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417:22|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徐賽瑾通訊員陳旭紅李艷蕾
近來,不少市民在傍晚時候,發現家里總有一些不知從哪里飛出的蟲子。蟲子越飛越多,有些甚至成千上萬、數也數不清。這些成群結隊的蟲子很可能是長了翅膀的白蟻。
我市屬于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濕度較大,是適宜白蟻生殖繁育的環境,也是白蟻危害的重災區,常見的白蟻主要有散白蟻、家白蟻和土棲白蟻三種。散白蟻喜陰濕,多在一樓或車庫繁殖為害,每年2月至4月份分飛。家白蟻(學名臺灣乳白蟻)和土棲白蟻分飛高峰期在5-6月份,傍晚活動頻繁。家白蟻一般在樓房建筑中危害,土棲白蟻一般在園林綠化中危害。現在分飛的一般是家白蟻和土棲白蟻兩種。
據悉,我市白蟻站已引入白蟻滅殺“黑科技”——誘殺監控技術,其工作原理是將白蟻餌料放入裝置,并安裝在特定部位,如房屋建筑外圍的土壤中,通過工蟻攜帶藥物返回蟻巢,達到滅殺整巢白蟻的效果。待滅殺白蟻群體后,通過監測、誘集、殺滅(控制)、再監測的循環作用方式,控制白蟻種群密度,實現對目標區域的持續性保護。與傳統化學防治相比,誘殺監控技術減少了90%以上用藥量,大幅減少化學污染;安裝方便、操作簡單,通過更換監控裝置內芯誘餌木可達到持續性監測。目前,誘殺監控技術大量應用于白蟻預防的補辦工程、水庫大壩、園林樹木建設,并對個別新建項目進行實驗,成效顯著。
白蟻分飛,說明白蟻危害建筑物已有多年,切不可忽視。我市白蟻站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發現白蟻時不可自行亂用藥或用開水燙,即使滅了繁殖蟻,工蟻仍在危害建筑物。最好辦法是在傍晚前后注意觀察,弄清白蟻分飛來源,尋找白蟻分飛孔位置,并及時報告市白蟻防治站,由***工作人員上門用藥滅治,不僅安全有效,還能及時滅治,減少損失。
編輯呂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