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可以在水下航行,剛研發出來時就有了巨大的戰略優勢,水下航行可以跟蹤水面艦艇,在以前沒有聲吶雷達和各種探測裝備時,潛艇可謂是橫行霸道,但是潛艇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在水下持續時間不長,需要經常回到基地補充消耗,于是后來核潛艇被發明出來了,那么核潛艇和普通潛艇相比有什么不同?優勢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真正遠洋作戰中,核潛艇可謂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常規潛艇由于各種局限性,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核潛艇,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續航性,先不說常規型,就是中國的AIP潛艇,在水面下也最多持續十幾天的時間,就要返回基地去充電,這樣一來,潛艇就注定跑不了太遠,無法做到跨海域作戰或巡邏任務,而且因為上浮一次就代表著有一次暴露的可能,但是核潛艇就不一樣了,因為使用了小型反應堆,能量方面幾乎是無窮無盡的,這樣一來,那些因為能源而做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完成了。
第二就是速度優勢,常規潛艇的速度一般不會超過二十節,而且也不能長時間保持最高速度行駛,一般只在追擊敵人和躲避敵方追蹤時才會這么做,因為在水下一旦能源耗盡,那么就任人宰割了,但是核潛艇可以達到三十節的最高速度,而且可以持續很久,如果是普通潛艇和核潛艇對戰,核潛艇幾乎占據決定性的優勢。速度帶來的可不僅僅是逃跑追擊,機動性能也會提高很多。第三,如果能源足夠的話,那么一些大功率的探測儀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核反應堆帶來的能源是巨大而且清潔的,一般核潛艇上都會搭載大型聲吶或者雷達。
在未來,一般有能力的國家會大力發展核潛艇,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就是噪音問題,在水下本來是黑暗的,如果潛艇發出很大的聲音,那么就會被敵人很輕松的監測到,失去了隱秘性的優勢,其次就是發展材料,提高下潛深度,越深越容易隱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