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權威訪談
“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堅決響應***總書記的偉大號召,牢記‘九個必須’,聚焦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三大制度體系’,大力提升耕地保護、資源高效利用、海洋資源開發、保障高質量發展、基礎服務支撐‘五大能力’。”
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光榮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在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實現資源保護水平有新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有新突破、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海洋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推動全省自然資源管理全方位、全過程、高站位、高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推進“雙高”示范省建設
提高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和利用效率
南方日報:省自然資源廳將如何落細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推動全省“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陳光榮:自然資源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影響千家萬戶。“十四五”時期全省自然資源工作的主抓手就是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示范省建設。“雙高”示范省建設已寫入省***工作報告,成為全省廣泛共識和一致行動。
高水平保護與高效率利用是自然資源管理的兩大主題,兩者關系緊密,互為補充、不可分割。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雙高”示范省建設這個主抓手,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主線,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為導向,系統謀劃實施一批創造型、引領型、集成型改革,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和利用效率,到2025年全省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不斷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生態保護修復體系全面建立,耕地保護長效機制更加健全,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全國領先,初步構建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制度體系,探索走出一條體現時代特征、廣東特色、自然資源特點的新路子。
南方日報:請您具體談談,我們有哪些方面的部署和安排?
陳光榮:“雙高”示范省建設起步之年,我們將力爭在以下幾個方面見忠誠、顯擔當、出實效。
一是突出保護優先,以嚴守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和生態保護紅線、開展新一輪墾造水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創建南嶺國家公園、違法用地專項整治等為重點,帶動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全面嚴起來實起來,堅定不移保障服務糧食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帶動自然資源要素配置更加精準有效,堅定不移支撐保障“雙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實體經濟發展、海洋強省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
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深入實施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提升不動產服務效能、優化提升村莊規劃、積極化解土地山林權屬爭議等為重點,帶動資源惠民利民水平全面提升,堅定不移保障服務“人民至上”發展理念落地落實。
推動制度創新
完善自然資源治理體系
南方日報:自然資源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體將如何體現?
陳光榮:“十四五”時期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資源、資產、資本“三位一體”管理。為加快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查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健全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體系、產權制度體系,完善自然資源確權***制度,創新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實現形式。
二是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落實“雙區”和“雙合作區”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強化重大發展戰略空間保障,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制度,落實國土空間監測預警和績效考核等,推進空間善治和結構優化。
三是建立嚴格明確的資源用途管制制度。對用地、用林、用礦、用水、海岸線等實行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制度,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實現自然資源管制全覆蓋,有效解決管制政策不明確、不到位的問題。
四是建立協同高效的行政審批和市場化配置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智慧自然資源”建設,試點線性工程用地審批制度改革,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要素市場,深入推進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著力提升重大戰略、重大平臺、重大項目的自然資源要素服務支撐水平。
五是建立強有力的自然資源監督監管體系。“全鏈條”嚴格監督執法,加強自然資源基層執法隊伍建設,重點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著力構建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常態化監管機制。
多途徑、高效率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南方日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廣東自然資源部門還將著重往哪些方向發力?
陳光榮:***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我們將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南粵秀美、中國美麗貢獻力量。
一是嚴格保護耕地。耕地保護本身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有序實施新一輪墾造水田三年行動計劃,提前謀劃好耕地恢復工作,組織實施好交通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違法用地專項整治,保障糧食安全。
二是強化自然生態空間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編制實施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加快創建南嶺國家公園,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實施大灣區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減災三年行動和海岸線生態修復與重點海灣整治,強化紅樹林保護修復,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三是充分發掘綠水青山蘊含的價值。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深化生態保護補償探索,推進生態資源權益市場化交易,多途徑、高效率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讓優良自然生態環境成為廣東人民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
四是支持率先實現“碳達峰”、推進“碳中和”。充分保障清潔能源、新型產業、軌道交通等綠色低碳型項目建設,嚴控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準入。有效發揮森林、濕地、海洋、土壤的固碳作用,進一步提升綠色碳匯和藍色碳匯能力。
“小切口大變化”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惠民利民水平
南方日報: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一點在我省自然資源領域工作中是如何體現的?
陳光榮:我省自然資源系統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自然資源惠民利民水平。
首先是要全身心撲在辦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上,切實辦好省確定的3項涉自然資源領域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和廳黨組研究確定的14項重點項目,實現“小切口大變化”。
二是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確保今年完成實施200處大型以上地質災害工程治理、1000處地質災害***監測、6萬多名群眾解除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年度“216工程”任務,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三是聚焦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難”等問題,著力破難題、疏堵點,力爭年底前實現不動產***業務“跨省通辦、全省通辦”,用心提升群眾辦事的滿意度。
四是扎實有序推進墾造水田、拆舊復墾、村莊規劃編制實施等惠民利民實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維護村民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五是在編制規劃、制定政策、出臺文件時廣開言路,充分征求意見,強化公眾咨詢。
六是在謀劃發展空間、配置要素資源時,還要更加注重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實體經濟項目建設,把自然資源供給更優質、更高效地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工作清單
1.著力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三大制度體系”。
2.大力提升耕地保護、資源高效利用、海洋資源開發、保障高質量發展、基礎服務支撐“五大能力”。
3.全面查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健全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體系、產權制度體系,完善自然資源確權***制度。
4.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落實“雙區”和“雙合作區”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強化重大發展戰略空間保障。
5.對用地、用林、用礦、用水、海岸線等實行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制度。
6.建立協同高效的行政審批和市場化配置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智慧自然資源”建設。
7.“全鏈條”嚴格監督執法,加強自然資源基層執法隊伍建設,重點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
8.充分保障清潔能源、新型產業、軌道交通等綠色低碳型項目建設,嚴控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準入。
9.切實辦好省確定的3項涉自然資源領域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廳黨組研究確定的14項重點項目。
南方日報記者黃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