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M93交通之聲
這幾天,清華大學全球宣傳片正式對外公布。宣傳片中,帶領大家縱覽清華的主人公,正是畢業于杭二中的陳逸賢。
陳逸賢曾獲清華大學一二·九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科技創新優秀獎,第24屆“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大學組全國總冠軍,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J發表學術論文兩篇。
這個帥氣小伙在清華官博評論區被刷屏:
2017年,陳逸賢入讀清華大學本科數理方向,托管材料學院。他在大一時就確認了天體物理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未來,我將繼續從事天體物理的研究,為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是他結束答辯前立下的未來目標。
大學期間,陳逸賢還在課外出征國際公眾演講比賽,赴倫敦與50多個國家的冠軍同臺演講,標準的口音不僅讓他在比賽中收獲了全球六強的榮譽,還讓他有能力幫助同學,為《科技英語視聽說》這門課程錄制了30余篇課文范讀。
其實在高中時期,陳逸賢的英語特長和物理愛好就可見一斑。這名顏值與才華并存的男生,畢業于杭州第二中學。
2017年“21世紀·新東方杯”全國中小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還在杭二中就讀高三的陳逸賢,一舉打破外國語學校對該賽事的稱霸,從70余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登頂全國高中組總分第一,并代表中國出征倫敦。
陳逸賢(左三)在頒獎禮現場
比賽即興演講,他抽到了《如果你可以發明一個東西,你想發明什么?》的題。喜歡愛物理的陳逸賢說,要發明一支永遠不會打偏的槍,其中涉及不少“量子物理”的內容,讓一位外國評委忍不住都跟他現場討論起來。
陳逸賢的父母都是杭師大的英語老師。培養家里的娃學英語,陳爸陳媽可不像一般的英語老師,要求海量背單詞積累詞匯量,而是著重于培養孩子的興趣入手——“多看書”。
一開始看英文繪本,年長一點看英文書籍,五年級就開始看哈利波特原版英文書。陳逸賢說,讀英文書不是為了功利地記背單詞,而是看內容,個別單詞不認識,不影響閱讀整片文章。選書也不一定是名著,最好從感興趣的開始。
很多人會覺得陳逸賢的英式發音很純正,小伙子笑著說,他還有一大愛好就是看劇。中學階段喜歡英國科幻電視劇《DoctorWho(神秘博士)》,加入了百度貼吧的字幕組,免費給網友翻譯《DoctorWho》的字幕,還一度成為貼吧里的“大神”級人物。
此外,他也會經常參與一些學校的表演活動,因為積累豐富的舞臺經驗,能夠鍛煉自己的膽量,讓自己更敢于表達。
“他會畫畫、愛唱歌、特長英語、最愛物理,各方面都很優秀,是個很全面的學生。”這是陳逸賢高中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汪云帆對他的評價。
而在清華的大學生活中,陳逸賢是校藝術團合唱隊一隊隊員、第28屆校歌賽復賽選手、策劃***兩屆學生節班劇……陳逸賢還在緊張的科研學習之外,跟隨集體參加了10余場校級演出。
陳逸賢在大二時,作為唯一的低年級本科生,勇敢地選擇了天文系研究生的專題研討課程。這門對高年級博士生都充滿挑戰的課程卻被陳逸賢從容地適應下來,做出了水平在全班數一數二的“磁轉動不穩定性”調研與綜述報告。
在確定了行星科學領域方向后,陳逸賢師從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高研院客座教授林潮繼續進行探索,被評價為“十余年來在清北指導的最優秀的學生”。
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爸媽究竟是如何培養?
陳逸賢的爸爸表示,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是就近入學,小學和初中就讀于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
“學校教育帶有普遍性,家庭教育更有其特殊性,家、校教育中的協同與互補是成就孩子成長的最大動力。”
孩子讀初中時,其他家長詢問班主任,孩子老是玩手機該怎么辦?老師想讓陳逸賢的爸爸來談談看法。班會時,陳逸賢的爸爸從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老頭機”,在場的家長們也都傻眼了。
父子倆當時都用同樣的老年手機,孩子自然也無從談游戲的事。“家長率先垂范,以‘理’服人是家庭教育的前提。”陳逸賢的爸爸說,“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是必須做到,否則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陳逸賢和父母在清華大學合影
民主的家庭同樣要立規矩。從小爸媽就不斷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作業完成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培養孩子的“底線意識”,讓孩子知道遵守規矩,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相應地,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制力都會有所加強。
在孩子未來的***選擇上,父母也尊重了陳逸賢的想法,但不管是選擇英語、物理或是天文,都希望他能文理兼修、中外貫通,既要有科學思維,也要有人文情懷,既要有國際視野,也要堅守中華文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