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別名公道老,扦扦活、馬尿騷、大接骨丹。雙子葉植物綱接骨木族落葉灌木,接骨木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6米;老枝淡紅褐色,具明顯的長橢圓形皮孔,髓部淡褐色。
接骨木莖無棱,多分枝,灰褐色,無毛。
接骨木羽狀復葉有小葉2-3對,有時僅1對或多達5對,側生小葉片卵圓形、狹橢圓形至倒矩圓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2-7厘米,頂端尖、漸尖至尾尖,邊緣具不整齊鋸齒,有時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數枚腺齒,基部楔形或圓形,有時心形,兩側不對稱,最下一對小葉有時具長0.5厘米的柄,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頂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長約2厘米的柄,初時小葉上面及中脈被稀疏短柔毛,后光滑無毛,葉搓揉后有臭氣;托葉狹帶形,或退化成帶藍色的突起。
接骨木花與葉同出,圓錐形聚傘花序頂生,長5-11厘米,寬4-14厘米,具總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開展,有時被稀疏短柔毛,隨即光滑無毛;花小而密;花萼鐘形,5裂,裂片舌狀;花冠輻射狀,萼筒杯狀,長約1毫米,萼齒三角狀披針形,稍短于萼筒;花冠蕾時帶粉紅色,開后白色或淡黃色,筒短,裂片矩圓形或長卵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開展,花絲基部稍肥大,花藥黃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頭3裂。
接骨木果實紅色,極少藍紫黑色,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3-5毫米;分核2-3枚,卵圓形至橢圓形,長2.5-3.5毫米,略有皺紋。
接骨木在世界范圍內分布極廣,在中國有土產的中國接骨木,在歐洲也有西洋接骨木,甚至也有了專為園藝觀賞用的金葉接骨木。分布于林下,灌叢或平原路旁。生長于海拔1000-1400的松林和樺木林中,山坡巖縫,林緣等處。
接骨木扦插,每年4-5月,剪取一年生充實枝條10-15厘米長,插于沙床,插后30-40天生根。分株,秋季落葉后,挖取母枝,將其周圍的萌蘗枝分開栽植。栽培甚易,移植可在春秋進行。
接骨木采用育苗移栽法。有2月發(fā)芽前,選取生長良好,無病蟲害的枝條,剪成20-25cm長的插條,每個留有3個小上芽節(jié),最上和最下面的芽節(jié)要距剪口1-1.5cm。然后在整好的地上,開3m寬的畦,按行距26cm開橫溝,深16-20cm,每溝放插條15-20根,插條的量上一個芽節(jié)要露出地面,然后覆土半溝,壓緊,再蓋細土與畦而齊平。移栽在當年冬季落葉后或第二年年春季發(fā)芽前進行。按行株距各1.3-1.8m開穴,深21-25cm,每穴移苗1株,填土壓緊,再蓋土使稍高于地面。
接骨木每年春、秋季均可移苗,剪除柔弱、不充實和干枯的嫩梢。苗高13-17cm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進行第2次。肥料以人畜類水為主,移栽后2-3年,每年春季和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生長期可施肥2-3次,對徒長枝適當截短,增加分枝。接骨木雖喜半陰環(huán)境,但長期生長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枝條柔弱細長,開花疏散,樹姿欠佳。
園林應用接骨木枝葉繁茂,春季白花滿樹,夏秋紅果累累,是良好的觀賞灌木,宜植于草坪、林緣或水邊。
接骨木葉,莖枝入藥用續(xù)筋骨。
「集解」恭曰∶所在皆有之。葉如陸英,花亦相似。但作樹高一、二丈許,木體輕虛無心。斫枝插之便生,人家亦種之。
接骨木產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及云南等省區(qū)。生于海拔540-1600米的山坡、灌叢、溝邊、路旁、宅邊等地。
看更多新奇植物,關注奇文導航,我愿為你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