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種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全球每天都在發生,由于地殼構造的復雜性和震源位置的不直觀,地震到底是怎么發生的,有沒有孕育過程,具體形成原因是什么,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目前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其余的顧名思義比如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等。
不論地震是何種原因所造成,其發生過程都會釋放能量,而所釋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級表示,共分為9級,每一級釋放的能量大約相差32倍。
當然對于人類來說地震的危害程度不能光看震級,還得看烈度,所謂烈度是指地震釋放能量的過程中所造成的的影響(地面破壞程度)大小,共分為12級,同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卻有多個烈度值,不同地區的烈度不同。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地震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我們可以把地震比喻成炸彈,這個***釋放的能量大小就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就是烈度。
如果我們在震中區,也就是同一場地震烈度最大的區域,那么不同震級的地震發生時人們會有什么體驗?
1級:超微震,就像暗戀時見到喜歡的人心動的感覺;
2級:微震,像我們坐高速行駛的高鐵一般;
3級:有感地震,類似于吃花椒時嘴唇的震顫感,但四川人表示沒啥感覺,畢竟每年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三級以下地震發生在四川;
4級:有感地震,處于高層的你或許會躲在廁所迅速發個朋友圈;
5級:中強震,類似于拖拉機高速駛過的震感,有點影響打麻將;
6級:強震,西安的小雁塔歷史上被三次被震裂開,同樣又三次被震得合起來,這就是著名的小雁塔三離三合;
7級:大地震,行走困難,水電網全斷,九寨溝被震出新景觀;
8級:巨大地震,地面像搖篩子,山崩地裂忽明忽暗,但神奇的是用木頭搭的斗拱建筑開元寺東西塔在經歷8級地震依然完好(1604年12月29日,明朝萬歷年間泉州以東海域發生8級地震);
9級:巨大地震,1960年5月的智利9.5級大地震,其震噴了9座火山,讓地球的一天短了1.26微秒,引發八層樓高的海嘯讓遠在太平洋彼岸約2萬公里的日本受損嚴重。
10級:幸運的是人類有記載以來還未發生過10級地震,當年廣島的***投射后爆炸所造成的破壞力相當于13000噸******,而8級地震已相當于76923次廣島***爆炸所產生的能量,10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將在這個基礎上再乘以900倍。
這個能量能讓地球毀滅嗎?并不會,如果發生10級地震最多讓震中區山河改觀或者人類活動的痕跡都不復存在,若10級地震發生在海洋中或許會產生巨大海嘯讓沿海城市蕩然無存,對陸地上高原地區依舊不會產生什么影響,歷史上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撞地球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3級地震,地球至今依舊完好!
人類相對于地球活動太過渺小,地震的發生誰也無法阻止,唯有以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手段預測其發生的時機,盡可能給人們逃離危險區域爭取更多的時間,但目前地震預測依舊是世界性難題,人類對于地震預測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