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這些天,到處充斥著有關“狗不理包子退市”的新聞,人們褒貶感婉、紛紛揚揚。功過是非,先姑且不議,單純從美食藝術角度來聊一聊有關“狗不理包子”的那些事。
天津三絕之首——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始創于清朝咸豐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字號”,與“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合稱“天津三絕”,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聞名的中華美食之一。狗不理包子選料講究、***精細、工藝嚴謹、外形美觀、褶皺勻稱,曾經以“餡大皮薄十八個褶”的光輝形象,被搬上了春晚的舞臺。
狗不理包子之歷史關于狗不理包子有趣名字的由來,還要從其創始人說起。在以前的舊社會,養個孩子不容易,生病長災更是常有的事,孩子的成活率較低。那個時候,人們也迷信,就取些很有意思的小名,像“狗兒”、“石頭”、“小豬”、“貓兒”等,寓意長壽。狗不理包子的創始人高貴友先生,其父中年得子,為祈求孩子長命,給其取名“狗兒”,希望孩子可以像小狗一樣好養活。因高貴友勤奮好學、心靈手巧,在天津運河“劉家包子鋪”學徒時,練就了一身好手藝。后來,自己開了一家“德聚號”的包子鋪。
因為“狗兒”做事認真、手藝精湛、用料講究、從不摻假,聚德號的包子深受人們喜愛。到了吃飯的節點,更是絡繹不絕、門前若市,“狗兒”亦是忙前顧后,顧不上與人們打招呼、說話交流。久而久之,人們都說“狗兒賣包子,不理人”,漸漸人們都說順了嘴,就成了“狗不理”了。人們也慢慢淡忘了“德聚號”的招牌,反而“狗不理”越叫越響,索性就成了“狗不理”包子了。
狗不理包子退市了,人們就吃不上正宗的狗不理包子了嗎?這倒大可不必。狗不理包子有三大特點:半發面、水打餡、餡大皮薄。掌握這3要素,在家也能包出美味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三要素之一——半發面狗不理包子之所以聞名遐邇,首先就在于面皮的***采用了半發面,又叫“碰酵面”、“搶酵面”。先發酵好“老面肥”,再按照老面肥與面粉1:1的比例,加入面粉、適量清水,現調配、現使用,所以叫“半發面”。雖然口感上不如全發面暄軟,但是,更容易鎖住餡料里面的湯汁,又不像死面那般生硬、難消化。這就是半發面最大的點睛之處,這也契合了傳統文化精髓的“中庸”之道。
我們在家***,限于“老面肥”長時間發酵,且有一定操作難度,酸堿度不容易把控,可以退而求其次,采用“大發面”加“生面團”的方式,也能調配出精致口感的半發面。所謂“大發面”,也叫“過發面”,把一半的面粉,加過量清水,比正常發酵時間多發酵0.5-1小時,形成近似于“老面肥”的發酵狀態。再按照500克“大發面”加入食用面堿1克的配比標準,加入食用面堿。加入另一半面粉、適量清水、鹽,混合在一起,揉成均勻細膩的面團,這就是適合家庭版的“半發面”***技術。
狗不理包子三要素之二——水打餡水打餡是狗不理包子最鮮明的特點。我們在家***包子、餃子餡,一般會采用“花椒水”、“蔥姜水”打餡,南方的灌湯包一般會采用“豬皮凍”打餡,狗不理包子采用的是“水打餡”。先用排骨、大骨小火慢煲6小時以上,熬制好清湯,再用清香淡雅的清湯來進行打餡。而且,清湯的用量特別大,標準是“一斤肉餡、六兩清湯”,實實在在地把“水打餡”用到了極致。
狗不理包子三要素之三——餡大皮薄半發面決定了蒸出來的狗不理包子皮薄、有嚼勁,既不像全發面那般吸汁,又不會像全死面那樣生硬。水打餡,使餡料飽吸清湯,咬一口,湯汁橫溢、馥郁鮮香。“半發面”與“水打餡”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決定了狗不理包子餡大皮薄、個個爆汁、鮮香怡人的特點。包好的狗不理包子在外形上也有近似于教科書般嚴訶的要求,要求至少15-18個褶皺,條條綻開,就像一朵盛開的菊花。
狗不理包子主料:肉餡500克
配料:大蔥150克、姜10克
包子皮料:面粉300+300克、清水200克+100克、鹽2克、食用面堿1克、干酵母3克
調料:醬油80克、老抽醬油5克、白糖5克(可選)、味精或雞粉2克(可選)、胡椒粉微量約0.3克、清湯300克、香油10克、植物油40克
說明:所有標注“(可選)”用料,請根據個人愛好自由選擇。
***過程1、狗不理包子肉餡的選材十分講究,要選用精五花肉、后臀帶膘肉或梅肩肉,肥瘦比按照3:7的標準。肉餡采用手工剁餡或者絞肉2遍的方式,把肉餡剁細絞勻。提前用大骨、排骨熬煮好適量清湯,姜10克,清洗干凈后去皮,切成極細的姜末,要“吃姜不見姜”。
2、把處理好的肉餡放入拌餡盆內,把切好的姜末下入,調入醬油80克、老抽醬油5克、白糖5克(可選)、味精或雞粉2克(可選)、胡椒粉微量約0.3克,攪拌均勻。用多根筷子或直接用手打餡,采用劃“同心圓”的方式,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肉餡上勁,攪拌幾十圈后摔打肉餡數次。稱取清湯300克,一邊打餡,一邊“少量多次”把清湯打入到肉餡里面。攪打至肉餡按上去彈性十足,肉餡就攪打好了。調配好的肉餡切記不能立即使用,要擱置至少2小時,讓各種鮮香味道有一個充分融合過程,使肌肉纖維把各種調味料汁吸收進去,這樣調出來的餡料才鮮香怡人。
3、和面盆內調入清水200克、干酵母3克,攪拌至干酵母融化,倒入面粉300克,用筷子和成稀面糊。和面盆表面覆蓋保鮮膜,室溫發酵2小時左右,發酵至“大發面”狀態,表面布滿大泡,內部呈現出疏松的大蜂窩狀。
4、“油拌蔥”也是狗不理包子一個鮮明的特點,選用大蔥150克,清洗干凈后,切成細蔥花,放入碗內。調入香油10克、植物油40克,把蔥花翻拌均勻。做大蔥豬肉包子切記一點,大蔥一定要臨包制前調入,因為經過腌漬后的大蔥有一股“蔥臭味”而影響包子的口感與味道。
5、差不多面團快發酵好了,開始調餡。把用香油拌過的大蔥倒入肉餡內,攪拌成均勻濃香的豬肉大蔥餡。
6、取一只碗,調入清水100克、鹽2克、食用面堿1克,倒入發酵好的面團內,下入面粉300克,與發酵好的“大發面”一起揉成均勻細膩的面團。一半大發面、一半面粉,現揉現用,這就是適合家庭***的“半發面”。由于各地面粉的筋道與吸水性不同,請根據自家面粉的吸水性大小,酌情增加或減少10-20克清水量。揉好的面團手感如同柔軟的橡皮泥,觸之如同按壓面部的感覺為標準。
7、切下一塊面團,搓成搟面杖粗細的面柱,揪出20克/個大小的面劑子,搟成比水餃皮略大、中間略厚的包子皮。盛入足量調配好的大蔥豬肉餡,從一邊開始,旋轉著捏出15-18個細褶皺,每個褶皺再用手搓開,呈現出綻放的“菊花”形。蒸籠底部鋪草墊或浸濕的籠布,把包好的狗不理包子生胚擺入,中間留適當間距。
8、鍋內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停火待鍋。把蒸籠直接上鍋,借助于冒上來的熱氣,形成二次發酵所需要的38度左右的溫度與85%的濕度,蓋上蒸籠蓋,二次發酵5分鐘,立即開火。大火足氣后開始計時,蒸7分鐘,停火。略微擱置1-2分鐘,散去一部分熱氣,防止表面形成“氣泡”與“隕石坑”。把蒸籠取下,趁熱享用鮮香味美的狗不理包子。
注意事項1、狗不理包子選料講究,肥瘦比一定要把握好,標準為3:7。2、正宗的狗不理包子是不放鹽的,用醬油調餡,這點要注意。清湯的用量也十分大,標準為“一斤肉餡六兩清湯”。3、“油拌蔥”、“后調餡”也是狗不理包子的鮮明特點,這決定了包子的口感與味道。4、家庭版“半發面”建議采用“大發面”加等量面粉的方式。中式面點講究“堿筋鹽骨”,堿、鹽一定不能省,用量標準為:一斤面團2克鹽、1克食用面堿。省略堿、鹽的包子不但沒有筋道,也有一股發酵產生的重酸味。5、二次發酵對溫度、濕度要求嚴格:溫度38度左右、濕度85%。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