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3時許,武漢汪仔寵物服務有限公司要把一只頭一天死去的豚鼠火化,火化場設在新城區的一個小山包下。火化前,不到1公斤重的豚鼠被梳理得整整齊齊,擺成生前熟睡時的樣子,身邊還放著幾朵剛剛從田埂上摘來的野花。徐雅婷把這些拍下來,適時傳給沒有來現場的豚鼠主人。
今年27歲的徐雅婷已從事寵物殯葬工作7年。她在大學二年級時,創業開辦了武漢地區第一家寵物殯葬公司——武漢汪仔寵物服務有限公司。徐雅婷也是采訪對象中唯一愿意向記者全程***寵物殯葬過程的人。徐雅婷涉足寵物殯葬業后的前4年,偌大的武漢只有她這一家寵物殯葬公司。近年來,寵物殯葬被炒作成為一個投資風口。寵物殯葬到底有沒有看上去的那么美?
現狀
寵物死后不再被隨便處理
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副教授邱昌偉在學校開辦的動物醫院忙碌。上午,一條5歲的泰迪因為腦瘤,術前麻醉時死了。傷心的狗主人對邱昌偉說:“我要找動物殯葬,讓它走好!”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院是武漢地區動物疑難雜癥的轉診醫院,送到這里來的寵物一般患有急危重癥。“現在寵物死了,10個寵物主人會有8個選擇寵物殯葬,不再像過去那樣隨隨便便一丟或一埋了事。”
“寵物現在變金貴了,寵物主人們舍得為它們花錢。”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院配備的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超導核磁共振設備價值1000多萬元。邱昌偉介紹,“寵物做一次3000元,比人做CT、核磁還要貴,但每天還是有七八個寵物要做這種檢查。”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我國寵物行業進入了有序增長的穩定成熟期,2020年市場規模近3000億元,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4456億元。寵物殯葬是寵物服務下游的細分賽道,約占整個行業規模的7%左右。
寵物主人選擇寵物殯葬的原因之一是城市空地越來越少,沒有地方自行掩埋寵物尸體,希望有人來幫助他們處理寵物尸體。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臨床獸醫學系副教授丁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寵物尸體最大的環境安全隱患是它們死前會使用抗生素或者其他藥物,尸體里殘存的這些藥物會污染環境(包括土壤和水源)。在美國讀臨床獸醫學博士的5年時間里,丁一曾詳細了解過美國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方式:一是像人類死后一樣火化,二是按無害化處理標準(包括掩埋深度及墓穴內使用的消毒物品)埋在自家院子里。
探訪
寵物殯葬店多為一人一店
2014年,正在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二年級念書的徐雅婷創辦了武漢汪仔寵物服務有限公司。
徐雅婷在寵物醫院實習時看到死去的寵物無處可去,“那時,上海、北京已經有了寵物殯葬,可以幫助到寵物主人,也有助于寵物尸體無害化處理,保護環境”。
打拼了7年,徐雅婷把規模做到了武漢第一:在新洲建有專門的動物無害化處理基地,有2臺動物焚燒爐,跟武漢有規模的寵物醫院建立起聯系,租下20畝山地用來給有需求的寵物主人安放寵物骨灰。
徐雅婷的公司成立4年后,武漢地區才有第二家寵物殯葬公司注冊。記者通過企查查等網絡平臺查詢,武漢地區目前有9家可以提供寵物殯葬服務的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訪者告訴記者:“沒有工商執照的也有一些。”
《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過去10年,我國寵物激增,數量過億。在寵物界,犬類占70%,還有30%是貓等其他小動物。
據了解,武漢地區每天在寵物醫院死亡的各種寵物在100只(條)左右。
9月下旬,記者輾轉找到二七長江大橋下的一個偏僻小區,去年才開始從事寵物殯葬的小高,把自己的寵物殯葬門店設置在小區的背面,店門外就是小區圍墻,墻外是一大片雜草叢生的空地,招牌很不起眼。
一間不足100平方米的門店,前面是洽談區,后面是一間寵物遺容整理間,整理間里有一個臺子、一臺電扇和一個裝梳子等物品的工具箱。兩邊各有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間,被布置成溫馨的中式和西式兩個告別廳。
去年9月才開始從事寵物殯葬的小高,今年26歲,此前從事房地產工作。他請了一個人做前臺接待,跑業務、接送寵物尸體都是自己來。一輛小轎車既是他的代步工具也是他的工作用車。
小高的銷售渠道,除了寵物醫院,另外就是某寶、某團。客戶***來了,小高就上門,接了寵物尸體就到這里來處理,然后送去火化。創業一年多來,小高實現了收支平衡,平均每天可以接到2只(條)寵物尸體。
不管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是從寵物服務的角度,我國寵物殯葬的需求正在不斷釋放出來。而目前在武漢從事寵物殯葬的企業,多為一人一店,還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出現品牌企業。
難點
寵物殯葬存在監管盲區
在某寶上,記者看到有些店掛出了工商執照。據知情人士介紹,現在工商執照的領取是零門檻,只要寵物殯葬從業者去申領就能領到。
在寵物殯葬從業者領到的工商營業執照上,記者發現,在動物無害化處理、寵物殯葬服務的許可項目后面,有特別標注:“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準文件或許可證件為準。”還有的這樣注明:“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后方可經營。”
在告別儀式完成后,小高會讓寵物主人在店里等一等。兩個多小時后,他再將寵物火化之后的骨灰送回來。小高解釋,不讓寵物主人去火化現場,是怕同行舉報。小高怕的是同行舉報他無許可證經營。他告訴記者,曾經打過負責辦證的政務中心的***,也打過環保、農業等部門的***,咨詢寵物殯葬許可證在哪里辦理,對方均回答說本部門目前對寵物殯葬這一塊沒有相關的許可規定,也沒有可供監管的行業標準。
目前,武漢寵物殯葬從業者只有一本工商營業執照。記者在采訪相關部門后得知,寵物殯葬行業目前確實存在監管盲區。脫離監管的寵物殯葬行業,處于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同時也埋下隱患。2016年前后,有幾處公園和小區因為被寵物主人掩埋的寵物尸體腐爛發臭,引起周邊居民強烈不滿。
記者調查了解到,寵物殯葬企業應寵物主人要求可提供火化和土葬服務。被采訪的寵物殯葬從業者均宣稱自己在郊區或三環外有符合標準的焚燒爐,但拒絕寵物主人去現場。提供土葬的從業者宣稱自己在郊區有一座小山,埋多深沒有特別規定。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依托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下屬的動物檢疫站,在中心城區建立有9個寵物尸體收集點,寵物主人可以將寵物尸體送到收集點,由收集點再集中送到第三方環保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這是一個合乎環保要求的合理流程。到現在為止,這9個寵物尸體收集點仍在正常運行。盡管這些收集點提供的是免費服務,但寵物主人們的接受度卻不高。據了解,每個收集點目前每年的收集量只有30只(條)左右。
一位業內人士解釋:***的免費服務,工作重心在寵物的無害化處理和防止疫病傳播上,不可能做到每只寵物單獨焚燒,也不可以一一給寵物主人回告。
《2021年中國寵物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寵物在養寵家庭里的角色從動物完成了向家人、孩子等情感陪伴角色的轉變。九成寵物主人養寵物的情感動機是出于增添生活情趣、緩解壓力、疏解孤獨等。
寵物殯葬提供的恰恰是寵物角色轉變后的擬人服務,這也是為什么這兩年來武漢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小店迅速增加的原因——需求推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寵物殯葬發展到現在,走到了需求爆發的前夜,明確監管、制定行業標準已刻不容緩。
文/田巧萍趙心瑜
攝影/任勇
編輯/倪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