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鱷魚都是在其生活地區是頂級的掠食者,更是因為它是與恐龍一同出現在地球之上,但是卻仍存活至今的一種生物,有著古化石,初龍的稱號。但是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這個充滿著各種兇猛生物的河流當中,凱門鱷算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亞馬遜河頂級掠食者凱門鱷,是短吻鱷科凱門鱷屬動物的統稱,凱門鱷的身長1.2—4.5米,在體型巨大的鱷魚家族當中,凱門鱷只能算是中小體型的鱷魚,但是在亞馬遜河流當中也是一位體型龐大的“河中一霸”。
十分的兇猛,水蚺,河豚,巨骨舌魚,野豬等等生物都是它最喜歡的食物,凱門鱷在肚子餓時,即使遇到了陌生從沒見過的生物也會發動攻擊,十分的兇猛。鱷魚的嘴巴結構不能夠咀嚼來分割食物,所以使用的是鱷魚家族慣用的“死亡翻滾”,一旦咬住獵物,就開始不斷的翻滾,將獵物撕裂。
凱門鱷也因為咬合力不夠,有時候面對水蚺,巨骨舌魚這樣的大家伙,只能靠一位體型較大的鱷魚“首領”來幫助分割獵物。
凱門鱷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一次襲擊一位生物學家的事件。這位生物學家為了能夠更好的觀察亞馬遜河流的生物,在離水面不高處建立了一個船屋,一次在出門時遭到了一只黑凱門鱷的攻擊,這只凱門鱷為了襲擊這位生物學家,已經在此埋伏了大約8個月的時間,最后生物學家還是成功的從“鱷口逃生”,但是卻失去了一只腿。
鱷魚其實是一種相當節能的生物,它們每天的活動都是要從曬太陽開始,將自己的體溫維持在30°C以上,太熱了就進入到水中降降溫,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方式,鱷魚能將能量運用的十分合理,即使長時間沒有進食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亞馬遜河流最慫的掠食者凱門鱷雖然兇猛,但是在鱷魚家族當中算是混的最慘的,也是最慫的!
凱門鱷媽媽會將自己的孩子產在臨近河流的土地上,并用沙土覆蓋,自己也在不遠處守護者,畢竟鱷魚的蛋可是許多動物都喜歡的高蛋白。凱門鱷媽媽會守護直至所有的小鱷魚都破蛋而出,進入河流當中,之后就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小凱門鱷能夠長大成為一只巨型凱門鱷。剛出生的小鱷魚一般都是看見什么會動就咬什么,當然吃的食物也是取決于它們嘴巴的大小,比如昆蟲,小魚等。
但是此時卻是危機重重,魚,鳥、水獺,水蟒這些它以后營以為生的食物,此刻卻成為了它的巨大威脅,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系發生了角色互換。
當然小鱷魚也有自己的辦法,在四歲之前它們能夠發出一種叫聲來尋求幫助,只要周圍的成年鱷魚聽到了,都會來進行幫助。畢竟自己也是從那個困難的時期闖過來,自己的同類能幫還是會幫助一手。
但是你以為凱門鱷成年長大之后生存環境就會變好嗎?雖然是頂級掠食者,但還是淪為其他頂級掠食者的獵物。
在體型第三,咬合力第一的花豹面前就是一頭大魚,即使沒有在岸上,在自己的地盤水中,花豹依然能夠咬住凱門鱷的后頸,然后將其叼上岸,咬碎頭骨之后使用,難道這就是鱷有惡豹?完全被克制。
雖然鱗片十分的堅硬,塊頭也大,但是在捕食水蚺時,也常常被巨型的水蚺捕食,水蚺的以柔克剛,牢牢的控制住凱門鱷,然后一口悶,凱門鱷根本沒有防抗的余地。
面對同樣是競爭對手的“亞馬遜河狼”——巨獺,凱門鱷只能灰溜溜的逃走,不僅在數量上占不到優勢,游泳速度也不如這種大水獺。
明明是競爭者的關系,你為什么能夠捕食我?團結力量大,面對成群的巨獺流氓,凱門鱷只能選擇逃避,運氣不好的鱷魚可能只是丟只手或者腳,運氣好的就只是尾巴為咬斷,亞馬遜河流當中出現許多的“禿尾鱷魚”就是因為這些流氓。
凱門鱷仔細一想不對啊!難道是我的劇本拿錯了?怎么我長大了還是被欺負的那位,不是應該我長大了欺負這些曾經欺壓我的動物,怎么還是我被欺負的這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