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連長海縣的一處海灘上,村民發現有一個龐然大物出現在了那里,靠近查看,發現竟然是一頭已經死亡了的鯨魚,而且它的嘴部膨脹得非常大,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大圓球,非常可怕。
隨后,有專家表示,這是一頭還未成年的須鯨,它的體長大約在9米左右,至于為何會出現在這里,以及死亡原因,目前都無法得知。
長海縣海灘多次發現擱淺須鯨,究竟是什么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長海縣的海灘上,第一次出現擱淺的鯨魚,此前也曾經多次出現過,比方說,在2014年的4月,就曾有一頭同樣是未成年的須鯨尸體在當地海灘上擱淺,體長為8米多。
還有在2019年3月,長海縣獐子島上的居民,也是在海灘上發現了一頭小鯨魚的尸體,當地居民隨后聯系有關部門,將這頭鯨魚的尸體移走。
從這里可以看出,在長海縣,鯨魚擱淺的情況雖然比較少,但是絕對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罕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會導致長海縣時有鯨魚擱淺呢?
一種情況是,當地海洋作業投放的漁網等物品,誤傷到這頭須鯨,從而讓它在不斷掙扎的過程中,由于無法脫身,最終因為一些原因死亡,比方說,如果被漁網纏住,那么,大概率就會是窒息而死。
舉個例子,上文中提到過的2014年長海縣發現的須鯨尸體,事后研究認為,大概率就是誤入養殖區被纏住死亡的。
另一種情況是,在海洋中它們遇到了天敵,或者是在追逐獵物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從而導致了死亡的發生,最終在海洋中死去后,被浪沖上岸,擱淺到了海灘上。
在海洋中,須鯨的主要天敵就是虎鯨,此前在我國大連海域,也曾多次拍到虎鯨的身影,因此,如果須鯨身上存在著被咬傷和搏斗的痕跡,那么,是被虎鯨殺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此外,人類在海上的活動,比方說投放的一些作業設備所產生的干擾信號,都有可能會對海洋生物造成誤導,從而讓個別的海洋生物迷失方向,不斷靠近淺海區,最終導致在海灘上擱淺死亡。
由于這一次在長海縣海灘擱淺的須鯨,它的嘴邊已經鼓起了大包,這也意味著,它已經死亡多日了,而且隨時都有著鯨爆的危險,因此,為了避免意外發生,當地有關部門也已經將它轉移走了,畢竟如今已經有很多人都前去圍觀拍照,一旦在人們聚集的時候發生了鯨爆,那么,絕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鯨爆”?它究竟有多可怕呢?“鯨爆”,就是指鯨魚爆炸,一般都是鯨魚在死亡之前,進食了大量的食物,而且來不及徹底消化就死掉了,這也就會導致胃部存在著大量的食物殘留,從而在腐化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可怕氣體,并且最終當氣體壓力過多的時候,就會突然發生爆炸。
那么,“鯨爆”又有多可怕呢?讓我們舉例說明。在2004年的時候,我國臺灣就曾經發生過一起鯨爆事件。
在當時,一頭抹香鯨尸體在運輸的過程中突然爆炸,因為正好是位于鬧市區,這也導致周圍的店鋪、行人、過往車輛等等,無一幸免地都被噴上了鯨魚的血肉和內臟碎片等等,場面可以說是異常慘烈、壯觀,當地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才完成了現場的清理和消殺工作。
由此可見,如果這一次長海縣的這頭擱淺鯨魚沒有被及時處理走,那么,一旦它發生鯨爆,也會讓現場變得“血肉模糊”,絕對會讓目擊者的心里留下陰影。
總結
須鯨是一種在世界上分布較廣的鯨魚,在我國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正常情況下,它們靠近近海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如果一個地方時有須鯨擱淺的情況發生,那么,就需要去尋找原因,盡量避免日后再有此類事件發生了。
拿大連長海縣來說,當地的海洋養殖業是非常發達的,這也導致近海有著大量的人類設施,這些對于海洋生物來說,也都會造成不小的傷害,因此,當地也應該去尋求一種和海洋生物“友好相處”的平衡方式,減少對于海洋生物的誤傷,只有這樣,才可以讓當地的海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海洋生物也越來越多,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