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欣欣向榮,此時的魚經過了一個冬天的積蓄,肉質十分肥嫩,營養也很是豐富。從兼顧美味與健康的角度來說,究竟哪幾種春季魚最值得一吃呢?
鱖魚
鱖魚又稱桂魚,每年的3~4月是其最肥美的時節。從古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就足以見得人們對春季鱖魚的喜愛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鱖魚“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食療本草》中稱鱖魚有補肺氣、治肺癆的功效;而從現代營養學來講,它除了富含蛋白質、鈣、鉀、鋅等物質之外,還含有別的淡水魚中少見的Ω-3脂肪酸,常食有助于保護心腦血管、增強機體免疫力。
而且,鱖魚的肉厚、刺少,尤其適合老人、孩子吃;對于痛風患者來說,鱖魚也是為數不多的低嘌呤水產,可以比較放心地食用。
黃魚
黃魚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每年三四月正值大黃魚的洄游產卵期,無論是營養還是味道都是上品,是最好的食用之際;到了晚春,小黃魚也到了產卵期,同樣是不可錯過的美食。
在營養方面:
①黃魚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②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這種營養素可延緩衰老、輔助抗癌;
③含有較多的谷氨酸,有助于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
④含有被稱為“腦黃金”的DHA,可促進腦細胞的生長發育,改善大腦機能,提高記憶力。
在食用方式上,清蒸是保留魚自身鮮味和營養的最佳***,吃的時候可以搭配上雪菜、蔥等其它食材,幫助去腥提鮮。
鯧魚
漁民們常說“三月鯧魚熬蒜心,四月鰳魚勿刨鱗”,現在也是吃鯧魚的好時候。
鯧魚同樣是刺少肉厚的魚類,它的蛋白質、鉀、不飽和脂肪酸、鎂、磷等營養素含量都很豐富,經常吃一些可輔助降低體內血脂、血壓,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預防冠狀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中醫則認為,鯧魚具有通經養血、柔筋利骨等功效,很適合消化不良、筋骨酸痛的人群食用。
鯧魚常見的品種有金鯧魚和銀鯧魚。一般來說金鯧魚的尾巴尖兒和魚鰭都是金色的,養殖居多,因此價格相對較低;而銀鯧魚通體銀白,主要依靠捕撈獲得,所以價格相對較貴。
鰣魚
一踏入春天,鰣魚的肥美季節也就到了。在眾多鰣魚之中,長江鰣魚尤為鮮美,和河豚、刀魚齊名,被評為“長江三鮮”。但因為過度捕撈、環境破壞等原因,野生長江鰣魚幾乎絕跡,如今市面上售賣的多是美洲鰣魚。
吃鰣魚時通常會去掉內臟,保留魚鱗,食用***以清蒸為佳。因為鰣魚的鱗片下富含脂肪,一起吃可以增加它的豐滿口感。
帶魚
中醫認為常吃帶魚有養肝補血功效。
此外,帶魚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鎂元素對心臟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帶魚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7.7克/100克,可以和牛肉相媲美,它的鈣含量更比牛肉高出6倍!人體吸收率也不錯,很適合需要補鈣、強體的小孩和中老年人吃。
不過,帶魚的腥味相對比較重,比較怕腥的飯團最好采用紅燒、糖醋等重口一點的方式烹調。
最后小二還要提醒大家:吃魚時最好把魚膽全部摘除。雖說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但魚膽中毒沒有特效藥,死亡率曾經高達20%左右,所以為安全起見還是不吃為妙!
來源:CCTV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