕。
博覽群書很重要,但慎取、精取則更加重要。即便是佳作,也非字字珠璣,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雜。必須分清優劣,去粗取精,棄偽存真。 真正有學識的人,是積累了知識精粹的人。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今有識之士,治學都很注重博觀而約取。觀而有選,取而有擇,有的放矢,唯真是取。 面對情緒的浮躁,節奏的快捷,壓力的巨大。獨立思考漸行漸遠,隨波逐流地茫然,暈頭轉向地盲從,反思覺察地懊惱。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則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