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長州藩、薩摩藩被洋人痛揍而改革:1868年1月3日日本治維新開始
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發表《五條御誓文》,標志這明治維新的開始。
很多人對于滿清洋務運動失敗,以及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人更不能理解,為什么長州藩、薩摩藩軍閥推翻了德川幕府以后,卻不取而代之。
他們實現的政黨和三權分立制度,權力受到極大限制,絕對沒有當年的幕府將軍那樣掌握絕對權力。
這都是有原因的。因為,長州藩和薩摩藩都被洋人狠狠揍過,只是被揍的沒有滿清這么狠而已。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滿清比日本有著很多巨大的優勢。
在1840年第一次***戰爭爆發時,滿清的GDP占世界20%到30%,強于當時世界第一的英國。
當然,滿清的GDP基本都是農業,不能轉化為戰斗力,也客觀說明了滿清還是很有潛力的。
另外,1840年滿清的財政收入高達4500萬兩白銀,隨后由于列強轟開了國門,對外貿易越來越多,關稅收入猛增。
到1890年,滿清的財政收入已經高達9000萬兩白銀。知道這是什么概念嗎?
洋務運動的最重要成功北洋水師,從英國、德國購買“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等主力艦,共花費800多萬兩白銀。加上其他軍艦、輔助船、槍支彈藥的費用,以及威海衛、天津、旅順等基地的修建和招兵買馬的費用,一共花費2000萬兩左右。
也就是說,滿清一年的財政收入可以建造4支北洋水師。誠然,這同美英法德相比還是差了很遠,至少不少于日本。
而到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明治維新已經20多年,財政收入不過7000萬兩白銀左右,還是不如滿清。
所以說,就國力和軍力來說,1868年開始改革的日本,遠遠不如當時的滿清。
滿清已經在7年前開始了洋務運動,起步也更早。然而僅僅20多年后的甲午戰爭,日本就徹徹底底的打敗了滿清。
這變相說明明治維新成功了,而洋務運動失敗了。
洋務運動是在維持現有封建制度上的小修小補,不會動搖滿清封建權貴對國家的控制。
然而,明治維新則是徹底廢除封建階層對國家的控制,轉而實行西方的資本主義改革。
所以,洋務運動是慈禧太后自發搞的,而明治維新則是則倒幕派武力推翻德川幕府以后,才進行的改革。
那么,在薩摩、長州、土佐與肥前等軍閥,為什么要聯合資本家財閥推翻德川幕府?
最直接的原因是,薩摩藩、長州藩作為僅次于幕府的強大軍閥,都被洋人痛揍過。
1863年8月15日,薩摩藩和英國爆發了短促的戰斗。
1年前,同第一次***戰爭之前的滿清官員一樣,薩摩藩的武士們,根本沒有將洋人放在眼里。僅僅因為4名洋人沒有讓路,武士直接揮刀砍殺,導致1死2傷,只有1名洋人女性被放過。
英國人極為震怒,立即對德川幕府進行威脅,恐嚇,后者迅速服軟賠償10萬英磅。
自認為軍事力量強大的薩摩藩,卻并不買賬,拒絕道歉和賠款。
英國人哪里是好惹的,1863年8月15日派出7艘軍艦到薩摩藩興師問罪,要求巨額賠償,當場扣押了薩摩藩的3艘汽船。
薩摩藩大名島津茂久勃然大怒,用計策將英國艦隊引誘到炮臺附近,突然用80門火炮猛烈炮擊。英國3艘軍艦負傷,死傷63人。英國人久經戰爭,很快穩住陣腳,用100門艦炮還擊,輕松摧毀了炮臺、船廠,擊沉了薩摩藩大部分船只,又炮轟鹿兒島城。
鹿兒島城被摧毀大半,街市燃起大火,遭到嚴重破壞。
薩摩藩無奈,被迫服軟,賠償2萬5000英鎊。
雄霸日本海的薩摩藩,被英國人按在地上狠狠揍了一通,鹿兒島城差點被毀了。薩摩藩深感洋人船堅炮利,非常恐懼。
同滿清不同的是,薩摩藩沒有選擇敵視洋人,而迅速同英國結盟,全力學習英國人的優點。薩摩藩于1866年重建海軍,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的雛形。
而日本陸軍的鼻祖長州藩,也遭遇了和薩摩藩一樣的屈辱。
在薩摩藩和英國人海戰的同年,1863年長州藩認為德川幕府軟弱無能,決心自己來對付洋人。
5月開始,長州藩大名毛利敬親,宣布封鎖日本海及瀨戶內海要沖下關海峽,中止對洋人的貿易,開炮轟擊通過的各國船只。
洋人立即做出應對,4國組成了聯軍。
英國派出9艘戰艦,法國派出3艘戰艦,荷蘭派出4艘戰艦,美國方面則只派出了1艘裝有4門火炮的武裝商船。
聯軍擁有多達282門火炮,兵力總數更是達到了5000人之多,其中2000人可以作為陸戰隊員登陸上岸。
長州藩的炮臺上有120門大炮,還有2000多以武士為主的軍隊。
以兇悍聞名日本的長州藩,卻被聯軍打的落花流水。
洋人的軍艦,巧妙的在長州藩炮臺射程之外開炮,輕松將炮臺打成廢墟。
聯軍甚至還出動2000人登陸,占領長州藩2個炮臺以表示恐嚇。
期間,長州藩的部隊傾巢而出,同洋人決一死戰。其實,長州藩也裝備了大量洋槍,只是沒有聯軍的火槍那么先進而已。
即便火器較差,薩摩藩的武士們仍然保持著必勝信心。他們認為,只要將洋人引誘上岸,無法發揮艦炮的威力,就是武士們獲勝的時刻。
武士們會不顧犧牲的猛撲上去,用最擅長的刀劍肉搏獲勝。
實戰中,武士們確實沖鋒了,結果卻是讓人大跌眼鏡。
在洋人密集的槍彈面前,揮舞著長刀的武士統統被打死在陣地前,等同于送死,只能狼狽逃走。
短短2天的戰斗,長州藩大敗。
最終,長州藩服軟,賠償300萬美元巨款。
此戰的慘敗,被長州藩當作奇恥大辱。
長州藩從此吸取教訓,勵精圖治,全力發展形式陸軍和軍事工業,最終成為日本陸軍的搖籃。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日本軍閥也是吃了大虧以后,才被迫改革以自保的。
長州藩和薩摩藩都很清楚,他們必須改革才能保住自己的地盤。
同時,整個日本也必須改革,才能避免成為殖民地,日本人避免成為奴隸。
所以,在長州藩、薩摩藩的支持下,國內的有識之士幾乎都支持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
而幕府垮臺以后,長州藩和薩摩藩就算有意取而代之,其他勢力也不會同意,必須徹底改革。
日本人是非常擅長學習的民族,尤其擅長向敵人學習。敵人有什么長處,日本人就學習什么長處。
日本軍閥們認為,洋人之所以如此厲害,并不僅僅是船堅炮利,而是他們的制度先進。
就像當年日本認為唐朝的制度更先進,毫不猶豫的進行了《大化改新》,從奴隸制社會前進到封建社會。
此次,改革已經是箭在弦上,還是要進行封建制度的根本性改革。
所以,薩摩藩、長州藩等軍閥倒幕戰爭勝利后,并沒有建立新的幕府,而是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
日本改革最關鍵,并不是興辦洋務,單純購買槍炮和軍工極其,而是進行政治和教育改革。日本很快建立了西方先進的議會政治和三權分立的***,從而徹底消除了封建制度,日本從此進入了資本主義階段。
日本的制度,從封建世襲制,轉變為資本主義精英治國。
雖然這種制度后來造成了軍國主義,卻也是明顯的進步。相比滿清依靠狗屁不通的滿族權貴掌權,中日的領導階層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在這群精英的領導下,日本各方面都飛速進步。
就教育上,全面推行西式教育,該國的小學從0迅速變為5萬多所,文盲率降到極低水平。1872年,日本小學入學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到10年后已經猛增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到了1902年,日本小學教育完全免費,入學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四以上。到了1912年,這個入學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
相反,滿清改革除了購買槍炮和軍艦以外,沒有什么進步。洋務運動開始之前,是慈禧獨裁掌權。
而到甲午戰爭時期,20多年過去了,滿清還是慈禧獨裁掌權,根本沒有區別。
對比滿清和日本的改革,誰贏誰輸已經一目了然。
簡而言之,洋務運動只是學到洋人的皮毛,明治維新則學到了洋人的精髓。這就是區別。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