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小舞
今天上海公布的疫情最新狀況顯示,3名高齡基礎病患者的死亡固然讓人憂心忡忡,但透過數據,卻讓人看到了真正希望。
上海過去24小時的新增數據顯示,新增確診病例2417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9831例,累加陽性感染者總數雖然仍超過2萬例,但值得關注的是,確診患者中的853人為此前的無癥狀人員轉歸,1409例確診和19425例無癥狀為“隔離區管控中發現”。
這話什么意思?如果不注意,還真容易忽視了,但經過簡單的計算后就可以發現,昨日上海新增數據中,僅有155例確診和406例無癥狀來自于社會層面,不足四位數的社會面新增預示著上海防控即將迎來重大積極變化,社會面清零指日可待。
對于社會面清零,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理解,而是認為充其量算是文字游戲,真的如此嗎?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說一下。所謂社會面清零,就是指后續新增陽性感染者都出現在隔離管控區域,而在這之外的更廣泛的社會面中不會出現陽性感染人員,這種現象就被稱之為“社會面清零”。
社會面清零的說法最早出現于西安,按照當初西安給出的解釋,社會面清零就是之后西安發現的所有新的確診病例都是在已經隔離的密切接觸者或者是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當中,已經不存在社區面的疫情傳播了。
之后,西安創造的“社會面清零”被越來越多的地方采用,繼而成為封控區域解除封閉式管理的前提,并最終進一步實現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和社會面清零是一種什么關系?簡單說,社會面清零是動態清零的前置條件,社會面清零阻斷了社區傳播途徑,動態清零則是更徹底地實現管控區域的清零,守住不出現規模性反彈的底線。
對于人口總數超過2500萬,每天感染千分之一人口的上海而言,經過前期的封控防疫,成功將社會面新增數據控制在3位數,已經無限接近于社會面清零狀態,按照目前的數據變化趨勢研判,上海社會面清零實現的時間節點已經到來,兩三天即可實現,最早或許在本周三徹底消滅社會面新增,迎來重大轉折點。
上海防疫的階段性成果取得,當然離不開“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大規模核酸篩查,以及“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的防控部署。
當然,在上海即將實現社會面清零之際,也出現了3例高齡患者死亡的悲劇,死亡病例中,最小年齡89歲、最大91歲的三名老人,本身擁有非常嚴重的基礎性疾病,以89歲患者為例,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三級、腦梗。
有消息稱3名老人均未接種,但通過基礎病癥分析,雖然他們在入院后轉為重癥,但導致老人死亡的最大因素可能還是基礎病,病毒只是誘因,與接種與否關系不大。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哪怕是奧密克絨的傳播力驚人,但致病性和致死率,在我們的嚴格封控下,其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