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東省高密市的孚日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毛巾加工廠。它旗下的潔玉產品一直為大牌做貼牌。一個三件套毛巾,愛馬仕收購成本410元,但貼上愛馬仕的品牌后售價卻飆升至5000元。為LACOSTE生產的沙灘巾,銷售價40美元,上架第一天即告售罄,但潔玉同樣品質的沙灘巾產品,在電商平臺上僅賣百元左右。
“我們的生產、出口能力一流,但國內消費者對孚日的認知度并不高。”孚日集團總經理吳明鳳表示,這樣的故事并非個案。
作為一座有著5000年歷史的山東縣級市,高密近年來最為人們熟知的身份就是2012年奪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莫言的故鄉。但事實上,作為中國“紡織之鄉”,高密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有200多家,已形成以孚日等為龍頭的雁式發展格局,是山東十大產業集群之一。但是,隨著行業成本的增加、外銷渠道的變窄,高密的“孚日”們亟待轉型升級,最終他們瞄準了拼多多。
12月10日,高密市***宣布和拼多多聯合推出“新品牌聯盟”,深入產業帶進行覆蓋式布局,首批聯盟成員由孚日集團、星宇勞保等山東當地15家重點制造企業組成。“未來一年,平臺將傾斜資源培育100家銷量過億的家紡制造企業。”拼多多家紡業務負責人表示。
愛馬仕、迪奧代工廠尋求轉型
創辦于1987年的孚日集團,前身為高密毛巾廠,2018年家紡業務營收為40.79億元,內、外市場二八開,孚日毛巾產品占中國對日出口毛巾總量的25%以上、對美出口毛巾總量的40%以上、對歐出口毛巾總量的20%以上,出口份額連續20年領先,是典型的外貿型制造工廠。
目前,沃爾瑪、宜家、迪卡儂、伊藤洋化堂、優衣庫等全球連鎖,都選擇孚日作為核心供應商和戰略合作伙伴。孚日電商負責人于華德告訴南都記者,很多大牌都找他們代工,“其中還有愛馬仕和迪奧。”
雖然受到大牌們的青睞,但頭部利潤也都品牌商家拿走了。“孚日的部分產品被愛馬仕收購后,愛馬仕掌握了渠道和產品溢價,一個三件套愛馬仕的收購價是410元,售價卻高達5000塊。”復旦大學產業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范劍勇表示,如果不打開研發,不打開營銷渠道,我們永遠在為愛馬仕做加工。
此外,隨著國內政策環境和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紡織企業的生產成本收到很大影響,國內紡織工業發展面臨新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去年孚日的出口、內銷比例為9:1,今年有所好轉,但是仍為8:2。”在于華德看來,出口轉內銷突破“純外貿+代工”的困境,已成為“孚日們”迫在眉睫的轉型之路。
就國內市場來看,目前最知名的“三駕馬車”富安娜、夢潔和羅萊的市場總和占比還不到10%。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9月家紡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489億元,同比增長1.85%,內銷產值1062.38億元,同比增長3.49%。除此之外,根據商務部研究院國家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還透露,2017年1月,床上用品行業品牌數量為8888個,截至2018年1月已下降為4570個,品牌淘汰比例接近50%。足見家紡產業的轉型升級壓力非常大。
外銷轉內銷,銷往哪里、賣什么、怎么賣,對于“孚日們”來說也是個大難題。
針對家紡行業品牌升級難題,高密市***牽頭成立“新品牌聯盟”,旨在聯合拼多多平臺加快家紡產業發展,推動地區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高密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琦說,廣大中小企業品牌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成為制約企業做大做強的主要瓶頸。希望拼多多集團利用自身流量和數據積累,幫助中小企業對接消費需求,輻射我市企業創立新品牌。
白明表示,新電商平臺與地方***合作的創新嘗試,對實現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基于新發掘出的增量用戶帶來的新型消費需求,可幫助傳統產業帶的制造企業直連消費市場,實現去庫存去產能,并倒逼制造企業優化生產及成本結構。
拼多多業務負責人則表示,對于扶持家紡行業而言,拼多多有著足夠的經驗。“拼多多平臺上來自江蘇、山東等家紡產業帶的商家數量已超過5000家。就在南通家紡產業帶的“新品牌計劃”中,僅用5月時間便催生出一批以“南方生活”為代表,線上銷售額破億的新品牌。”
借助電商大數據挖掘新消費
于華德說,孚日從十年前年就開始走內銷轉型道路了,集團采取“潔玉”和“孚日”雙品牌戰略,“孚日”走的是專賣店形式,而“潔玉”則定位大賣場、超市、批發市場的大眾消費,主打產品是毛巾和床上用品。于華德強調,潔玉是有30年歷史的出口品牌,和愛馬仕、奧迪的代工都是“同一條生產線同一個品質”。
電商被孚日視為推動外貿和內銷達到1:1的利器。但此前,孚日的電商轉型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南都記者獲悉,孚日2018年9月就在拼多多上開店,但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兩三個月前,我們在拼多多開了潔玉官方旗艦店。”于華德說透露,拼多多給了很多資源,比如潔玉限時秒殺、百億補貼、大牌駕到、雙十二首頁焦點圖等,“這是我們發力電商時最想要的配置。”目前,拼多多平臺上,潔玉官方旗艦店目前已經銷售超過10萬件。今年12月9日,孚日股份在拼多多上的官方旗艦店推出99元出口優品全棉四件套等產品。據拼多多數據顯示,相較前30日均值,該店日成交額增長1735%,全店支付額增長1031%。孚日集團總經理吳明鳳坦言,“這種速度和精準度,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算法,”白明表示,不同于其他電商,拼多多的算法基于社交,人以群分,同質性很強,所以可以總結出大家喜歡同一種商品,數字的精準性提高,“延伸到后面就是貨找人,而不是人找貨。”為此,拼多多希望借助新品牌計劃,為家紡制造企業提供深度開發的消費數據,使得行業能夠推出更多精準滿足新消費需求的差異化商品。
眾所周知,拼多多的崛起源于聚集了大批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中國紡織品協會家居委員會副會長劉雁飛稱,去年農村消費成為新亮點,平均增長率保持在9%,未來城鎮消費和農村消費市場存在著很大的消費潛力,消費訴求非常旺。“以前做家紡品牌的時候,很多企業非常喜歡進駐一線市場,現在來看,三四線市場正是家紡家居的新增長亮點。渠道下沉,雙線融合,這一定是家紡家居行業的未來趨勢。”
從扶持企業到激活產業
南都記者獲悉,自2018年底啟動“新品牌計劃”至今,拼多多已累計收到超過6000家制造企業遞交的申請。最新數據顯示,“新品牌計劃”正式成員已達85家,超過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企業參與了C2M定制化生產,累積推出超過1800款定制化產品,訂單量超7000萬單。拼多多業務負責人透露,隨著“新消費+新制造”的深度聯動,拼多多正將現象級入口“百億補貼”擴大到民生消費類目和產業帶。
以往拼多多對于”新品牌“的扶持偏向單家企業,這樣很容易陷入產業更新速度過快,企業單體扶持成本高、成長慢的尷尬。因此此次合作,“新品牌聯盟”更像是“新品牌計劃”的升級版——“新品牌聯盟”不再停留于對企業的扶助階段,而是上升到對相關產業的整體帶動,將品類從擴大到民生消費的剛需產品。
南都記者獲悉,首先是新品牌計劃從扶持企業單體升級到產業驅動。通過將原來扶持的OEM/ODM等優質制造企業外貿轉內銷、產品轉品牌,升級為扶持區域優勢產業,幫助地區產業不斷適應供給結構變動,并迅速對接新消費需求。同時,從定向培育升級為***式平臺。此次跟山東高密的合作是拼多多首次聯合地方***,將“百億補貼”融入到區域產業集群的比較優勢當中,從而共同探索制造企業+新消費網絡的聯動路徑,并在家紡類目試水C2M等數字化轉型。
拼多多業務負責人介紹說,未來的5年時間內,平臺定制化產品的年訂單量將達到10億級別。在未來一年爭取培育100家銷售額過億元的家紡產業新品牌。
對此,白明表示,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正在呼應新型消費需求,以人工智能技術為輔佐,通過C2M定制,“新制造”指數等概念,幫助傳統企業進行生產調整,帶動產業進行成本結構、生產組織的優化,以及效率提升。
而在談到家紡業的未來,于華德信心滿滿。“集團今年提出電商轉型計劃,已經整合了電商研發團隊,會將多年的出口經驗,把國外的色彩、款式等流行因素根據國內新消費人群的需求來打造產品。潔玉是孚日‘打響內銷戰’的主力,借著這次與拼多多的合作,我們也可繼續聚焦電商轉型。”
出品:南都零售實驗室課題組
采寫:南都記者孔學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