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小白
最近追《樂隊的夏天》真是又盡興又感動,張亞東聽到盤尼西林翻唱樸樹的《newboy》后淚流滿面,說年輕時感覺一切都會變好,但回頭一望時光匆匆大家都老了。正如最后歌詞所說:“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一代人終究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被這首歌打動哭成狗的人,不一定是青春朋克的少年,但一定是年輕時憧憬過未來的老人。盤尼西林和Click15這兩支90后黑馬,才華橫溢意氣風發桀驁不馴,讓人想起天賦才華帥到爆的搖滾少年竇唯,讓人想起曾經生機勃勃希望無限的青春。
但讓人沮喪的是臺上蓬勃生輝的樂隊,卻是玩音樂都難保生存的殘酷現實。Click15樂隊的天賦才華每月只賺1000塊,刺猬樂隊各種顛沛流離換來堅持10年的好音樂。新褲子作為登頂國際頂尖音樂節的樂隊,一言不合就拉黑的中年主唱彭磊,又喪又欠的直言:“挺傷心的,因為直到今天大家還如此平凡”;“節目找的樂隊,平均年齡35歲以上,你讓這些中年人來丟人嗎?”
80、90年代精英文化確實35歲的中年危機不是從職場,好象是先從玩搖滾的樂隊人開始的。就因有人發了句:“當年鐵漢一般的男人,如今卻端著保溫杯向我走來”。
當搖滾和魔巖三杰們遭遇了中年危機,黑豹樂隊趙明義的保溫杯火了,竇唯吃路邊攤淪落為油膩禿頭的新聞上了頭條,讓人想起了魔巖三杰的自嘲:“張楚死了,何勇瘋了,竇唯成仙了”。隨著中國搖滾及獨立音樂的時代落幕,第一代搖滾人集體銷聲匿跡。
不得不提中國搖滾出道即巔峰,崔健做為80年代中國搖滾的鼻祖人物,以一首《一無所有》的吶喊叫醒了蒙昧,隨之迎來黑豹,唐朝為代表的中國搖滾的巔峰期。而94年香港紅堪演唱會的“魔巖三杰”,則是把90年代推向搖滾黃金年代的里程碑,這群二十五六的少年成了一代人的精神領袖。但中國搖滾短短10年就悄然落幕,如同璀璨絢爛又轉瞬即逝的《花火》。
竇唯一曲《無地自容》坐穩了“滾圈”王子的交椅,卻在世紀之交迎來事業婚姻的雙落幕,30歲就提前迎來了人生的中年危機。流行天后前妻王菲有多大紅大紫,就提醒著搖滾天王竇唯有多潦倒落魄,兩個做為不同音樂的標桿人物,如今的冰火兩重天也是兩種音樂的不同走勢。
壓抑的一代在長久沉寂中爆發,迸發出80、90年代的一次“文藝復興”,讓搖滾和詩歌的精英文化成為了主流。是高曉松青春里白衣飄飄的年代,是張亞東的青春里的憧憬與盼望,寄托了一代人的青春夢想和美好向往;是搖滾是音樂釋放著滾燙的熱血,提醒你還活著,心還未老!
但沒錢怎么活?當從理想主義夢醒投入金錢至上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搖滾與詩歌的文化蕭條。80年代末、90年代初詩歌三杰也相繼離去,25歲的海子臥軌自殺,37歲的顧城情變殺妻又自殺,38歲的北島被驅逐出境開始流浪,一個個精神領袖像流星般墮落,屬于詩歌和搖滾的時代很快衰落。
無論批叛反叛青春的rocker,還是用詩意直抵靈魂的詩歌,那個精英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的年代遠去。當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有人在美國夢的召喚下投身出國潮,如代表性劇作《北京人在紐約》。有人順應經濟發展的大勢投身下海潮,在經濟騰飛經商創富的大潮里無暇顧及精神,于是迎來了大眾文化和消費主義的新時代。
00、10年代的大眾文化80后、90后們在大眾文化和科技浪潮中出生,告別了理想主義在大眾娛樂和消費主義中長大,少了詩與遠方多是為成功奮斗的夢想,精英主義悄然落幕大眾文化盛大開啟。
電視和媒體的發達讓大眾娛樂紛至沓來,春晚成了最大的造星工廠,費翔《冬天里的一把》燒出了第一代全民偶像;王菲和那英的《相約98》也迎來了港臺流行音樂的新紀元。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吳磊當年的工作就是,98年替范曉萱爆紅的《健康歌》畫動畫,2000年又做起網絡歌曲《***愛》的MV導演。
樸樹出道就爆紅的展望專輯《我去2000》,進入了紅紅火火港臺群星爭雄的年代,有周杰倫的中國風也有汪峰的流行搖滾,小清新的[蘇打綠]和輕搖滾的[五月天]火了,大張偉的花兒樂隊因洗腦神曲《嘻唰唰》爆火,時至今日還被王思聰微博長年置頂打假。至此年年興衰更替,滄海桑田。
中國音樂選秀節目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以李宇春為代表的2005年的《超級女聲》,開啟了娛樂工廠造流量明星的時代。選秀明星如過馬觀花般閃過,流星們自從一年河東一年河西。2012年《中國好聲音》里清新脫俗的梁博奪冠,成了大眾音樂審美向小眾搖滾轉移的風向標。
2017年網絡綜藝《中國有嘻哈》火勢燎原,讓非主流小眾音樂一夜間變得人盡皆知。匪夷所思的是主流的搖滾樂卻依然小眾,中國搖滾聲漸勢微轉入地下模式,迷笛和草莓音樂節,Livehouse成了承載獨立音樂人的根據地。
春江水暖鴨先知,小眾音樂有打造爆款綜藝的可能,觸發了米未傳媒馬東的敏銳商業嗅覺。而高曉松、張亞東做為橫跨三個時期的音樂人,有對綜藝推動獨立音樂復蘇的期望,于是洽逢其時的推出了《樂隊的夏天》。
但搖滾文化和商業邏輯的水火不相容,一個商業導向的綜藝,能否扛起搖滾復興的大旗?
樂隊到底有沒有夏天?顯然《樂隊的夏天》不能復興搖滾,但會讓獨立音樂的黃金時代復蘇,所有綜藝PK的方式是讓樂隊玩音樂,沒有導師沒有評委只是純樂迷的投票。讓這些地下樂隊的浮出水面呈現給大眾,像彭磊唱的“我不要在失敗孤獨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只是點評但不懷疑大眾音樂審美,無需***他們的喜好就是潮水的方向。
這個“夏天”讓人又燃爆又震撼,刺猥樂隊的音樂有穿透人心力量,和斯斯與凡的合作盡現新老樂隊的相互成就。新褲子樂隊的音樂讓人欲罷不能,尤其是最新一期的《艾瑞巴迪》前衛之極,他們玩音樂玩出先鋒玩出新浪潮,是一個當代藝術作品一場視聽實驗,女神Cindy和樂隊的碰撞酷斃了,洗腦神曲鬼畜魔性又***。他們超越了音樂本身的范疇,用荒誕魔幻的方式引發了一場意識形態爆發。
讓我不得不回顧了下中國搖滾巔峰期的水準,隔著屏幕和重重彈幕都能感受到音樂的撼動,有彈幕寫“在現場被踩踏而死也值了,請把我埋在現場,怎么感覺夢想都實現了…”搖滾樂的瘋狂像極了大型傳教現場,而這種瘋狂和反叛也是被官方和媒體所打壓?!皹废摹钡莫毩⒁魳啡藳]有劍走偏鋒,有人復古有人民族風有人前衛先鋒,這群平均年齡35+的樂隊,更先90后一步的玩出了前衛與先鋒。
《樂隊的夏天》邀來的中年樂隊,石璐做為36歲中年危機的單親媽媽,活出硬核搖滾酷媽告別瑪麗蘇的意淫。新褲子的彭磊年過40但朋克精神不死,他們用音樂跨界魔性荒誕的行為藝術,不就是B站為代表的90后?00后們的鬼畜文化么?朋克精神燃盡了所有青春年少的驕傲,也燃盡了無奈中年的落寞與挫敗,音樂是他們疲憊生活里的英雄夢想。臺下如此平凡臺上卻星光璀璨,樂隊平均35+卻又熱血澎湃心如少年。
這些中年樂隊發起于中國搖滾的蕭條期,玩音樂養不活自己但他們堅持“窮搖”。在沒有名利回報的事上堅持10年、20年,是熱愛是朋克精神還有沒音樂就活著沒勁?正因經受過冬天冰冷的洗禮,會清醒知道熱度是手段作品才是本質,如能暴得大名也不會讓金錢引領音樂。正如冬天是創業的最佳時期,因為偉大企業才在冬天涅槃而生。希望樂隊留給90后?00后的是,耳目一新的創作和破中有立的態度。
一檔綜藝能讓小眾的嘻哈街舞爆火,那么一檔綜藝讓樂隊有夏天也是自然。
最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思潮,70后們是精英文化的理想主義,80后是大眾文化的消費主義,那么90后、00后們物質豐裕,開始在現實土壤中追求精神與理想了?!拔覀儾灰粯印卑岛吓罂说奶亓ⅹ毿?,二次元亞文化暗合小眾文化的崛起。
如果說西方后印象派兩位大師,同時期聽從藝術的召喚做起畫家。梵高是27歲才學畫的天才,沒扛過中危發瘋于37歲開槍自盡;而性情古怪曾是同屋畫友的高更,于中年35歲拋家棄子開啟了第二人生。兩人在世時都窮困潦倒一生凄慘,但他們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藝術杰作。
那么今日中國經濟大潮的奮斗者們,都聽從時代召喚追隨潮流做創業者。明星創業家茅侃侃不堪負債,于35歲中危走入絕境選擇自殺;40歲的羅永浩創業欲做喬布斯第二,當過詩人做過傳銷終成相聲大師,準備講一個理想主義的創業故事。但商業世界只有殘酷的成王敗寇,在錘子潰敗后媒體發問他會不會自殺?
老羅說,如果我失敗,不是理想主義的失敗。不是我要贏,而是好產品一定要贏!
套用下:不是樂隊要贏,而是好音樂一定要贏!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中年正朋克。(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