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西風軍事授權,今日頭條獨家發布,嚴禁轉載!
聯合高速船——“先鋒”號被拖出建造車間的畫面
“聯合企業”號以30多節的航速從美國本土的東岸出發,駛往并穿過我們的戰區,繼續向東航渡。那時,我們戰區的“邊界”剛剛向西調整了幾個時區,因此這艘高速船剛好在百慕大群島漢密爾頓市東北海域“沖進”我們的戰區,而當時正值北大西洋地區最寒冷的時節。
海軍大西洋氣象與海洋學中心已經劃定了一片惡劣海況警報區,在這片海域內,風力可至狂風級,浪高超過12英尺,并伴有長涌。斯科特·弗里海軍上將要求我與高速船取得聯系,確認其能否保持行進速度并按原定航行計劃航行,我通過國際海事衛星***與船長取得了聯系,詢問其天氣情況和航行狀態。
他回復稱:東南風,陣風24至40節,浪高14英尺(約4.26米)。我船正保持34節行進速度,鑒于當前航行狀態良好,將測試能否保持40節行進速度。我撥打了上將的***并告訴他,我認為高速船將會比原定航行計劃提早抵達直布羅陀。
“聯合企業”號高速船
這是在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美國海軍史蒂夫·帕羅德上校被派至地中海地區的第六艦隊擔任司令秘書時,第一次接觸“聯合企業”號的親身回憶,而事實證明,該船提早了近八個小時!那么上述中的“聯合企業”號是一艘怎樣的艦艇?為什么可以在惡劣條件下還能提前完成任務?
“聯合企業”號最初是美軍受澳大利亞國防軍的啟發,于2001年向澳大利亞英凱特公司租借的一艘高速運輸船,目的是為了能夠在戰區內快速運送部隊、車輛、武器、裝備和補給。它具有航速快,運載能力強,用途廣泛等特點,可配備武器執行多種軍事行動,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艦艇。
美國陸軍租用的“先鋒”號高速船
我們拿以“聯合企業”號為基礎設計的“褐雨燕”號來講,其滿載排水量約1900噸,裝載能力為600載重噸。全長97.3米,吃水深度為3.4米。配備了全自動柴油機推進裝置,最大航速可達47節,滿載時則降為38節。滿載時,在航速為35節的條件下,航程約為1100海里(約2000千米),航速為20節時,則增至4000海里(約7400千米)。
“褐雨燕”號可搭載約350名人員,其中包括以航空座椅的排列方式搭載128名部隊人員。該船由美國海軍的軍職和文職人員共同操縱。用于裝載車輛和物資的空間超過28000平方英尺(2600平方米),可搭載重達70噸的車輛(如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車輛和物資通過艉跳板裝載,船上還裝有一部13噸吊載能力的吊機。“褐雨燕”號還設有一個作戰信息中心,可搭載一架CH-46或兩架H-60直升機,因而還配有一座機庫。“褐雨燕”號上還安裝了一座25毫米Mk38“巨腹”(Bushmaster)艦炮,數挺機槍,包括一挺0.50口徑Ex-45遙控機槍,用于有限的自我防衛,但后來拆除了這些武器。
“褐雨燕”號高速船
最初,“褐雨燕”號用于為大西洋艦隊提供運輸保障,并作為海軍水雷戰司令部司令的水雷戰指揮艦。為完成這一任務,該船裝備了水下爆炸物處理裝置、海洋哺乳動物反水雷系統,還搭載了海軍“海豹”突擊隊及其支援裝備。“褐雨燕”號的人道救助和災難救援能力在服役之初就大放異彩。在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沖突中,該船將人道主義物資從塞浦路斯運送至了貝魯特。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發生后,“褐雨燕”號也參加了救援。2007年,部署至加勒比海和南美洲的港口,參加位“全球艦隊基地站”舉行的戰區合作行動。2010年,赴海地參加了救災行動。
“褐雨燕”號還參加了其他試驗任務。此項試驗任務由美國南部跨機構聯合特遣部隊發起,一直持續至2013年,期間,對小型化的系留式“胖子艾伯特”高空氣球和“美洲豹”全環境無人航空器進行了測試。此項試驗旨在確定如何綜合利用上述兩種航空系統對“鐵錘”行動進行支援。“鐵錘”行動是一項多國聯合行動,旨在查明、打擊和消滅通往美國境內的毒品和其他走私活動。
執行試驗任務中“褐雨燕”號高速船
正如美國陸軍一樣,美國海軍對高速船的表現也非常滿意,并且也希望獲得此類船只,用于實現其“海上基地”概念。在這一概念下,力量投送部隊能夠在遠離陸地威脅的海洋上進行集結、組織和部署并得到長期補給。
未完待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