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于本日勝利結束,部隊撤回三八線以北地區組織防御,自4月22日戰役開始以來,志愿軍突破敵人防御,越過三八線,逼近漢城,經過1個月兩個階段的作戰,戰線南移,志愿軍和人民軍的后勤供應發生嚴重困難,部隊也相當疲勞,而且雨季即將來臨,一旦山洪暴發,河水上漲,勢必造成交通中斷,將迫使中、朝軍處于十分不利的境況。為趨利避害,使中、朝軍隊保持戰役作戰的主動權,也為了爭取主力集結休整,總結作戰經驗,造成爾后更為有利的戰機,以便更多的殲滅敵人,彭德懷下令部隊向北轉移。同時決定將各兵力主力轉移至渭川里、朔寧、山陽里、楊口、元通里一線及其以北地區。要求各兵團留1個師至1個軍的兵力,從當時所處的位置起采取機動防御,節節抗擊,殺傷和消耗敵人。
各擔任機動防御的部隊,在兵力配置上必須確定掌握前輕后重、縱深配備的原則,加強工事以減輕傷亡,嚴密組織與發揮炮火的威力,大量殺傷敵人。5月23日晚,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主力向三八線南北地區轉移,同時請示中央軍委。***電復彭德懷,同意退兵休整,并指示:至于打仗的地點,只要敵人肯進,越在北面一些越好,只要不超過平壤、元山線即可。
就在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開始北撤時,“聯合國軍”認為時機已到,即以四個軍共十三個師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兵組成“特遣隊”沿公路追擊。
志愿軍對“聯合國軍”這種大規模快速反撲估計不足。
掩護主力轉移的機動防御部隊有的未進入防御地區,有的雖進入防御地區,但未能組織有效的交替掩護,全線出現多處空隙,給“聯合國軍”以可乘之機。
5月26日第60軍第180師在春川以西地區被敵人包圍,該軍另外兩個師于26、27日先后兩次組織接援,均被敵阻隔而未實現。該師主要指揮員輕率地采取分散突圍的***,以致遭到慘重損失。而其他被隔阻于敵后的部隊,由于指揮員沉著冷靜,指揮正確,都勝利突圍而出。
5月27日,“聯合國軍”占領三八線以南地區,并企圖繼續北進。為阻止敵人的進攻,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決定停止執行休整計劃,立即轉入防御,以穩定局勢。志愿軍以第64、第63、第15、第26、第20軍及朝鮮人民軍第5、第2、第3軍團主力在臨津江、漢灘川以北、芝浦里、華川、楊口、桿城地區進行防御;并以第47、第42、第27、第70軍在縱深設防。中、朝軍隊在全線進行的英勇阻擊給予“聯合國軍”以大量殺傷的消耗,迫使其停止進攻,使整個戰局逐漸趨于穩定,并主動撤出鐵原、金化。至6月10日,將“聯合國軍”阻滯在三八線以南的汶山,高浪浦里和三八線以北的鐵原、金化、楊口、桿城、明波里一線地區,迫其停止前進,轉入防御。第五次戰役遂告結束。在二十天的轉移和阻擊作戰中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共殲滅“聯合國軍”3.6萬多人。
第五次戰役志愿軍共投入兵力三個兵團,11個軍,朝鮮人民軍投入兵力4個軍團,經過50天的連續作戰,殲滅“聯合國軍”8.2萬余人,并繳獲大量的武器裝備,鍛煉了新入朝的部隊,粉碎了“聯合國軍”企圖以側后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圖謀。迫其主動提出舉行和平談判解決朝鮮問題的方案。
我是半瓶殘酒半支煙,謝謝您的關注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