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雀,是我們東北農村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屬于麻雀的一種,在我們本地被稱之為家雀兒。記得小時候,雖然在農村每家每戶的條件都不好,幾乎沒有磚瓦結構的房子,可是那時候的家雀兒卻特別的多。它們經常會幾十上百的在柴草垛上或樹枝上聚集開會,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當發現有人或貓狗等動物靠近時,它們會鴉雀無聲,繼而會不約而同的一起飛走,空氣中會傳來因為它們集體飛走而發出的呼呼聲。
秋天它們會在谷垛或麥垛上偷吃谷子、小麥等,它們也會在谷子、小麥收割前在田間偷吃糧食,有時候農民伯伯還要專門的去驅趕它們。那時候在農村可以看到很多的家雀,然而近些年再回到農村,雖然村子里的路修成了水泥路,房子也都蓋成了磚瓦結構,但卻找不到記憶中的記憶了,可就是不知道是缺少了什么,突然聽見門前樹上有一只麻雀的叫聲,這時才想起,原來是缺少了兒時那成群的麻雀嘰嘰喳喳開會的場景。原來,農村的家雀的數量已經很少了,再也沒有了它們那種壯觀的聚集場面。
為什么農村的家雀會越來越少了呢,我個人分析是以下原因導致的,主要和我們人類的發展進步有直接關系。
家雀喜歡在枝頭聚集
家雀的外形特征家雀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鳥類,身體長15厘米左右,背部和翅膀羽毛灰褐色,并且呈現不規則的條紋;腹部羽毛都是絨毛,呈灰白色;雄鳥頭頂羽毛短,呈棕褐色,雌鳥顏色稍淡一些;雄鳥的下頜和臉頰羽毛呈黑色,雌鳥這些部位的羽毛呈灰黑色。總之,雌鳥的顏色要比雄鳥顏色淡一些。
家雀
家雀的生活習性1、做巢習性
家雀總是跟隨人類生活,它們的巢穴建筑在人類建筑的一些屋檐下的墻縫、瓦下的空隙或者一些簡易建筑的隱蔽縫隙里。因為家雀不像燕子、喜鵲等鳥類那樣可以自己搭窩,它們只會借助人類建筑物的縫隙,然后叼一些禽類的羽毛、柔軟的細草、羊毛等做成窩,如果人類建筑物沒有縫隙,它們會現在容易啄破的土墻進行做巢。近些年發現有的家雀霸占燕子的窩進居住。家雀只有在冬季越冬時夜晚在巢穴里居住,其它季節除了孵化雛鳥外的時間都是在樹上過夜。
雄性家雀
2、采食習性
家雀屬于雜食鳥類,春秋主要以谷物為食,冬季在沒有人工投喂的情況下尋覓一些雜草的種子充饑,經常會到人類飼養動物的飼草或場地尋找飼料,特別是雞、鴨、鵝在喂料時經常會有家雀來搶食;在夏季有昆蟲的季節主要以昆蟲為主要食物,在我們呼倫貝爾地區有很多螞蚱,是家雀的主要食物,還有一些昆蟲也是它們的美餐。
3、孵化習性
家雀在春季開始產卵并孵化,家雀產蛋、孵化的巢穴需要一定的隱蔽性和安全性。在我們呼倫貝爾地區每年可以孵化2窩。家雀每次孵化鳥蛋5枚左右,這5枚蛋最少要間隔1天產1枚,孵化時間15天左右,孵化期間主要由雌鳥進行孵化,在雌鳥外出覓食時有雄鳥繼續孵化,一般經過14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雛鳥。雛鳥剛孵出時,眼睛不能睜開,嘴角都是黃色,渾身沒有羽毛,肚子特別大,透過腹部皮膚可以隱約可見腸管等內臟,雛鳥皮膚呈紅黃色;雛鳥只能食用昆蟲,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捕捉昆蟲喂養雛鳥,一般經過3~5天開始睜眼并且開始逐漸長出羽毛。雛鳥在父母喂食時會張開嘴巴由父母把昆蟲塞進嘴里,然后咽下,大鳥會平均分配食物進行飼喂。大鳥哺喂幼鳥的時候多數會選擇一些軟體昆蟲,這樣利于幼鳥的消化吸收。
還不能高飛的出窩幼鳥
幼鳥出殼后,要經過15天左右才能"出飛"(飛出窩巢),這時的幼鳥羽翼還不是很豐滿,所以飛行的高度和距離都很差,大鳥還要陪伴在左右,吃食物也還要大鳥喂養,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幼鳥可以飛行的更高、更遠,也逐漸開始自己捕捉昆蟲;在秋季到來的時候,食用谷物或草籽,還需要父母驚嚇幫助識別,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以后才能自己采食;冬季的夜晚除了居住在鳥巢里,或者居住在屋檐下的椽頭空隙、牛羊圈舍里的棚頂等處。
家雀在給出窩的幼鳥喂食
為什么近些年家雀越來越少了呢農村的家雀數量確實在減少,雖然國家出臺了保護措施,但家雀數量很少遠沒有以前多,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類建筑不適合家雀建巢
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特別快,在農村以前的土坯房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磚瓦房,而且都是水泥抹墻或者瓷磚貼墻,使得家雀沒有可以建巢的地方。雖然農村一些牛羊圈舍可以供家雀夜晚住宿,但并不適合做孵化的巢穴,于是才出現了家雀霸占燕子巢穴的現象,所以導致大部分家雀不能產蛋、孵化,我認為這是家雀數量減少的最主要原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些年的喜鵲數量在增加,我認為這和喜鵲自己會搭窩有直接根系。
面對這些水泥建筑,家雀卻失去了"家"
2、農藥的使用導致家雀發生中毒
在家雀的繁殖季節,也正是我們這里的農忙季節,田地里的莊稼要噴施除草劑,在家雀采食昆蟲時會發生中毒,也有的在給幼鳥飼喂昆蟲時使幼鳥發生中毒;還有一部分家雀夜晚采食了拌有農藥的種子而發生中毒。
3、冬季是當年幼鳥死亡最多的季節
進入冬季,由于飼料缺乏,幼鳥的采食能力低,特別是趕上下雪天,食物嚴重缺乏,多數當年出生的幼鳥會被凍死、餓死,這個數量也是很大的。
4、其它原因
人們的非法捕殺使得本來數量不多的家雀群體遭到破壞,不過近年來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非法捕殺的現象得到控制;農村的路越來越好,轎車也越來越多,其它交通工具也可以很方便的進入農村,發生家雀撞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公路邊發現鳥的尸體,懷疑與車輛過往有關
應對措施為了保護家雀,有些地方使用了人造鳥巢,這種***值得推廣,希望在農村可以普遍推廣;加強保護家雀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農村;對于屋檐下的燕子巢穴不要破壞,讓家雀進行利用;最好是在農村住戶的屋檐下安裝適合家雀居住的人造鳥巢;減少農藥的使用;冬季提倡人工投喂飼料,特別是下雪天。
冬季東北地區的家雀食物嚴重缺乏
以上是關于我們東北地區家雀數量減少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保護鳥類、保護我們人類美好的家園。
?歡迎關注@三農小分隊!這里每天有MCN優秀成員輪流主持,分享種植養殖技術及經驗,干貨滿滿。本期作者|草原話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