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蕎麥,別名苦蕎麥、野橋蕎麥、天蕎麥,是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金蕎麥根狀莖木質化,黑褐色。莖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縱棱,無毛。有時一側沿棱被柔毛。
葉三角形,長4-12厘米,寬3-11厘米,頂端漸尖,基部近戟形,邊緣全緣,兩面具***狀突起或被柔毛;葉柄長可達10厘米;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長5-10毫米,偏斜,頂端截形,無緣毛。
金蕎麥花序傘房狀,頂生或腋生;苞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尖,邊緣膜質,長約3毫米,每苞內具2-4花;花梗中部具關節,與苞片近等長;花被5深裂,花白色,花被片長橢圓形,長約2.5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柱頭頭狀。
金蕎麥瘦果寬卵形,具3銳棱,長6-8毫米,黑褐色,無光澤,超出宿存花被2-3倍。
金蕎麥一般選根莖的幼嫩部分及根莖芽苞作繁殖材料,出苗率及產量均高。繁育所用種根莖,應該在萌發前將根莖挖出,選擇健康、無損傷的根莖切成4-6厘米長的小段,按行距45厘米在畦面開溝,溝深l10-15厘米,再按株距30厘米把根莖栽入溝中。在每2株間點施。最后覆土蓋實,保證覆土厚度在10厘米以上。3月中下旬開始播種,4月中旬前必須完成,否則將影響產量。
金蕎麥,中藥名。為蓼科植物金蕎麥的干燥根莖。除去莖及須根,洗凈、曬干。切成厚片,生用。
金蕎麥藥形態,根莖呈不規則團塊或圓柱狀,常有瘤狀分枝,頂端有的有莖殘基,長3-15cm,直徑1-4cm。表面棕褐色有橫向環節及縱皺紋,密布點狀皮孔,并有凹陷的圓形根痕及殘存須根。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淡黃白色或淡棕紅色,有放射狀紋理,中央髓部色較深。氣微,味微澀。
金蕎麥分布于中國陜西、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主產于陜西、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生山谷、濕地、山坡、灌叢。
看更多新奇動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愿為你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