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處。歷史上,始自中國的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跨越萬水千山,最終在今天的荷蘭交匯。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荷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理優勢突出,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有四分之一的貨物都來自中國。作為雙邊合作一直以來的亮點,兩國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也乘“一帶一路”東風再上臺階。
中國駐荷蘭使館臨時代辦陳日彪。
歐盟內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記者:荷蘭是中國在歐洲的重要貿易伙伴,當前中荷關系總體情況如何?
陳日彪:當前中荷關系持續快速發展。一是政治互信不斷增強。2014年和2015年,***主席和威廉-亞歷山大國王成功實現兩國元首歷史性互訪,明確中荷“***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新定位,為中荷關系發展作出新的戰略指引。去年,威廉-亞歷山大國王和王后、呂特首相在兩個月內相繼訪華,***總理成功實現對荷正式訪問,一年3次高層互訪創造中荷關系史上新紀錄,為中荷關系注入強大動力。二是經貿合作勢頭強勁。荷蘭已成為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2018年中荷雙邊貨物進出口貿易額852億美元,同比增長8.6%。其中,中國對荷蘭出口728.5億美元,同比增長8.5%;進口123.3億美元,增長9.4%。截至2018年底,荷蘭累計對華直接投資194.9億美元,在歐盟成員國中排名第三;中國對荷蘭累計直接投資197.3億美元,超越德國,在歐盟成員國中排名第二。三是人文交流異彩紛呈。大熊貓“武雯”和“星雅”帶著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來到荷蘭。每年超過35萬中國公民來荷旅游。目前有近萬名中國留學生在荷求學,海牙中國文化中心、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先后在荷開設,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正不斷加深。
交通物流合作潛力巨大記者:荷蘭物流業十分發達,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物流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陳日彪:荷蘭是亞歐海運航線、中歐貨運鐵路的起點和終點之一,是“一帶一路”海陸交匯之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兩國開展互聯互通和物流合作的潛力巨大。近年來,在兩國領導人直接推動下,中荷兩國企業在這一領域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兩國間已開通多趟中歐班列線路,其中成都至蒂爾堡線路穩定運行,由最初的每周1班增加到每周3班至4班,其中72%均為回程貨源。荷蘭的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目前該港貨物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近半數中國赴歐深水貨運航線首站停靠鹿特丹港。航空方面,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先后開通與阿姆斯特丹機場的直航航線,現在每周有90多班客貨運航班往返于中荷兩國。
科技合作再上新臺階記者:荷蘭是最早同中國開展戰略性和長期性科研合作的西方國家之一,“一帶一路”倡議為雙方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帶來了怎樣的機遇?駐荷使館都做了哪些工作?
陳日彪:荷蘭國土面積雖然只有北京的2.5倍,人口1700多萬,但卻是全球最具競爭力和創新力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荷雙方積極把握機遇、挖掘潛力,雙邊科技合作不斷提升和發展。雙方企業和科技機構在智慧城市、醫療設備、芯片制造等領域開展了多層次務實合作,有力促進了雙方的人員交流、合作研發和聯合共建等。科技交流與合作已成為中荷互利合作的重要內容。
從使館來講,我們重點從三個層面積極推動雙邊科技合作。一是推動國家層面的科技合作與交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機構與荷蘭科學研究組織、荷蘭皇家科學院等簽署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在航空航天、農業與食品、節能環保、能源、水資源利用、健康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互利合作。二是推動友好省市間的科技合作。目前,荷全部十二個省與我國相關省市均締結了友好省市協議,科技合作與交流是其中重要內容。三是推動大學、科技園區間的科技合作。
“一帶,一路,一個鹿特丹”記者:荷蘭***和民眾是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的?
陳日彪:隨著中荷交往增多,荷蘭***和民眾對“一帶一路”倡議了解也逐漸增加,荷***、商界和民間越來越多的聲音希望借助“一帶一路”合作來提升兩國互利合作水平、增進兩國交流和理解。荷蘭首相呂特去年訪華時曾表示,荷中關系強勁且重要,荷方期待深化兩國合作,共同打造共建“一帶一路”伙伴關系,實現互利共贏。荷蘭雇主協會主席德波爾在提及荷企業高度重視“一帶一路”合作時幽默地表示,“我曾經對中方說,‘一帶一路’應該改為‘一帶,一路,一個鹿特丹’”。不久前,一位熱愛中國文化的荷蘭青年拍攝了兩部關于中國的紀錄片,在1700萬人口的荷蘭創下了超千萬人次的收視率,成為全國熱議的話題。這些都體現了荷蘭***、工商界對“一帶一路”合作寄予的厚望以及荷蘭民眾對了解中國、加深中荷理解與互信的真誠愿望。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劉威白波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