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情人网-亚洲情人-亚洲欧洲综合-亚洲欧洲自拍-欧美专区亚洲

紅尾美人魚(紅尾美人魚怎么養)

  • 生活
  • 2023-04-26 14:41

尋蹤鯉魚和人類身體里近似之密碼(之一)

管管鯉魚如美人

鯉魚非凡魚。

鯉魚,禮也。《史記.孔子世家》《太平御覽》均述:孔子得子,魯昭公送鯉魚為賀,孔子"嘉以為瑞",為子取名鯉,表字伯魚。因此,孔府史上有不食鯉魚之忌。這是春秋時期關于鯉與禮的記載。

大家最熟知的鯉魚文化,一個是年畫里的“鯉魚娃娃”一個是“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那個白白胖胖的騎著或抱著鯉魚的娃娃年畫,在民間有著很高的地位,一是代表一個家族的人丁興旺,一個代表家庭的日子富裕,意“年年有余”嘛。鯉魚和蓮花在一起的年畫,則代表魚水相諧美好永續,也寓意男女間姻緣天作美好永伴。

鯉魚躍龍門的故事,傳播更廣,婦孺皆知。《埤雅·釋魚》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因為它喻意一個人中舉、升官、轉運等飛黃騰達之事。

古代傳說鯉魚跳的龍門,有兩個地方,都和黃河有關。一是山西省河津陜西省韓城,分跨黃河兩岸,形狀如同門闕之山崖壑口,禹鑿山斷門,得禹門之稱謂,也稱龍門。二是洛陽的龍門,傳說大禹治水的地方,大禹開劈龍門山,伊河水始通黃河,每歲暮春,有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魚者萬千之間,貴者鯉魚也,“一躍龍門,身價百倍”意即如此。

鯉魚為美物,不僅內涵豐富,其形也美。俗說“鯉魚看脊,美人看背”。就是說鯉魚好不好應看它的脊,青黃帶紅,圓潤如玉,游動似舞,妙兮妙兮!美人美不美要看她的背,玉骨凝脂,晶瑩如雪,露華生暈,月滿云河,蝶棲梧桐,出水若芙蓉,翩婉似驚鴻,美哉美哉!

純正的鯉魚還有幾個特點,唇是灰的,尾是紅的,體側鱗片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較白,臀鰭、尾柄、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胸鰭、腹鰭桔黃色。除體下部和腹部的鱗片外,其它鱗片的后部皆為由許多小黑點組成的新月形斑。鯉魚其體梭形、側扁而腹部微圓,體若牛管。關于鯉魚的紅尾巴,清李元《蠕范·物體》記載:"鯉魚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后燒其尾,則化為龍。"意思就是天火燒的,化龍成仙。

為啥稱鯉魚為管?馬季有段相聲好像說的是鯉魚與管的故事。說得是廟堂之高的夫人,吃魚只認管。我倒是了解,鯉魚管是位于牛臀部沿臀骨二頭肌邊緣分割而出的部分,主要由半腱肌組成,肉質均勻肉塊如管狀,叫小黃瓜條牛肉,民間稱鯉魚管。所以,也有說鯉魚叫“管”的。

碰到真正的野生黃河鯉魚,真好比碰到了美人魚。

今天來尾野管管!

蹤鯉魚和人類身體里近似之密碼(之二)

一躍龍門身百倍

鯉魚叫“管”,這是從飲馬溝一位長者口中聽說的。

飲馬溝位于滎陽黃河岸邊著名的虎牢關西,此處盛產黃河鯉,三國呂布曾經屯兵于此。飲馬溝、虎牢關和汜水入河的玉門古渡在此形成萬里長河中游向下游過渡的“溝關渡”的奇景。夏至前后,應邀考察飲馬溝,中午宴請,我們就是品嘗的“管”。

鯉魚原產亞洲,后引進歐美和其他區域,喜歡單獨或成小群生活于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池塘、湖泊和河流,不僅耐寒、耐堿、耐缺氧,而且生存力強養殖廣泛,有較強的適應性。鯉魚春季產卵,冬季半休眠,暮春的跳龍門可不是白跳的,那是找地方產卵吶!鯉魚的種類有2900多種,如紅鯉、團鯉、草鯉、錦鯉、火鯉、芙蓉鯉、荷包鯉等,形態顏色各異,但卻只有黃河鯉魚被稱作“管”,金貴如美人。飲馬溝老支書說起黃河鯉魚,臉赤眼瞇,如同當年去相親,看人如看魚。

黃河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穿山越嶺,經九省區,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大河。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穿越河南境內的692公里,主要位于豆腐腰上。萬里長河,鯉魚為寶。鄭州地處黃河下游之首,黃河流經的地方地勢平坦,河槽寬闊,水流也比較緩慢,從中有黃土高原沖刷下來的大量泥沙攜帶樹葉、草籽、蟲類,淤積于這個區域,和大量的野生雜草,從而使鄭州所臨的黃河水域變成了水質肥沃、餌料豐富的魚類飼料倉庫。那些鯉魚從黃河下游而來,游到鄭州水域時已重八九兩,正是貪吃長膘少年時,加之該流域氣候溫和,年日照時間和魚類生長期長。尤其是孟津以下,這一段河道開始放寬,李白有詩說“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說的就是這事兒。以鄭州玉門古渡、虎牢關、飲馬溝為線,往西到洛陽孟津,往東到開封柳園口,上下游各約100公里河道,兩岸堤距一般10公里左右,最寬處可達20公里,河床寬而淺,水中富含水生生物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鹽類,特別適合鯉魚生長,這里是黃河鯉魚最富產的一段。從外觀上跟其他鯉魚不同,其頭、身、鰭全是金白色,頭背間呈緩緩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頭較小,口端位,呈馬蹄形,條形優美,背鰭起點位于腹鰭起點之前,背鰭、臀鰭各有一硬刺,硬刺后緣呈鋸齒狀,赤尾金鱗,特別是魚尾部分,紅里透黃,雅稱"紅尾鯉"。

不獨河南,寧夏陜西黃河鯉魚主也頗有名。明代詩人在靈武《漁村夕照》中有這樣的描述:"村居多為漁業主,得采歸來喜不窮。"陜西黃河鯉魚,以黃河干流河灣地帶的陜北神木、府谷和關中東部的華陰、潼關等市縣河段產量最豐。陜西黃河鯉魚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與寧夏黃河鯉、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并列為黃河干流的"五大名鯉",同時黃河鯉魚還和淞江鱸魚,興凱湖魚、松花江鮭魚被共譽為我國四大名魚。由于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廣贊為四大名魚之首。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天時地利的獨特,讓黃河鯉魚與眾不同。中下游之后途經黃土高原從而夾帶了大量的泥沙,讓整個河水變得非常的渾濁而正是因為這樣,所攜帶的泥沙,給黃河鯉魚帶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以及各種各樣的食物。鄭州紅尾鯉魚四根胡須兩長兩短,普通的鯉魚嘴上只有兩根胡須,而且是沒有這么漂亮的。古代醫書記載:"彩而金者,洛鯉最貴,江漢次之,昊會而下",歷史上曾作貢品上貢朝廷。鄭州黃河鯉魚不僅為五大名鯉之首,還被評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有"一登龍門而身價百倍"之美談。

尋蹤鯉魚和人類身體里近似之密碼(之三)

魚水合歡鯉旗飄

“請媒人吃大鯉魚”應該是我國熟知而樂為的民間習俗。

那么多魚類,那一種不行啊?非要吃大鯉魚,但是離開大鯉魚還真的不好說。鯉者禮也,送大鯉魚的諧音就是送“大禮”,表達的是對媒人的無比尊重之意。

“三送鯉魚謝媒人”之習俗包括:一是紅線已牽,男女中意,雙方家庭親族都同意這門親事,就算媒說成啦。為感謝媒人,要請族里人或德高望重者陪媒人吃一桌酒席,其最重要的就是要上大鯉魚。二是姻緣已定,舉行婚禮前,男方或者男女雙方著新裝,提著大鯉魚登門謝媒人。一般是送六條、八條,祝福月老“六六大順”或“八八發發”;送九條應該也可,寓意“天長地久”嘛。三是婚禮舉行,要隆重邀請媒人赴宴,坐主桌主作陪,喝好吃好送好不能絲毫怠慢。還有,一般情況下,媒人紅包禮錢是不能收的,大媒大恩大謝,需要一世報答,哪還有讓媒人“破費”的道理吶!

民間崇鯉文化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賦予鯉魚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民間崇鯉習俗,是吉利、祥瑞、幸運、福貴的象征。姻緣、愛情、升遷、友誼、學業、財智、宴賓、生子亦莫不和鯉魚關聯。

先民認為人類是由魚進化而來,或與魚之間具有某種神秘的聯系,故而膜拜崇敬。《史記·周本紀》關于周朝之興有鳥、魚之瑞的記載,表明鯉魚為祥瑞美好的習俗,春秋時已經固定和普及。

在中國多處母系氏族社會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很多繪有或刻有魚紋。在西安半坡遺址和鄭州大河村遺址中,曾發現許多魚紋彩陶,半坡其中有著名的"人面魚紋圖形"。考古學界分析,這些精美的圖案很可能是"圖騰徽號",也有一些則是"魚祭"場景的描述。崇鯉文化可能源于古人的圖騰崇拜,還主要來源于古人對鯉魚習性的觀察聯想。

崇鯉文化還有一種起源,是初民對女性生殖器崇拜。從表象來看,魚的輪廓,與女陰的輪廓相似;從內涵來說,魚腹多子,繁殖力極強,使生活在漁獵社會的初民將魚作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聞一多在《神話與詩·說魚》中有一首情歌:"姐家門前有條溝,有對金雞在里頭,哥打金鉤來下釣,好對鯉魚莫吃鉤。"說的是民間有關女性的一種鯉魚崇拜習俗。

人們還相信鯉魚是一種有靈性的魚類,魚象征著機遇。崇鯉文化還起源于古人認為鯉魚有"神性"的迷信。它具有在驚濤駭浪中自由自在游弋的能力,即使人羨慕又使人玄想,因之在古代文獻中,鯉魚被作為"鱗介之主"、"諸魚之長",有神化龍、呼風喚雨的本領。民間傳說中夢見鯉魚,代表的是其學業的成功與事業的發展。如果夢見鯉魚在塘里游來游去,表明其仕途得意。夢見紅色鯉魚水中蹦跳,預示其將有喜事臨門。夢見鯉魚跳龍門,預示其將飛黃騰達、大富大貴。鯉魚既能象征舉子飛黃騰達,也能使凡夫俗子立地富貴,乃至“琴高乘鯉渡海”長生登仙,又如獻鯉祈雨、供鯉求富等富顯神變之性,這些均是神性想象的典型表達。

《詩經·陳風·衡門》云“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將鯉魚與婚姻相聯系,后世因以"魚水合歡"祝福美滿姻緣。鯉魚的生命力強、成活率高,故成為人丁眾多、家族興旺的象征,家族增丁添口亦有送鯉魚者,并引申到生財意義;鯉喜成群,故以魚水之情喻人際關系,并引申到夫妻恩愛、姻緣美滿。

民間還有個"鯉魚灑子"的習俗。婚禮之時,在新娘走出轎子檔口,男方的人把銅錢往四下拋灑,于是鯉魚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古人還有用魚形木板做藏書之函,用于傳遞書信。因此在古代習俗中,鯉魚又是友情、愛情的象征。

至于民間吉祥紋圖中的鯉魚,則無所不在,窗花剪紙、建筑雕塑、織品花繡和器皿描繪,到處可見鯉魚的形象:福娃抱魚、富貴有余、蓮年有魚、吉慶有余等均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舊歷新年迎財神時,一對"元寶魚"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其他如用于佩飾的魚袋,用于墓葬的玉鯉,用于宴飲的木鯉,用于贈禮的錦鯉等不勝枚舉。考古成果還表明:自商周起,古人就有以玉魚隨葬的風俗。戰國后又出現了銅魚、陶魚、木魚等魚形葬物,是視鯉魚為引導靈魂進入天界的乘騎。

日本有一個很有影響的習俗:鯉魚旗。為什么日本民間要掛鯉魚旗呢?《后漢書》中“鯉魚躍龍門”的美好傳說和觀念在江戶時代始,也就是17世紀的時候傳入日本,一直到昭和年代到今天。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征,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每逢男孩節這天,有兒子的人家須懸掛漂亮的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鐘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

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征,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愿望。懸掛鯉魚旗時,一般旗桿頂端要有旋轉球或者寶珠造型,下面安裝風車,然后旗桿上最上端是五色或者描繪鯉魚的風幡,以下根據大小依次懸掛黑鯉魚、紅鯉魚、小鯉魚等。不少公共場合也將鯉魚旗作為裝飾品成排懸掛,日本還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五日間,日本祭魚大典中飛揚在高空中的鯉魚旗,是全日本所寄予希望之所在,也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像鯉魚一樣跳過龍門,成長為國家棟梁。因為鯉魚在人們心目中還有財神爺的意義,所以商肆店鋪開張,還特意將鯉魚魚缸放在門前,以求“利市”和“大吉”。

在我國,崇魚產生的一種功能轉化效應,并且應運誕生了一種祭祀禮儀--魚祭。不僅僅用于祈求人口繁盛,更在于寄希望于吉祥、美好與未來。女性們在魚祭后,還要食魚,以為吃魚下肚,便可以獲得魚一樣的旺盛的繁衍能力。半坡彩陶上人面魚紋口邊銜魚,便是半坡先民魚祭時吃魚的寫照。

魚的象征意義在不斷發生變化。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早中期,人們只以魚象征女陰,象征女性身體的一部分。約在母系氏族社會晚期,魚又具有象征女性的意義。其后,魚再進一步具有了象征男女配偶、情侶以至于愛情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鯉魚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日本乃至更廣泛的亞洲地區,社會生活中一種流傳最廣最受歡迎和尊崇的吉祥物和美好象征。

尋蹤鯉魚和人類身體里近似之密碼(之四)

水聲吹魚鯉魚飛

中國人崇鯉愛鯉的習俗,覆蓋諸多生活領域。“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一條大河孕育一個民族,流淌出華夏兒女的秉性,也培育出億萬人的舌尖觸感。后梁醫學大師陶弘景譽鯉為“諸魚之長,食品上味”也。

自古至今,鯉魚被賦予各種世俗的意義后,為眾多文人墨客所贊美,同時也越來越受世人歡迎。大家不僅為其體型梭長、優美形態所折服,更被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所吸引。《清稗類抄》中也說:“黃河之鯉,甘鮮肥美,可稱珍晶”。《詩經.衡門》詩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說的是吃魚不一定非要吃鯉魚,詩中所述之"河"乃指黃河。說不建議大家非食黃河鯉魚不可,因為“洛鯉河魴,貴于牛羊”,就是有點貴啊有-點-貴!

在我國飲食文化和禮品文化中,鯉魚的地位非常特殊。民間向有“無鯉不成席”之說,孔子因為周王贈魚為兒子起名鯉,“嘉以為瑞”,無論食與禮,皆為討個吉利。早在周代,鯉魚就是珍饈,周宣王就曾用鯉魚大宴諸侯,“庖鱉膾鯉”的成語乃是最早關于鯉魚珍美饌食的記載。《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幾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詩句,說是漢代大詩人蔡邕食過黃河鯉魚后寫的贊美詩。民間盛行的鯉魚焙面、糖醋鯉魚和紅燒大鯉魚據傳分別起源于御廚之地北京和美食大省山東河南。時至今日,無論京菜館、魯菜館,還是豫菜館,鯉魚在宴席上都廣受贊譽,一直充當著重要的和占據壓軸的位置。

鯉魚寓意美好,逢年過節、壽誕嫁娶、親朋歡聚,自古以來,民間各種宴席鯉魚都不可或缺。尤其是黃河鯉魚,金鱗赤尾,體形梭長,肉質細嫩,與其它幾種鯉魚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17.6%)和較低的脂肪含量(5.0%),含有豐富的人體全部必需8種氨基酸和4種鮮味氨基酸,還含有3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鐵、銅、鋅及大量鈣、鎂、磷等元素。特別的紅尾鯉魚漂亮無比,用油干炸后,跟一般的鯉魚有很大差別,魚嘴是張而不閉的,味道鮮美,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并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同時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鯉魚還可以增壽納福哩!

紅燒鯉魚是一道豫菜名菜,同時也是國宴佳肴,新中國開國第一宴上就上有此菜。黃河鯉魚,以中原地段為最佳。此段黃河鯉魚呈柳葉形,背略隆起,鱗片大且緊,上有十字紋理,有金屬光澤,胸、尾鰭帶紅色,鰭齊全且典型,肉多刺少,味鮮美,質量最好。鯉魚經過初步加工后,兩側剞成瓦楞花紋,入油鍋炸,佐以白糖、香醋、姜末、蔥花、料酒、食鹽等調料,對入開水,用旺火熱油烘汁,然后放魚,潑上芡汁即成。

鯉魚焙面久負盛名,是開封的傳統佳肴之一,其特點是色澤棗紅,軟嫩鮮香,焙面細如發絲,蓬松酥脆,美味可口。《如夢錄》載:明清時,農歷二月二為“龍抬頭”,河南時興“筵客吃龍須面”。當時***“龍須面”是用水煮的,后改焙制的***,故稱為"焙面"。傳說慈禧逃難時經停開封,開封府名廚貢奉“糖醋熘魚”和“焙面”,慈禧見狀后說道,鯉魚靜躺盤中,不該是睡著了吧,應該給它蓋上被子,免得受涼。恤魚勝恤民。隨之起筷將"焙面"覆蓋魚身,鯉魚焙面從此成為河南的一道佳肴了。這是一道魯菜-豫菜合成的經典,由"糖醋熘魚"和"焙龍須面"兩道配制而成。糖醋鯉魚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黃河鯉魚金鱗赤尾,形態可愛,肥嫩鮮美,是宴會上的佳肴。《濟南府志》上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之記載。

為什么大家愛食鯉魚?除了鯉魚體態肥壯艷麗,肉質細嫩鮮美,這大約還和鯉魚的非凡寓意和形健體美相關。不僅是遠古的先民以為“神性”,現代人也既驚且慕,從被尊為“鱗介之主”,到后來選中跳“龍門”,應該都是有由來的。一躍龍門身百倍。從鯉魚縱身一躍之中,人們幻化了自己對事業學業、愛情婚姻、財富健康、富貴吉祥的期盼。逢年過節,餐桌上肯定少不了大鯉魚,取其“年年有余”、“富貴吉祥”“姻緣美好”“魚躍龍門”之意,增添無限喜慶氣氛。

鯉魚的地位在唐代一度登峰造極。“鯉”“李”同音,“鯉魚”就真個是跳上“龍門”了,成了皇族象征,皇室之中以鯉為佩,兵符也稱作鯉符。老百姓為避“鯉”諱,遂稱鯉魚為“我鮮公”。

歷史文獻中有魚膾的記載,魚膾即生魚片。南北朝時期,不僅處廟堂之高的皇宮貴族,士大夫們喜歡吃魚片,而且居江湖之遠的平民百姓也會自己親自動手***生魚片。選取鯉魚肉質細嫩光滑的的部分作為魚片上菜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從一些書籍記載中看到,醫圣張仲景認為吃生魚片能令人肚子生蟲乃至影響健康。

秋季的時候,鯉魚最為肥美,民間稱秋風作鯉魚風。文學家蒲松齡有過這樣的感嘆:“桂花謝,鯉魚風起,老卻玉芙蓉”。此等人生況味今人誰領會?最早的鯉魚風記載應該來自于李賀的《江樓曲》:“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起芙蓉老。”說的是秋風起荷花即將老去。

時值盛夏,此刻大暑,芙蓉正艷。弘壯之美景,純鮮之美食,飄香之美酒,黃河岸邊登高,該是何等之痛快哉!隨賦詩為贊:“遠望龍門間,大河奔不羈。烹魚就彩云,溫酒說故里。”

尋蹤鯉魚和人類身體里近似之密碼(之五)

欲寄相思無鯉魚

位于鄭州崗李村的南裹頭,是1956年間修建的分洪壩,延伸到黃河里有幾公里。從天上來的黃河水被逆勢而攔,洪峰時旋流翻滾,氣勢非凡。俟天平水闊,上下游的鯉魚游不到龍門,每每在此相會,隨形成不大不小的漁汛。來自河南信陽及安徽江蘇淮河岸邊的打魚人,聚此捕魚勞作、繁衍生息,老婆、孩子、漁船,這就是生活啊!多的時候,這里有船百余艘,儼然一個水上部落和漁港。每逢夕陽西下,或則周末節假,萬人之眾于此觀魚食魚,很很拉近了鄭州人和黃河的關系。外地客商友人蒞鄭,此處幾乎是必選之地。海外華人,還會灌上一瓶水包上一袋沙帶回去。因為:這是大黃河,這是民族的母親河啊!

約2002年前后吧,南裹頭方興,只有七八條船,淮河的漢子們遷徙到這里造船捕魚賣魚,碰到熟客就會湊一桌,新鮮的黃河鯉魚、大小***、河蝦小蟹,配幾樣野菜就是個完美的黃河魚宴。是年春暮夏初一天,我們一行嘗過魚宴,乘船下河撒網下網,晚宿船艙。第二天太陽露頭,大家又趁興起網收魚,大大小小不少收獲,大的一條鯉魚足有三斤重。后來,幾位媒體界文化界的朋友還幫漁民們組織了一次漁祭活動,《大河報》給了一個整版的報道和后續跟蹤,南裹頭從此而興。十多年后,因為環保或則防洪,這個部落被驅散,黃河一下子好象離我們的生活遠去。還有鯉魚,一種和我們的文化、習俗、價值和生活緊密相連的象征。

宿鴨湖位于天下之中汝南府,這里也是梁山伯祝英臺的故里。宿鴨湖水庫是1958年修建,北起玉皇廟,南止野豬崗,東鄰桂莊,西到別橋,浩浩渺渺,面積約兩百多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的平原水庫,有“北方宿鴨,南方洞庭”之稱。《汝南舊事》記載,此處地勢低洼,溝河縱橫,汝河、練江河、黃西河、云溪河、韓溪河、清水河、柳葉河、官場河流經于此,四季野鴨成群,水鳥遍地,每逢洪水,縱橫幾十里,一片汪洋,形似大海,史稱“宿鴨湖”。

比較喜歡汝南府,不僅因其有故事,還有美食美景美人。我多次到汝南,一次尋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一次看南海禪寺,數次轉宿鴨湖,感受天下之中的心跳。從古至今,人們一直相信鯉魚是種有靈性的魚類,在民間鯉魚象征著吉祥、美好和機遇。去年,我兩次轉宿鴨湖,或登船撒網,或憑湖臨風,和船隊,和千千萬萬尾鯉魚美好相遇,此乃機遇乎,此乃幸事也。

我有幾位畫家朋友,記得多年前曾建議兩位畫鯉魚畫美人魚。他們問美人魚如何畫,是丹麥安徒生的美人魚嗎?我說不是,是咱們黃河的鯉魚,跳龍門的鯉魚,是成仙的鯉魚,是給我們帶來美好和運氣的鯉魚。一個畫家終于沒畫出來,我欣賞另外一位在學院當教授的畫家,他基本上理解了我的思想,雖然后來他的藝術方向轉成雕塑。民間,人們還保留很多習俗,不僅祭鯉、畫鯉、塑鯉、養鯉、贈鯉、食鯉,還用詩歌頌鯉。李白就在《贈崔侍御》詩里描述"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說的是鯉魚跳龍門的典故。指出了河南段黃河鯉魚的神奇之處,詩的名氣很大。黃河流經河南,河面放寬幾千米至十數千米,緩緩的河床在非汛期像一幅油畫涂抹在中原大地,遼闊而空蒙;一塊一塊的田地如碧玉裹在長河的懷抱,靜穆而神奇。元代詩人薩都剌在《過古黃河堤》詩中寫道:“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滄海桑田,天時地利的獨特,讓黃河鯉魚與眾不同,這里黃河鯉魚亦號“龍魚”,金鱗赤尾,體態豐矯,靈動無比。

“我愿作鯉魚,逆流躍龍門。”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偉大的詩人們寫下過無數歌頌鯉魚的杰出詩篇,成就了民間鯉魚文化的瑰麗華章。邊塞詩人岑參《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詩寫道:“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柏臺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熱海在哪里?熱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屬吉爾吉斯斯坦,唐時屬安西節度使領轄。崔侍御是誰?岑參當時軍職不低,應該屬于軍區司令級的,這位朋友應該和李白寫的崔侍御是一位在安西任職的同一人。據考證,這首詩或寫于交河郡,或寫于輪臺縣。熱氣蒸沙爍石,點燃云彩,熱海之中居然生長有長且美美且肥的鯉魚!往往是一篇詩詞文章,好的景觀令人不可思議,無限向往。譬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以來,因文章而尋桃花源的,何止千萬!

唐李賀號稱鬼才,其《大堤曲》擬人化的寫法,卻美到了人心里:“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青云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珰。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鯉魚尾猩猩唇皆為八珍品,此處亦暗指男女歡好。襄陽道,漢江界丹江界,該歸家時莫思老。

明朝時,愛鯉魚的詩人更多。蒲庵禪師《題米南宮云山圖》有詩:“鯉魚浪颯苔花風。”千鯉過江,浪颯風爽,這里是關于鯉魚浪的描述。錢宰《分題賦鏡湖送張用中》“水聲吹雨鯉魚飛”,宋濂《簡吳山長》“春浦鯉魚風”均為美句。沈愚《大堤曲》“鯉魚尾雜猩猩唇”句又印證了李賀鬼老的《大堤曲》之鯉魚尾猩猩唇。名詩人張籍在《泗水行》里寫道:“泗水流急石纂纂,鯉魚上下紅尾短。春冰銷散日華滿,行舟往來浮橋斷。城邊魚市人早行,水煙漠漠多棹聲。”此處“鯉魚上下紅尾短”乃指魚之交尾也。

“欲寄相思無鯉魚”是明宋璲《春夜辭》的詩句。應該是想起了心上的人,卻沒有鯉魚來傳書信,這相思寓友情親情愛情,要寄往何處吶?讀讀唐戴叔倫的《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看看,稍具耐心,美麗的信使來也!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 亚州国产 | 国产美女福利在线 | 永久免费看www色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视频第1页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 最色网站入口 | 自偷自拍亚洲欧美清纯唯美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 九九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免费精品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激激婷婷综合五 | 天天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欧美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成人 | 日本在观线免费观看 | 欧美中日韩在线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自拍偷拍欧美视频 | 婷婷激情综合五月天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五月 | www99com|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精品动漫久久精久 | 偷拍久久网 | 亚洲成网站www久久九 |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 六月婷婷综合 | 亚洲黄色小视频 |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国产黄色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