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話還是不通話,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因此,看到#中美防長時隔21月通話釋放哪些信號#,感覺的確有內涵。這一次又是我們防長應約和美國防長通***,這其實也好理解,國家一理,就類似于他做的缺德,你不搭理他,不接***,扛了21個月,最后接了,而且我們的話很硬氣。畢竟,國際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烏克蘭危機中所謂強大的美軍都不敢介入,拜登只能破口大罵,美軍拼命“遞刀子”。對這次兩國防長通話,我觀察到“三個主動與三個被動”!
一是道義的主動性:美國已經“從叢林中的野獸”變成了“院子里的流氓”,特別是經歷了“卡布爾時刻”的倉皇撤離、烏克蘭危機中的“不戰、不設、不派”,美國和美軍在世界各國,尤其是在其盟國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已經成了國際博弈中的低能兒,國際交往中的失信者,大國碰撞中的懦弱者。這種時候,主動請求和中國通***,中國從內心到外表都彰顯出了道義主動性,尤其是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中國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
二是力度的主動性:魏鳳和的話,內容豐富,含義明確,但我最關注的是“兩要、兩不”。“兩要”就是兩點要求:一是要求美方將“四不一無意”承諾落到實處;二是要求美方停止在海上進行軍事挑釁;“兩不”聚焦***和烏克蘭危機;一是美國不應低估中國的決心和能力;二是不得利用烏克蘭問題對中國抹黑栽贓、威脅施壓。其實這種力度的把握,中國也具有主動性,根本原因是美國知道自己出爾反爾,也知道中國有力量,心理自然發虛。中國在自己家門口,的確應該有底氣#國防部長魏鳳和就***向美表態#。
三是戰場的主動性:在中美博弈,尤其是在軍事的對決方面,中國人民***具有戰場的主動性,無論是東海、臺海還是南海,其實都是這種情況。在東海和臺海,中國人民***優勢更加明顯,近岸優勢凸顯,岸基導彈的打擊,美軍承受不起。這一次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的沉沒,再一次說明海上大型目標的脆弱性,美國盡管有十多艘航母,也僅僅需要***的十幾枚“東風快遞”,就可以解決問題。也正因為這樣,美國想把主戰場轉移到南海,但事實上,南海中國也具有主動性,因為畢竟是中國的南海,尤其是“種島”的成功,南海有了“不沉的航母”,美國越來越處于無可奈何的境地。
我們分析以上的中國人民***的主動性,也并非有輕敵的心理。應該說,中美碰撞決定了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命運!人類社會走向和平發展的遠景目標,還是繼續弱肉強食的你爭我斗,和中美博弈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對這一次中美防長的通話,同樣以辯證的思維,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對于中國人民***來說,也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被動性,這需要我們在下一階段工作中彌補不足,進一步增加謀打贏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武統臺灣的被動性。毫無疑問,一旦***啟動武力***的進程,必將是中美兩軍最緊張的狀況。現在的情況是,美國通過對***售不斷地給***當局“遞刀子”。在這個過程中,***奪島作戰能力的確在不斷地提高,通過積淀,我們可以跟所謂最強的美軍抗衡的這么一支軍隊,對付臺灣已經是綽綽有余;但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有很多我們的同胞在上面,所以我們要打一場智慧仗,并非單純地比拼火力。所以,時間拖得越久,***武裝得越完備,對兩岸統一,對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其實越不利。這方面我們是被動的。
二是混合戰爭的被動性。毫無疑問,中美博弈絕對不是一場單純的軍事仗,已經演變為一場總體戰、跨域戰、混合戰、超限戰。拜登強調“世界已經截然不同”,以及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和北約采取“不戰、不設、不派”的“三不原則”,這充分說明美國霸凌勢力已經跳出了對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弱小國家的“老套路”,探索形成應對中俄這樣的大國的“新伎倆”。在這方面。無論是中國巨額的外匯,購買美國的國債,依賴美國的糧食,還是中國股市的慫樣,都說明我們在這個全新領域的能力水平差距極為巨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美國正企圖對中國上演“不戰而屈人之兵”。軍事對決反而是最后的選項。
三是設置話題的被動性。我們常講,進攻是最好的防御。在從目前來看,中國的謙謙君子之風,中國的和平理念,中國的與人為善,注定相比霸權的擴張與掠奪,要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這種被動性,也影響到我們在國際博弈中設置話題的主動性,我們往往是被動地去回應、去譴責、去應對突發事件。這個方面,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種被動性的危害性,尤其是在我們周邊,尤其是在涉及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問題上,尤其是在***上,我們要樹立“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理念,積極地化被動為主動,善于預先化解危機,讓14億多中國人民有更多更切實的獲得、感幸福、安全感。
一句話總結:世界已經截然不同,金融安全是當前國家安全的核心,其緊迫性甚至超過軍事安全。金融安全的系統性風險,更直接地影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我們既要重視軍事仗,也要打好混合戰、總體戰、跨域戰、超限戰,絕對不能讓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
秦安,2022年4月21日,北京四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