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電視劇《勇敢的心》熱播,劇中抗日英雄霍嘯林的原型——孫永勤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孫永勤,1898年生于原承德縣(現(xiàn)屬興隆縣)黃花川孫杖子村,他上有兩個哥哥,排行老三。孫家家境富裕,孫永勤自幼習(xí)武,7歲讀私塾,喜歡看《說岳全傳》《水滸傳》,崇拜民族英雄岳飛和殺富濟貧的梁山好漢。18歲時孫永勤長成身高2米的大漢,參加伯父組織的民團。由于他身高力大,手腳快,槍法準(zhǔn),行俠仗義,有勇有謀,人送綽號“黑臉門神”,在遠近村子里很有威望,曾帶領(lǐng)民團擊潰來襲的大股土匪,很快便成為村子民團的團總。
“九·一八”事變后,日寇占領(lǐng)了東三省,1933年3月至5月,中國國民***指揮下的國民革命軍(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等),在長城的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抗擊侵華日軍進攻。我軍頑強抵抗、浴血奮戰(zhàn),但長城沿線還是失守了。
長城會戰(zhàn)點燃孫永勤心中的抗日烈火,他曾騎馬去察看戰(zhàn)場并給國民革命軍送去情報。會戰(zhàn)失敗后,受***人高存的影響(高存化裝成賣水鞋的住在孫家一晚,與孫永勤徹夜長談,闡述***的抗日主張),1933年12月,孫永勤與16個農(nóng)民在他的家鄉(xiāng)孫杖子村發(fā)動了被稱為“黃花川農(nóng)民抗日大暴動”的起義,走上了武裝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道路,發(fā)出了“敵不滅,怒不息,頭可斷、志不屈,寧為抗日死,不當(dāng)亡國奴”的誓言,宣告成立民眾軍,制定了“不貪財、不擾民、不奸淫、不投降”的四大軍規(guī)。民眾軍很快發(fā)展到500余人,孫永勤任民眾軍團長,下設(shè)三個隊,關(guān)元有、王殿臣、趙四川(三人均為***黨員)分任隊長。在長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與日偽軍展開了殊死斗爭。這是華北地區(qū)第一次農(nóng)民抗日武裝起義,是華北地區(qū)人民抗日的火種。
1934年3月,孫永勤率領(lǐng)的民眾軍已發(fā)展到了1000多人。民眾軍在五鳳樓山進行了第二次改編,孫永勤任軍長。5月上旬,孫永勤召集各路民眾軍集中于五指山雙塘子一帶舉行會議。***遵化縣委秘密派***冀東特委委員王平陸趕來參加,孫永勤與王平陸相談數(shù)日。王平陸向?qū)O永勤闡明了***的抗日救國政策和主張,對孫永勤治軍提出了一些建議。孫永勤聽了王平陸的介紹,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動,認(rèn)識到***領(lǐng)導(dǎo)的隊伍才是真心抗日、救國救民的隊伍,于是欣然接受了***的指示。在五指山,孫永勤把民眾軍改為“抗日救國軍”,軍旗改為抗日救國軍的大旗,孫永勤繼續(xù)擔(dān)任軍長,***派出一批軍事干部加入抗日救國軍。整編后的抗日救國軍戰(zhàn)斗力更強,多次消滅大股日軍,拔除了大量據(jù)點,成了日寇在“偽滿洲國”西南地區(qū)的最大威脅。在用高官厚祿為誘餌多次拉攏勸降不成后,日本關(guān)東軍下定決心剿滅抗日救國軍。
1935年5月24日,日軍5000人、偽軍1000人,***警察部隊和各地民團5000余人,在漢奸(一個被俘釋放的翻譯官)的指路下,將抗日救國軍團團圍困在大茅山、十里鋪、吳家溝一帶。拂曉日寇用3架飛機在空中指示目標(biāo),用大量炮火摧毀救國軍陣地,附近村屯皆成灰燼。接著敵人用毒氣彈、機槍開路發(fā)起總攻。孫永勤舊傷未愈,又添新傷,仍鎮(zhèn)定指揮全軍英勇反擊。茅山四麓,敵尸遍野。有人提出:“我們掩護軍長率全軍向南突圍,能從保安隊那里打開一條路”。孫永勤卻說:“不,不能向南突圍。如果南去,日賊又將借口追擊,進擾華北了。我們一定打回?zé)岷尤ァ!毕挛?時,救國軍發(fā)起反擊,殺聲震天,決戰(zhàn)至深夜,終于掩護張福義、年煥興、李連貴等突出重圍。到12時15分,孫永勤壯烈殉國,遺體布滿槍傷。日軍在孫永勤遺體前列隊致哀,然后殘忍地割掉烈士的頭顱,帶往熱河地區(qū)示眾,至今下落不明。
孫永勤率領(lǐng)抗日救國軍將士與日偽作戰(zhàn)200多次,攻克敵人據(jù)點100余處,斃傷俘日偽軍5000余人,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決心。中國***在1935年8月1日發(fā)表的《八一宣言》中把孫永勤、羅登賢、徐名鴻、吉鴻昌、鄧鐵梅、伯陽、童長榮、潘洪生、史燦堂、瞿秋白、方志敏等列為“為救國而捐軀”的民族英雄。
孫永勤犧牲后,日寇為鏟草除根,瘋狂剿殺孫永勤親屬。為保住孫永勤的骨血,孫永勤的妻子雷永蘭開始了歷盡磨難的逃亡生涯。她先是逃到豐潤縣老莊子一個大戶人家,認(rèn)主人為干爹,躲了幾年,但在一天夜里,卻突然套上車,帶著五個兒女,星夜倉皇遠遁。傳說雷永蘭后來還帶著兒女到東北避難幾年。日本投降后,雷永蘭重新回到興隆縣孫杖子老家,20世紀(jì)90年代初期,雷永蘭在興隆縣車道溝去世。
編輯:高飛
溫馨提示:投稿請通過“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官方網(wǎng)站
(http://2019qm.mva.gov.cn),點擊【我要投稿】、【素材征集】等活動鏈接,或
關(guān)注“中華英烈網(wǎng)”今日頭條號,私信發(fā)送“投稿”,按要求填寫征集作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