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看到這一幕肯定會后怕:
4月19日,重慶市城口縣衛星村,一3歲女孩在家門口玩耍,遭野猴瞬間扼住頸部險被拖走,幸運的是一位好心人沖上前救下,制止了可能發生的悲劇。
事情發生后,龍田鄉***工作人員向媒體介紹,這只猴子此前多次進村,但多限于盜竊食物,傷小孩還是第一次,孩子身體被抓傷,事情發生后警方林業部門等相關部門及時介入,但目前猴子還沒抓到,計劃抓捕猴子后將其放歸山林。
看了這條新聞,或許有人會思考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的正確性。畢竟野猴傷人的新聞早不是“新聞”了。
成都的孫先生向媒體反映,自己帶三歲的女兒游玩,卻被猴子咬掉了手指頭;四川涼山州美姑縣牛牛壩鄉馬海覺村的兩名小孩正在家門口玩耍,突然被一只野生的猴子襲擊,其中一名小孩頭部被咬傷,另一名小孩雙手被咬傷。
更不用說在各大景區,猴子橫行霸道“打劫”游客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2020年光是貴州黔靈山,猴子傷人就高達5000多次。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截圖
其實不止是野猴,“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的野豬更讓農民頭疼。不僅如此,隨著飼養寵物、參與野外旅游的人數日益增多,動物致傷的風險也相應升高。我國每年約有4000萬人被貓狗咬傷,超過30萬人被毒蛇咬傷,胡蜂、海蜇、蜱蟲等動物致傷事件時有發生。
當“肇事者”是野生動物時,很多人只好自認倒霉,常常一“忍”了之,這也導致了不少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向產生疑慮,甚至認為野生動物既然傷人,就該“一報還一報”:
與動物談“人性”,未免強動物所難,如果照這個思路,“野蠻的”獅子、老虎、甚至大熊貓,都客觀存在傷害人類的可能,他們的尖牙利爪、求生的本能,無疑對人類都是威脅。
幫女郎想說
動物在人類面前,本質上還是絕對的弱者,從手段上看,趕盡殺絕一切可能危害人類的動物,是完全可能實現的,但這樣就是絕對的安全嗎?生態鏈已經如此脆弱,這樣做同時也將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我們最需要做的,是找到人與動物相處的一個平衡點。有沒有兩全其美的***?
實際上,野生動物保護法里就有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由當地人民***給予補償。”可見,與其為“該不該”保護爭執,不如呼吁相關部門積極作為、完善補償制度,守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安全邊界,這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觀察到,云南的村民之所以對大象保持著高度容忍,與當地已經建立10多年的生態補償和商業保險有關。如果野豬肇事,村民也能迅速得到當地***或保險公司的補償,***沖突會緩解。
就在4月13日,茶園因野豬“肇事”受損后,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的茶農張永國收到了一筆49800元的保險賠付款,這是江蘇南京首例由***投保的野生動物肇事險理賠案例。
2022年1月1日起,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高平市、陽城縣、陵川縣、沁水縣同步開展省級野生動物致害損失補償保險試點工作,野豬、野雞、黃喉貂、金錢豹等野生動物致害的,都在保險范圍內,保險費繳納由***財政全額補貼。
或許在野生動物保護領域,我們現在不是做得太多,而是還不夠多,針對現階段的***沖突,只有織牢相關法律法規,把補償措施落實到位,才能更好地為青山綠水兜底,打消人們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后顧之憂。
你有跟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的經歷嗎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轉發-圖源|微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