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于這樣的生活。但與此同時,在獲取網絡知識的同時,我們的眼睛視力也在逐漸下滑。而這些讓年輕一代視力下降的并不是電子產品本身,而是電子產品所發出的有害藍光。
藍光是什么?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多彩的世界,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眼睛,而視覺的呈現是由眼睛結構對光源的反映,在人眼可見的光源中,主要分為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對,就是彩虹的顏色。這個排位也是有講究的——根據光的波長,從紅色到紫色,光的波長逐漸變短,藍光能力比較強,能穿透眼球的全部結構,進入眼底,可對眼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藍光普遍存在于自然光和白光中,電腦顯示器、熒光燈、手機、數碼產品、顯示屏、LED等光線中也有大量的分布,但并不是所有的藍光都會造成傷害。常見情況下所說的有害藍光泛指高能短波藍光HEV光線,也就是波長(380nm至450nm)之間,而有益藍光部分為波長(450nm至500nm)。無論是長時間看電腦的上班族,還是喜愛《小豬佩奇》的兒童,或是沉迷游戲的“吃雞”少年,藍光可能都會造成相應的傷害。作為可見光的重要組成部分,藍光地位還是不可撼動的,由于自然界本身沒有單獨的白光,藍光與綠光、黃光混合后才呈現出了白光,其中作為小弟的綠光與黃光能量較小,對眼睛的***也更小。
藍光的危害有:長期的藍光照射會使視網膜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也是存在感爆棚,它們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從而引起視網膜病變等多種眼科疾病,比如,黃斑病變,擠壓晶狀體導致近視,甚至失明。這還不算完,藍光還會導致白內障術后的眼底損害,引發視覺模糊以及視覺疲勞等等……,對于眼睛發育尚不完全孩子,更要避免藍光侵害。
既然藍光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保護眼睛呢?有人說,信息時代不盯著屏幕能行嗎?眼損傷人群只是極少數而已。這話聽著好像沒毛病,但藍光傷害是長期作用的結果,就像吸煙有害健康,這種傷害積累到何時才會引發質變因人而異,也許是明天也未可知。藍光實在太猖獗,是時候治一治它了!怎么防?聰明的人類當然不會任其欺負,于是防藍光鏡片就此誕生。或許這時候有的朋友暗自慶幸,終于找到了肆意玩手機又不傷害眼睛的***了。但別高興太早,除了配戴眼鏡,大家在生活中也要養成好的用眼習慣:1.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電腦,通常連續操作1小時,休息5~10分鐘。2.不要關燈玩電子產品,因為暗環境下會引起瞳孔散大,大量的光線進入眼內,會導致黃斑變性甚至失明。3.日常使用電子產品時與其保持適當的距離,休息時可以看遠處或做眼保健操。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