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后腳底板采血檢查,其中一項就是甲狀腺功能相關的篩查
新生兒甲狀腺功能的正常變化健康足月新生兒出生后30-60分鐘內,血清TSH水平迅速上升至60-80mU/L,通常在30分鐘時達到峰值;這一增長與嬰兒暴露于較冷的環境以及臍帶夾閉有關。此后迅速降低,在出生后24小時降至20mU/L左右,然后以更緩慢的速度降至1周齡時的6-10mU/L。
一般認為:嬰兒1周齡后血清TSH>10mU/L屬于TSH水平升高。寶寶4周齡后,TSH的正常范圍是0.5-6.0mU/L,也高于成人水平。TSH值在2歲左右達到成人正常范圍(0.4-5.0mU/L)。
出生后數周內的血清T4濃度高于成人。1-4日齡時,嬰兒血清總T4濃度的正常范圍為10-22μg/dL(129-283nmol/L),血清游離T4濃度的正常范圍為2-5ng/dL(25-64pmol/L)。與此同時,血清T3濃度也升高,其峰值約250ng/dL(3.8nmol/L)。血清T3的增加是由于甲狀腺分泌增加和T4在外周組織中轉化為T3共同導致。4周齡后,血清總T4和游離T4濃度逐漸降至成人水平。
注意:目標值因檢測***不同,正常范圍會有一定差異。檢測***不同、年齡不同,甲狀腺功能的正常范圍會有一定差異。
什么是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簡稱:先天性甲低),又稱為克汀病,是因甲狀腺激素產生不足或其受體缺陷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防止癥狀的發生和發展。如果出生后未及時治療,先天性甲低將導致生長遲緩和智力低下。
如診斷先天性甲減,治療越早越好,4-6周內開始,如果能在45天內開始治療,患兒在5-7歲的時候IQ跟正常兒童相同,如果延遲治療可能影響患兒的智力發育。
先天性甲低的臨床表現患兒出生時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或癥狀輕微,但仔細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常可發現可疑線索,例如母親懷孕時常感到胎動少、過期產、巨大兒,生后可出現黃疸較重或者黃疸消退延遲、嗜睡、少哭、哭聲低下、納呆、吸吮力差、皮膚花紋(外周血液循環差)、面部臃腫、前后囟較大、首次排胎糞時間延遲、腹脹、便秘、臍疝、低體溫、少汗、心率緩慢、心音低鈍、肌張力低下等。
隨年齡增長,癥狀更加明顯,可出現:智力落后及體格發育明顯落后,可有特殊面容(眼距寬、塌鼻梁、唇厚舌大、面色蒼黃)、皮膚粗糙、頭發干枯、黏液性水腫、反應遲鈍、臍疝、腹脹、便秘以及心功能及消化功能低下、貧血等表現。
如何篩查先天性甲低?一般新生兒出生后,醫生會給寶寶做甲狀腺功能的篩查。足月兒通常在出生2~3天后采集樣本。中國衛生部規定,篩查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先天性甲低),足月兒出生72小時后,7天內,充分哺乳,足跟采血,滴于專用的干濾紙片上測TSH值。
由于技術及個體差異,約5%的先天性甲低患兒無法通過新生兒篩查系統檢出。因此,對甲低篩查陰性病例,如有懷疑癥狀,臨床醫生仍然應采血再次檢查甲狀腺功能。
危重新生兒或接受過輸血治療的新生兒可能出現篩查假陰性結果,必要時應再次采血復查。低或極低出生體重兒也可出現篩查假陰性,可在生后2~4周或體重超過2500g時重新采血復查測。
如果新生兒篩查發現TSH升高,建議出生滿1周后,盡快進行抽血檢查TSH和游離T4。
甲狀腺功能篩查結果初步判讀對于新生兒篩查初次結果顯示干血濾紙片TSH值超過40mU/L,同時B超顯示甲狀腺缺如或發育不良者,或伴有先天性甲低臨床癥狀與體征者,可不必等靜脈血檢查結果立即開始治療。
不滿足上述條件的篩查陽性新生兒應等待靜脈血檢查結果后再決定是否給予治療。
甲狀腺功能的血清學結果判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對于TSH高于多少需要治療的推薦不同,可參考如下:
一般如果TSH顯著升高(例如>10mU/L),則建議開始治療。如果游離T4<正常范圍,建議立刻治療,不管TSH的數值。注:2014年歐洲指南提出TSH>20mU/L,建議開始治療。1、TSH升高,游離T4降低:診斷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需要立即開始治療。同時完善其他檢查(如甲狀腺B超、甲狀腺自身抗體、尿碘濃度等)。
在臨床癥狀的基礎上,2014年歐洲指南建議可用生物學指標游離T4評估先天性甲低的嚴重程度:嚴重-------游離T4:<5pmol/L中度-------游離T4:5~10pmol/L輕度-------游離T4:10~15pmol/L注意:因檢測***不同而有差異,上述數值僅供參考。2、TSH升高,游離T4或總T4正常:為亞臨床甲減(或高TSH血癥)。
如果TSH顯著升高(例如>10mU/L),則建議開始治療。
如果血清TSH輕微升高(例如6-10mU/L),則可嚴密監測,在1周時復查血清TSH和游離T4。采用這種***時,一些嬰兒的TSH不經治療也會恢復正常。但血清TSH在4-6周齡時仍未恢復正常,那么我們推薦開始治療,因為足量的T4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中十分關鍵。
3、TSH正常或降低,游離T4降低:提示可能存在中樞性甲減(繼發性甲減)。
建議及時開始治療,除非是早產兒和/或有可以解釋這種情況的非甲狀腺疾病。少數此類患兒最終證實為原發性(而非中樞性)甲減,其原因是預期的血清TSH升高延遲,但這兩類患兒均適合接受治療。
早產兒或有非甲狀腺疾病(如輸血、先天性心臟病、使用多巴胺等)的嬰兒也可能出現TSH正常而血清總T4和游離T4降低。我們不推薦治療這些嬰兒,除非有其他證據提示下丘腦或垂體疾病。
先天性甲低如何用藥?治療藥物:左旋甲狀腺素鈉(L-T4)(如:優甲樂)。
起始劑量:10-15μg/(kg·d),口服。爭取游離T4在2周內,TSH在4周內正常,首次服用后2周后復查,并根據病情調整。藥物過量患兒可有顱縫早閉和甲狀腺功能亢進臨床表現,如煩躁、多汗等,需及時減量,4周后再次復查。
對于嚴重甲減嬰兒,例如治療前血清總T4小于5μg/dL(65nmol/L)或游離T4小于0.4ng/dL(5pmol/L)的嬰兒,建議選擇推薦劑量范圍的上半部分,即12.5-15μg/(kg·d)。這是因為用足量L-T4快速實施替代治療對于甲減嚴重的嬰兒而言尤為重要。
注意事項:對于小嬰兒,L-T4片劑可壓碎后在勺內加入少許水或奶服用,不宜置于奶瓶內喂藥,但避免跟豆類、鐵劑、鈣劑、抗酸劑(氫氧化鋁)、西甲硅油等同時服用。L-T4和食品一起服用時的吸收稍有降低。但患兒家屬可能難以將給予L-T4與喂食分開進行,這種要求可能會降低依從性。因此,建議患兒家屬使用固定的給藥方式(包括每日給藥時間和是否與食物同服),而不要求在空腹狀態下給予L-T4。隨后可根據血清游離T4(或T4)及TSH水平來調整L-T4的劑量。先天性甲減的治療目標治療目標是將血清T4或游離T4濃度保持在兒科參考范圍的上半部分,并使血清促甲狀腺素(TSH)恢復正常。
1歲內的目標值為:
血清游離T4:目標值因檢測***不同而異;若正常參考范圍是0.8-2.3ng/dL,則目標值為1.4-2.3ng/dL(18-30pmol/L)血清TSH:0.5-5mU/L,最好為0.5-2.0mU/L。隨訪建議3歲內的患兒應每幾個月就進行1次臨床評估。實驗室評估的頻率應更高,以確保最佳的L-T4劑量。推薦根據下列計劃來測定血清TSH以及T4或游離T4:
●L-T4治療開始后的第2周時隨訪1次,然后每2周1次,直到血清TSH水平正常
●出生后的頭12個月內每1-3個月檢測1次(建議使用該范圍中的最高頻率來檢測中至重度甲減嬰兒)
●1-3歲時,每2-4個月1次(或每1-3個月1次)
●>3歲的兒童,每6個月1次(或3-12月),直到生長期結束
●改變劑量后4-6周時隨訪
●懷疑患者的依從性或檢查結果異常時,應增加隨訪頻率
參考資料
1.UpToDate臨床顧問.
2.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診治共識.中國兒科雜志,2011,49(6):421-424.
3.2014年歐洲兒科內分泌學會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指南介紹.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6,36(6):431-432.
4.Europeansocietyforpaediatricendocrinologyconsensusguidelinesonscreening,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ongenitalhypothyroidi***.JClinEndocrinolMetab.2014,99(2):363–384.
5.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delayedthyrotropinelevationsincongenitalhypothyroidi***.2003,143(5):587-591.
6.HarrietLaneHandbook21sted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