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情人网-亚洲情人-亚洲欧洲综合-亚洲欧洲自拍-欧美专区亚洲

11月開什么花(11月開什么花最常見的)

  • 生活
  • 2023-04-26 12:32
中國十大名花分別蘊含著我國不同層面的精神文化底蘊,有著深厚而濃重的歷史內涵,各自在花卉界中獨樹一幟,標志著我國傳統文化的非凡意義。

花中之魁——梅花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民國時期被譽為國花,在“四君子”,“歲寒三友”中梅花都占據一席之地,在悠久的中華文化中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之說,梅花以其凌寒怒放的特性,深深打動我們。

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

賞梅史

“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這便是賞梅的興起,大致始于漢初。那時作為觀賞及結實的兼用品種。

“梅于是時始以花聞天下”,南北朝時期,藝梅、賞梅、詠梅之風更盛。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隋唐宋元明清,是藝梅的漸盛時期。

形態特征

1)落葉小喬木,約5~10米。

2)樹干:呈褐紫色,多縱斑駁。

3)小枝:細長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

4)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5)花: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于早春先葉而開,芳香,花瓣5枚。

6)果實:核果近球形,有溝,密被短絨毛,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味酸,可食用,可制成話梅、酸梅湯等,也可入藥。

品種分類

按照觀賞性分類:

三大系: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

五大類:

1)直枝梅系: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型、小細梅型、江梅型、宮粉型、綠萼型、玉蝶型、朱砂型、黃香型、灑金型9種。

2)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型、五寶垂直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紅垂枝型。

3)龍游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游,僅1型玉蝶龍游型。

4)杏梅類:乃梅與杏(山杏)之種間雜交,花、葉、枝居于梅杏之間,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腫大。分單瓣杏梅和春后型。

5)櫻李梅類:乃紫葉李與宮粉梅之人工雜交種,紫葉紅花,重瓣大朵,抗寒。分美人梅型。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我們古代就有詩人詠詩歌頌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被認為是最有氣節的花種。雖然生長環境惡劣,但是依然快樂的綻放,表達了一種迎接希望的樂觀的性格。與中華民族不屈不饒、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品質相得益彰。

2、花期在寒冬

每到梅花繽紛怒放的時候,它的花瓣嬌小玲瓏,紅色花如烈焰般艷麗、白色花如潔白的雪毛、綠色花如碧綠的玉石,一片梅花林宛若一個人間仙境。

3、用途廣泛

1)觀賞價值

在園林、綠地、庭院、風景區中孤植、叢植、群植等廣泛運用。在房前屋后、坡上、石際、路邊等也可自然配植。

若用綠色喬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與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

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園、梅溪、梅徑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

2)食用價值

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話梅、梅干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

3)藥用價值

梅子入藥,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藥,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4)其他價值

果及樹皮還可***染料;樹干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于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栽培技術

1)在南方可地栽,北方寒冷地區應盆栽室內越冬。在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

2)為提高成活率,避免損傷根系,應帶土球移栽。

3)地栽應選在背風向陽地,盆栽選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廄肥2份均勻混合后的培養土。栽種后澆1次透水,放蔭處養護,待恢復生長后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4)對溫度非常敏感,早春平均溫度-5~7℃時開花。生長期應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冬季不要入室過早,以11月下旬為宜。

5)生長期注意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偏于干狀態,澆水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一般天陰、溫度低時少澆水,夏季每天澆水2次,春秋每天1次,冬季則干透澆透。

6)栽種前施好基肥,同時摻入少量磷酸二氫鉀,花前再施一次此肥料。6月施1次復合肥,促進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后,施1次有機肥。

7)地栽整形修剪時間可在花后20天內進行,以自然樹形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干枯枝、過密枝,對側枝進行短截,促進花繁葉茂。盆栽梅花上盆后要進行重簡,為***盆景做準備。通常以梅樁作景,嫁接各種姿態的梅花。

8)盆栽梅花一般為家庭觀賞,冬季落葉后置于室內,溫度保持在0~5℃,元旦后逐漸加溫到5~10℃,并且充分接收光照,經常向枝條噴水,水溫和室溫接近。

花中之王——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明末清初,牡丹曾被作為中國的國花,作為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著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涉及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所有文化領域,它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結合,在中國被稱之為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史

上古原來沒有牡丹之稱,統稱芍藥。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牡丹進入《詩經》中開始,算起距今有3000年歷史。

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進入藥物學。

“北齊揚子華有畫牡丹”,帝國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于南北朝時期,其進入藝術領域。

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易州進貢牡丹二十箱,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

唐代牡丹栽培開始繁盛,牡丹盛行長安。“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歌詠多種不同顏色牡丹。

宋代開始,除了牡丹詩詞大量出現,又出現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陳州牡丹記》等,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栽培管理經驗。

元代為帝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好品種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

“金殿內外盡植牡丹”,明代牡丹栽培極盛,中心移至安徽亳州,此時開始出現中國插花技術。

清代曹州牡丹栽培更盛,各村栽培牡丹已為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很多。此時,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

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歡牡丹,真是“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一次一次見證了這一深刻的哲學。

形態特征

1)株高:多年生落葉小灌木,1~3米。

2)莖、枝: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

2)葉子: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

3)花:單生莖頂,花大美艷,花徑10~30厘米,花色有白、黃、粉、紫、紅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型花。

品種分類

按照株型分類:直立型、疏散型、開張型、矮生型、獨干型。

按照花型分類: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繡球型等。

主要特點

1、寓意深遠

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在人民群眾心中,牡丹是美的化身。國尊繁榮昌盛,家重富貴平安,人喜幸福吉祥,這些特點及寓意,牡丹兼而有之。

2、應用價值

1)觀賞價值

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適合于園林花境、庭院美化、盆栽等,其品種豐富可以達到不同的景觀效果。其形象被廣泛運用在傳統藝術,如刺繡、繪畫、印花、雕刻中。

2)食用價值

牡丹花可供食用,中國不少地方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名菜。牡丹花瓣可蒸酒,***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3)藥用價值

藥用牡丹品種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藥,稱牡丹皮,是名貴中草藥,用于涼血祛瘀。

栽培技術

1)以朝陽坡向,土質肥沃、排水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2)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根部放入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蜷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過根為好。

3)充足的光照對其生長較為有利,開花溫度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

4)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要適當的防寒措施,避免受到凍害。南方高溫高濕天氣對其生長極為不利,因此,需在特定的環境下才可欣賞到美艷的牡丹。

5)“牡丹宜干不宜濕”,作為深根性肉質根,怕長期積水,平時澆水不宜多。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證安全越冬。開春后視土壤干濕程度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多。

6)全年施肥3次,第一次為花前肥,以速效肥,促進其開花大而好。第二次為有機液肥,第三次為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進第二年春季生長。但是,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松土。

7)花謝后及時摘花、剪枝,根據自然長勢及自己希望的樹形修剪,但需要在修剪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剪,一般植株以保持5~6個分枝為宜。

8)盆栽牡丹可通過冬季催化處理春季開花,***是春節前兩個月選健壯磷枝飽滿的牡丹品種,帶土起出,盡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30天后上盆,并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枝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余芽都抹去。

凌霜綻妍——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在中國古典文學及文化中,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菊花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明末清初傳入歐洲。

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中國詩人畫家中,以菊花為題材數不勝數。

菊花史

3000多年歷史的菊花,最早文字記載于《爾雅》。《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子月,菊有黃花”。《山海經》中亦有記載“女兒之山,在今河南宜陽,其草多菊”。

漢代,已有家中栽種菊花之習俗。

晉代把菊花廣泛置于庭院中,南北朝則開始將其入藥。

唐代菊花已經培養出黃、紫、白三色,并傳入國外。

宋代養菊從地栽發展到盆栽,出現了《菊譜》等記載菊花的專著。

元代擴展了養菊的面積,明代已有相當高的培養技術,清代菊花品種發展至233種之多。

形態特征

1)株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厘米。

2)莖:莖直立,有柔毛,莖為嫩綠或褐色。

3)枝:除了懸崖菊之外多為直立分枝,有柔毛,基部半木質化。

3)葉子:單葉互生,邊緣有缺刻或鋸齒。

4)花: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

品種分類

1)按顏色分類

單色:是一花一色,有黃、白、紫、紅、粉、綠、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個色系又可分成多個色調。這就比較難以描述和準確把握。

復色:即一花有兩種以上的顏色,色彩變化也較豐富。

2)按花期分類

春菊、夏菊、秋菊、冬菊等,秋菊按照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3)按花瓣分類

平瓣類、匙瓣類、桂瓣類、管瓣類和畸瓣類。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當百花紛紛落盡的秋冬季節,菊花傲雪怒放,不畏寒霜凜冽,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體現。

菊花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如豐富的菊花品種資源,菊花圖案裝飾工藝;也包括精神文化,如以菊花為題材的詩詞、繪畫、文學小說等,表達的社會審美觀念、哲學思想等。

2、應用價值

1)實用菊

主要品種有蠟黃、細黃、廣州紅等,廣東為主要產地。主要作為酒宴湯類、火鍋的名貴配料。

2)茶用菊

主要有浙江抗菊、河南懷菊、安徽滁菊和亳菊。茶用菊經窨制后,可與茶葉混用,亦可單獨飲用。飲用茶用菊泡出的茶水,不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養肝明目。

3)藥用菊

主要有黃菊和白菊,還有安徽貢菊、河北瀘菊、四川川菊等。茶菊也可以列入藥用之中,具有抗菌、消炎、降壓等作用。

4)觀賞菊

廣泛運用于花壇、地被、盆花和切花中,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市花。

栽培技術

1、菊花對于土壤要求不嚴格,但是以地勢高爽、排水通暢、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沙壤土為佳。

2、盆栽菊花需要注意

1)適期控肥:菊花喜肥,若施肥不當易引起徒長,施肥過多,則株高葉稀,因此基肥應以磷、鉀肥為主,施追肥不可過早。

2)適當控水:要讓菊花長得矮壯、節密、葉肥、不赤腳,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澆水要適時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所需的水量,即每天早、晚給葉片噴一次葉面水。

3)適盆換土: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厘米的小盆養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厘米的盆內培養,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養,這時應適時加施肥料。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于供給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切忌大盆養小苗或小盆養大苗。

4)及時摘心:可促發側枝,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后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5)抹芽疏蕾:菊花壯苗期,萌發出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否則消耗大量養分,且能發出許多小側枝,使植株顯得雜亂無章。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

6)養好腳葉: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做到適期扦插,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

王者之香——蘭花

芷蘭生于深林,

不以無人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為窮困而改節。

中國人歷來將蘭花作為高潔典雅的象征,與“梅、竹、菊”并列,通常以“蘭章”比喻詩文之美,以“蘭交”比喻友誼之真切。

根植中國的蘭花,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歷代仁人志士以蘭喻志、以蘭抒情、以蘭賦墨。

蘭藝史

最早賦予蘭花人文精神的是孔子,孔子自衛反魯,隱居山谷,見幽蘭獨茂,嘆曰:“蘭當為王者香”。

真正的蘭花文化起源于戰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其愛蘭、種蘭、詠蘭,以蘭花為寄托。

“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于外,故曰芷蘭”。宋代是中國蘭藝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

南宋趙時庚《金漳蘭譜》可以說是我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

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花的有如趙孟堅所繪制《春蘭圖》,已被認為現存最早的蘭花名花,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

明清兩代,蘭藝進入昌盛時期。品種不斷增加,栽培經驗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等數不勝數。

形態特征

1)莖:直立、懸掛或攀援。

2)葉子: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有葉鞘。

3)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有芳香。

4)左右對稱、唇瓣、花粉塊和合蕊柱是蘭科植物的基本特征。

品種分類

蘭科植物為多年生植物,生活方式有地生、附生和腐生,也有少數為攀援藤本(香草蘭),有根須,附生的氣生根。

由于地生蘭大多數品種原產于中國,所以又稱為“中國蘭”,中國蘭主要有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和蓮瓣蘭七大類。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中國蘭的根是白芷,白芷象征人民百姓,惠芷是自古以來仁愛與民政的傳統美德,李白曾寫道“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蘭花花語為:淡泊、高雅。以其質樸純真的品質,健美俊秀、千差萬別的風姿,素雅內斂、含蓄不露的品格,不懼狂風暴雨、殘雪酷霜的斗爭精神,深得人民喜愛,被譽為“花中君子”。

2、應用價值

1)觀賞價值:淡雅高潔的氣質,與東方人的審美標準相符合。一般用于室內花卉觀賞。

2)藥用價值:蘭花的根、葉、花、果、種子等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3)食用價值:蘭花香氣醇正、清冽,用來熏茶,品質最高。蘭花也可以作為菜肴,作為著名的川菜,如蘭花肚絲。

栽培技術

1)場所:蘭花放置場所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冬季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光線,以朝南為佳。

2)蔽蔭:蘭花多屬于半陰性植物,怕陽光直曬,需要適當遮蔭。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生長;4月下旬以后要適當遮蔭;從6月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10月之后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適當推遲蔽蔭時間,但是中午前后仍需遮蔭。

3)防雨:梅雨季節,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到9月中旬,常有陣雨。若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小,在傍晚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防止蘭花損傷,甚至爛根。如果陣雨后出太陽,需及時遮蔭。雨水多的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時期,如果盆土過濕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可撒少數草木灰。

4)澆水:以八分干、兩分濕為最好。生長期(5~6月底)適當多澆水,抽生葉芽期(約3~4月)和開花期(約3~4月)適當少澆水,休眠期(冬季)應少澆水或不澆水。夏秋兩季以日落后澆水,讓蘭花葉面在入夜前干燥為宜,也可在清晨澆水;冬春兩季以在日出前后澆水為宜。

5)施肥:要看蘭花生長情況決定是否施肥。生長茂盛而無病害的可以施肥,生長差的,則不可施肥或少量。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施肥,最簡單的***看葉片的深淺,葉黃而薄是缺肥表現,應追加肥;葉呈現黑而尖端發焦是施肥過多,應停止施肥。

6)修剪摘芽:培養過程中要經常剪去枯黃斷葉和病葉,以便通風。如果花芽過多,只留下壯芽,每盆1~2朵花芽即可。

7)防蟲害:盆土一般要進行殺菌處理,以防止病害發生。蘭花在多雨高溫季節最易發生白絹病,多使用500~800倍波爾多液或托布津,每隔7~10天噴灑一次。

花中皇后——月季

牡丹殊絕委春風,

露菊蕭疏怨晚叢。

何以此花容艷足,

四時長放淺深紅。

詩句中形容的正是花中皇后,有“月月紅”之稱的月季。原產于中國,有兩千多年栽培歷史,作為幸福、美好、和平、友誼的象征,深受喜愛,也被美國、意大利、伊拉克等國作為國花。

月季品種繁多,世界上已有近萬種,中國也有千種以上,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被廣泛運用于園藝栽培和切花藝術中。

栽培傳承

相傳神農時期就有人將野生月季挖回家栽植。

漢代宮廷花園中大量栽培月季,唐代時更為普遍。中國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

“此花即東方所謂四季花者,翠蔓紅花,屬少霜雪,此花得終歲,十二月輒一開。”據記載,宋代成都已有栽培月季。

明代,北京豐臺草橋一帶月季種植,供宮廷擺設使用。明末清初,月季栽培品種大大增加,清代《月季花譜》收集了64個品種之多,《月季花譜》記載品種月季有109種。

據《花卉鑒賞辭典》記載,于1789年,中國的朱紅、中國粉、香水月季、中國黃色月季等四個品種,經印度傳入歐洲。月季被歐洲人與當地的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出現代月季達到一萬多個品種,栽培水平遠超中國,但是歐洲薔薇都是與中國月季長期雜交選育而成,因此中國月季被稱為世界月季之母。

形態特征

1)常綠或半常綠低矮灌木,高1~2米。

2)莖:初生莖為紫紅色,老莖灰褐色。具有鉤刺,但也有幾乎沒有刺的月季。

3)葉子:墨綠色,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一般3~5片,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葉緣有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顏色較淺。

4)花:生于枝頂,多朵簇生,稀單生,花色豐富,花形多樣,多為重瓣。有微香,花期4~10月(北方),3~11月(南方)。

品種分類

按照觀賞性主要分為:藤本月季、大花香水月季(切花月季主要以此為材料)、地被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樹狀月季等。

下圖為大花香水月季不同花色的經典品種:

下圖為藤本月季不同花色的經典品種: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后”,有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品質,香氣悠遠。新的考古發現,月季是華夏先民北方系——相當于黃帝部落的圖騰植物。十八世紀,傳入歐洲后,很快風靡世界,成為幸福、美好、和平、友誼的象征。

2、應用價值

1)觀賞價值

月季適應性強,不論地栽、盆栽均可,適用于美化庭院、裝點園林、布置花壇、花架等。栽培容易,可以作為切花,用于花束和各種花籃的主要材料。

2)環保作用

作為花籬、花墻等,在居住小區、城市廣場、學校等地方運用,不僅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還能降低周圍噪音污染,緩解夏季城市溫室現象。

3)藥用價值

根、花、葉均可入藥,具有活血消腫、消炎解毒的功效。

栽培技術

1)行距:露天地栽月季,栽培密度直立品種行距為75厘米*75厘米,擴張性品種為100厘米*100厘米,縱生性品種為40厘米*50厘米,藤木品種為200厘米*200厘米。株距為50~100厘米,根據苗的大小及需求而定。

2)土壤:露地栽培地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土壤微酸性。栽培時深翻土地,并施入有機肥料做基肥。盆栽月季花宜用腐殖質豐富而呈微酸性肥沃的砂質土壤,不宜用堿性土。在每年的春天新芽萌動前要更換一次盆土,以利其旺盛生長,換土有助季當年開花。月季花可以用各種材質的花盆栽種,瓦盆自然也是可以的。

3)光照:月季在生長季節需要充足陽光,每天至少6小時以上光照。

4)澆水:做到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

盛夏季節要每天澆一次水,見盆土表面發白時即可澆水。冬季休眠期保持土壤半濕潤,不干透就行。開春枝條前發,枝葉生長,適當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澆1次水。在生長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澆水量,夏季高溫,水的蒸發量加大,植物處于虛弱半休眠狀態,最忌干燥脫水,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避免陽光暴曬。高溫時澆水,每次澆水應有少量水從盆底滲出,說明已澆透,澆水時不要將水濺在葉上,防止病害。

5)越冬:冬天室溫保持在18℃以上,且每天有6小時以上光照。立秋待葉片脫落后,每個枝條保留5厘米枝條,5厘米以上的枝條全部剪去,然后將花盆放在0℃左右陰涼處保存,盆土要偏干一些。

6)施肥:盆栽月季花要勤施肥,在生長季節,要十天澆一次淡肥水。不論使用哪一種肥料,切記不要過量,防止出現肥害,傷害花苗。冬天休眠期不可施肥。月季喜肥,基肥以遲效性的有機肥為主。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葉片肥厚,深綠有光澤。早春發芽前,可施一次較濃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謝后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間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將發時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機肥越冬。生長期要勤施肥,花謝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溫干旱應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還應注意及時清除雜草。

7)修剪:月季初現花蕾時,每枝挑選一個形狀好的花蕾留下,其余剪去,目的是讓將來開花飽滿艷麗。每季開完一次花后需要全面修剪,一般輕度修剪,留下粗壯、年輕枝條從基部起只留下3~6厘米,留外側芽,修剪成自然形,延長花期。

夏季修剪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花后帶葉剪除殘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減少養料消耗為下期開花創造好的條件。為使株型美觀,對長枝可剪去1/3或一半,中枝剪去1/3,在葉片上方1厘米處斜剪,若修剪過輕,植株會越長越高,枝條越長越細,花也越開越小。

冬季修剪隨品種和栽培目的而定,修時要留枝條,并要注意植株整體形態,大花品種宜留4-6枝,長30-45厘米選一側生壯芽,剪去其上部枝條,蔓生或藤本品種則以疏去老技,剪除弱枝、病枝和培育主干為主。

8)溫度:月季喜歡涼爽溫暖的氣候,怕高溫,最適合溫度18~28℃,在氣溫較高的盛夏,月季通常不開花,即使有也比常溫下遜色很多。

繁花似錦——杜鵑

忠州洲里今日花,

廬山山頭去年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

還喜開花依舊數。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相傳古代有杜鵑鳥,日夜哀鳴而咯血,染紅遍地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鵑花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因此花色豐富,形狀多樣,有極強的觀賞價值。

栽培史

漢代《神農本草經》中最早有關于杜鵑花的記載,將其列為有毒植物。

唐代出現觀賞的杜鵑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詩人白居易對其情有獨鐘,不僅寫下無數贊美詩句,且親自移植栽培。

宋代對杜鵑花的栽培有新發展,詩人王十朋曾移栽杜鵑到庭園。

明代,對杜鵑花又有進一步深入了解,《徐霞客游記》、《本草綱目》等書籍中都有不同程度關于杜鵑花品種、習性、應用等記載。

清代出現了杜鵑花盆景造型,對其栽培已有一整套經驗,嘉慶年間將杜鵑花盆栽列為“十八學士”第六位。而道光年間提及“洋茶、山茶、洋鵑、山鵑”的記載,說明此時國內已引入國外杜鵑栽培。

形態特征

1)落葉灌木,高2~5米。

2)葉子:革質,常集生枝端,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邊緣微反卷,具細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白色。

3)花:2~3(6)朵簇生枝頂;花梗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狀長卵形;花冠闊漏斗形,玫瑰紅、鮮紅色或暗紅色,裂片5,上班裂片具有深紅色斑點。花期4~5月。

品種分類

杜鵑的園藝品種都是由杜鵑原種通過雜交或芽變不斷選育出來的。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已有園藝品種近萬個,杜鵑花分為“五大”品系:春鵑、夏鵑、西洋鵑、東鵑、高山杜鵑。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自古以來,詩人、詞人多以杜鵑為題材,美麗的杜鵑花閃爍在山野間,裝點于園林中,深得人們歡心。

關于杜鵑的典故也是唯美壯烈,漫山遍野的杜鵑,是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染成,它已經融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

2、應用價值

1)觀賞價值

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耐修剪,是良好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適合在林緣、溪邊、池畔等成片栽植,也可在疏林下散植。同時它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可以修剪成各種形態。

2)經濟價值

有些品種的花葉可以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子可提取栲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栽培技術

1)土壤:杜鵑是喜蔭植物,所以杜鵑專園最佳選址是樹影遮蔭的地方。長江以北以盆栽觀賞,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摻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后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排水良好酸性沙質壤土為宜,并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于杜鵑正常生長。栽后踏實,澆水。

2)栽種:最適合栽植時節是初春或深秋,如在其他季節栽植,必須搭設蔭棚,定植時必須使根系和泥土勻實,這樣才能保護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凍害,又利于排水。

3)溫度: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于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于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10℃,最低溫度不能低于5℃,否則停止生長。

4)澆水: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

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日常澆水,切忌用堿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

栽植和換土后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后減少澆水,冬季入室后則應盆土干透再澆。

5)施肥: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對杜鵑園施一些有機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鵑開花后,由于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養分,隨著葉芽萌發,新梢抽長,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后,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長,此時正值高溫季節,生理活動減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后,氣候漸趨涼爽,且時有秋雨綿綿,溫濕度宜于杜鵑生長,此時可做最后一次追肥,入冬后一般不宜施肥。

6)修剪:日常修剪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清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長。蕾期及時摘蕾,使養分集中,促進花大色艷。修剪枝條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剪去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病弱枝。

7)控制花期:溫度可控制花期,若想春季見花,則1月或春季前20天將盆花移至20℃室內向陽處,其它管理正常進行;若想五一見花,早春萌動時將盆移至5℃以下室內冷藏,4月10日移至20℃溫室向陽處,4月20日移出室外。

不同時期修剪可影響花期,花后即剪10月下旬可開花;若生長旺季修剪,花期可延遲40天左右;若結合扦插時修剪,花期可延遲到翌年2月。

花中嬌客——茶花

東園三月雨兼風,

桃李飄零掃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

綠叢又放數枝紅。

盛開在冬春之際,花姿豐盈,端莊高雅,當它盛開時正值百花凋謝,且其花期長達半年,為11月至翌年5月。

據說茶花總在晚秋時節靜靜***,當其凋零時,花瓣片片飄落,直到最后一片。在幾乎所有花朵都枯萎的冬季,紅色的茶花讓人感受到溫暖和生機盎然。

栽培史

茶花在中國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蜀漢時期,當時就已經受到人們重視,被列為“七品三命”。

三國時期,已有人工栽培茶花。但是直到南北朝及隋代,王室宮廷、貴族庭院中仍舊種植的是野生原始品種,單瓣紅色。

中國第一個記載茶花品種是在唐代丞相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記》中。宋代記載的茶花品種有15個。明代記載的山茶新品種有27個,清代記載的新品種達到87個。

形態特征

1)灌木或小喬木,高9米。

2)葉子:革質,橢圓形,上面深綠色,干后發亮,下面淺綠色。側脈7~8對,在上面葉面均可見,葉緣有細鋸齒。

3)花:頂生,花期1~4月,花色艷麗多彩,花型秀美多樣,花姿優雅多態,氣味芬芳誘人。品種繁多,大多為紅色或粉紅色,也有白色,多為重瓣。

品種分類

茶花品種大約有2000種,可分為3大類,12個花型。

1)單瓣類:主要品種有大花金心、美人茶等。

2)復瓣類:主要品種有紅牡丹、松子、東方亮等。

3)重瓣類:主要品種有白寶珠、花牡丹、白芙蓉等。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既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占春風”的傲梅風骨,又有“花繁艷紅,深奪曉霜”的艷麗,因此自古以來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在唐宋時期達到登峰造極,十七世紀引入歐洲后也引起轟動。

現作為云南省省花,昆明市、重慶市、寧波市市花。在寧波其花卉種植面積5萬畝,年銷售額達億元以上。

2、應用價值

1)觀賞價值

山茶四季常綠,分布廣泛,樹姿優美,是南方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可運用于孤植、群植、人工修剪、盆景造型、插花切花等。在城市花壇、綠帶中,均可以將其組合在其他植物中應用。在庭院中,其作為一種吉祥的樹種,樹形適中,盆栽、地栽、花壇種植均適合。

以山茶為主題的春季花展,也十分受歡迎,杭州、昆明、成都等城市,山茶年年成為花展的主題。風景園林區,根據條件,開辟茶花專類元,提供園藝學、生態學等研究之用,兼顧展覽功能。

2)藥用價值

早在清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有關于山茶花藥用價值的記載,在西南地區,民間取用其花蕾藥用,對涼血止血、消淤腫、燙傷等有功效。

栽培技術

1)光照溫度:長江以北春植為佳,長江以南秋植為佳,地栽選擇排水良好、保水性能好,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

山茶為半陰性花卉,夏季需要搭棚遮陰;立秋后山茶進入花芽分化期,應逐漸使全株受到充足的光照;冬季在室內陽光充足處養護。

最適合溫度18~25℃,最適合開花溫度10~20℃。

2)澆水:以保持盆土和周圍環境濕潤為宜。一般冬季室內干燥,應經常在葉面噴水,但陰雨天和花期忌噴水。澆水時注意不要把水噴到花朵上。

3)施肥:茶花喜肥,對肥水要求較高,一般在土盆或換盆時應在盆底施足基肥,秋冬季花芽發育快,應每周一次腐熟的淡液肥,并追施1次至2次磷鉀肥,氮肥過多易使花蕾焦枯,開花后可少施或不施肥。一般春季萌芽后,每17天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鉀肥,初秋可停肥1個月左右,花前再施礬肥水,開花時再施速效磷、鉀肥,使花大色艷,花期長。

4)整形修剪:地栽山茶主要剪去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過密枝,明顯影響樹形的枝條,以及疏去多余的花蕾。盆栽山茶除以上工作外,還應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整形修剪,但不宜重剪,因其生長勢不強。

5)花期控制:因山茶不耐寒,延緩花期不太常用。一般用選擇品種、溫度控制、激素處理等辦法來控制花期。欲使山茶“十一”開花,可在7月中旬或8月初用毛筆蘸0.1%的赤霉索,點涂于花蕾上,每3天涂1次,肥水正常管理。9月看花蕾生長情況決定是否涂花蕾,若估計“十一”開花不保險,可增加涂蕾次數,增加肥水量,促花蕾迅速生長。

6)盆栽養護須知: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長基礎,因為茶花根系依賴土壤生長、發育,茶花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主要從土壤中吸取。土壤配制:山泥土(種作物的熟化紅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餅肥粉或牲畜糞和磷肥粉10%,三者拌勻,澆水適量裝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這種土壤不僅疏松通氣,還能保肥保水,適合茶花生長發育。

君子之花——荷花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詠花詩詞對象和花鳥畫題材,也是建筑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優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

1985年,荷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同時荷花也是印度、泰國和越南的國花。

荷花淵源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十萬年前,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種子植物生長,其中有一種被今天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大自然考驗生存下來。

大約過了一億年,原始人類出現,人類為了生存,采集野果,不久就發現了“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和藕)可以食用,漸漸地,荷花深深印刻在人類的心中。

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時期時代,農耕文明出現,人類對荷花有了進一步認識,由于生活中對水的需求,人類定居在河岸湖畔或者沼澤地帶,而這些恰好是野生荷花主要分布地。通過朝夕相處,人類對荷花的生長習性等積累了豐富感性認識。

《周書》中記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西周時期,荷花從湖畔沼澤的野生狀態進入人們的田間池塘,開始作為食用蔬菜。春秋時期,人們將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別定了專名。

漢代以前,中國荷花品種均為單瓣型的紅蓮,到了魏晉,出現了重瓣荷花。《神農本草經》中有記載蓮藕藥用保健功能,荷花成為中國醫學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

西漢時期,樂府歌詞逐漸盛行,由此產生了許多優美的采蓮曲謠,其中《采蓮曲》,洋溢著濃烈的生活氣息,成為民間最受喜愛的歌舞之一。

隋唐以后,荷花進入了私家園林,如南宋都城臨安的曲院風荷。而經過貞觀之治后,荷花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瓷器、銅鏡等裝飾多采用荷花花紋。經過長期的發展,荷花漸漸成為中國傳統名花。

形態特征

1)多年生水生草本。

2)莖: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道。

3)葉子:圓形,盾狀,直徑25~90厘米,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覆蓋,背面灰綠色,全緣稍微呈波狀。

4)花:單生于花梗頂端,高出水面之上,花直徑10~20厘米,美麗芬芳,花型有單瓣、重瓣、復瓣及重臺,花色有白、粉、深紅、深紫色、黃色或間色等變化。

品種分類

中國荷花傳統品種達200個以上,荷花品種分類以荷花人工栽培歷史演進為依據,結合栽培應用實際,將株型大小為一級分類標準,花的重瓣性為二級分類標準,花色為三級分類標準。

根據《中國荷花品種》圖志標準分為3系、5群、23類及28組。

1、中國蓮系

1)大中花群:單瓣類(3組),復瓣類(1組)、重瓣類(4組)、重臺類(1組1種即“紅臺蓮”)、千瓣類(1組1種即“千瓣蓮”)。

2)小花群:單瓣類(3組)、復瓣類(3組)、重瓣類(3組)。

2、美國蓮系

大中花群:單瓣類(1組)

3、中美雜種蓮系

1)大中花群:單瓣類(4組)、復瓣類(2組)

2)小花群:單瓣類(1組)、復瓣類(1組)

下圖為荷花主要類型: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由于“荷”與“合”諧音,因此經常以荷花作為和平、和諧、團結、聯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潔象征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荷花在弘揚中華“和”文化,對于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荷花與宗教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荷花是中華本土宗教道教的象征之一。荷花在佛教和印度教中,象征神圣和不滅,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處,與佛教主張的處世人格相吻合。

2、主要價值

1)觀賞價值

荷花的綠葉觀賞期長達8個月,群體花期又2~3個月左右,夏秋時節,格外惹人喜愛。江南私家園林中,多設有賞荷臨水建筑,如揚州瘦西湖上的“荷花橋”,與湖中荷花相映成趣。

荷花對于生長環境有極強的適應力,因此盆栽荷花這種形式也隨即出現,在園林水景和園林小品中時常出現,荷花水石盆景就是杭州出現的一種新的盆景,實現了荷花盆栽和水石盆景的結合。

除此之外,還有荷花插花,一般選用中小型品種為宜,同時搭配上其它植物的根、枝、果等,達到色彩清麗、構圖明快。

2)食用價值

中國古代民間就有采蓮懷人的傳統,人們將蓮子視為珍貴食品,時至今日,依舊是高級滋補營養品。蓮藕、蓮葉、蓮花、蓮蕊等都是藥膳食品。如蓮子粥、蓮子粉、蓮葉蒸肉等,葉子還能作為茶的代用品。

3)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就早有記載,荷花、蓮子、蓮房、荷葉、藕節等均可藥用,起到活血止血、去濕消風、清熱解毒等功效。

栽培技術

1)栽培環境

蓮花宜靜水栽植,要求湖塘的土層深厚,水流緩慢,水位穩定,水質無嚴重污染,水深在150厘米以內。荷花是強陽性花卉,所以栽植地必須保持每天有10小時以上的光照。此外,荷花易被草類等魚類吞食,因此在種植前,應先清除湖塘中的有害魚類,并用圍欄加以圍護,以免魚類侵入。

2)水肥管理

作為水生植物,生長期內時刻都離不開水。生長前期,水層要控制在三厘米左右,水太深不利于提高土溫。如用自來水,最好另缸盛放,曬一二天再用。夏天是荷花的生長高峰期,盆內切不可缺水。入冬以后,盆土也要保持濕潤以防種藕缺水干枯。

養荷以磷鉀肥為主,輔以氮肥。如土壤肥沃,則全年可不必施肥。腐熟的餅肥、雞鴨鵝糞是最理想的肥料,小盆中施半兩即可,大盆中最多只能施1-2兩,切不可多施,并要充分與泥土拌和。生長旺期,如發現葉片色黃、瘦弱,可用每盒0.5克尿素拌于泥中,搓成10克左右的小球,每盆施一粒,施在盆中央的泥土中,7天見效。

3)中耕除草:雜草對荷花的生長不利,因此要及時清除。在荷花栽培園地應每月噴施1次除草劑,以控制雜草生長。對于缸盆中的雜草、水苔、藻類應及時人工清除。田塘栽種的藕蓮和子蓮,在栽種后20天,即立葉生長至3-5片后,應開始耕耘,翻動土表拔除雜草,每隔半月進行1次,一般耕耘3次,待地下莖基本長滿田塘就可停止。

十里飄香——桂花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在仲秋時節,叢桂怒放,靜謐月圓之時,把酒賞桂,令人神清氣爽。

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體的優良園林樹種,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

桂花史

春秋戰國時期《山海經·南山經》中提及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中提及皋涂之山多桂木。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和貢品,也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漢武帝修上林苑時,群臣獻名果異樹兩千多余種,其中有桂十株。司馬相如《上林賦》中寫道,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并形成一定規模。

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而關于桂花的傳說絡繹不絕,其中以吳剛伐桂在民間廣為流傳。

唐宋之后,桂花已經廣泛運用于庭院中栽培觀賞。“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后人因此稱之為“天香”。桂花民間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地均在此時形成。

中國桂花于1771年傳入英國,此后在英國迅速發展,現在在歐美及東南亞許多國家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最好。

形態特征

1)常綠喬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達18米。

2)葉子:革質,對生,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全緣或上半部有細鋸齒,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

3)花: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每腋內有花多朵。花香極濃,花冠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桔紅色。花期9~10月上旬。

品種分類

以花色分類:金桂、銀桂、丹桂。

以葉型分類: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

以花期分類:八月桂、四季桂、月月桂。

根據對不同類型桂花性狀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特性,并與傳統分類***和園林生產應用結合,整理出四個品種群,即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

下圖為栽培珍品: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中國人寓意桂花為“崇高”、“美好”、“吉祥”、“友好”、“忠貞之士”和“芳直不屈”、“仙友”、“仙客”;寓桂枝為“出類拔萃之人物”及“仕途”;歐美寓桂枝為“光榮”、“榮譽”。

傳統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

2、應用價值

1)園林觀賞

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在園林中廣泛運用,常作為園景樹,有孤植、對植、成叢成林栽種。在古典園林中,與建筑物、山石搭配,或植于亭臺樓榭附近。

2)環保價值

桂花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不僅是校園綠化的優良品種,也是工礦區綠化常用樹種。

3)經濟價值

桂花樹的木材材質致密,紋理美觀,不易炸裂,刨面光潔,是良好的雕刻用材。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并可釀酒。

4)藥用價值

其花、果實、根均可入藥,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等功效。

栽培技術

1)春季或秋季栽植,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擇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境均可。

2)光照溫度:在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應冬季搬入室內,置于陽光充足處,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陽光,室溫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過10℃。翌年4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風向陽處養護,待穩定生長后再逐漸移至通風向陽或半陰的環境,然后進行正常管理。

3)澆水施肥:新枝發出前保持土壤濕潤,但切忌澆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鉀肥,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機肥,以腐熟的餅肥、廄肥為主。

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應入低溫溫室,在室內養護應當少澆水,保持通風透光。4月出房后,可適當增加水量,生長忘記可澆適量淡肥水,花開季節肥水稍微重些。

4)整形修剪:因樹而定,根據樹姿將大框架定好,將其他葫蘗條、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風透光。對樹勢上強下弱者,可將上部枝條短截1/3,使整體樹勢強健,同時在修剪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

凌波仙子——水仙

韻絕香仁絕,

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

且借水之名。

中國水仙花獨具天然麗質、芳香清新、素潔優雅,因此自古以來將其與蘭花、菊花、菖蒲并列為花中“四雅”,又與梅花、茶花、迎春并列為雪中“四友”。

作為中國傳統名花,水仙已走遍大江南北,遠渡重洋,譽滿全球,它承載著我國人民的情誼和美好心愿。

水仙史

中國水仙原種為唐代從意大利引進,是法國多花水仙變種。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

六朝時稱之為“雅蒜”,宋代稱“天蔥”,因其鱗莖長得頗像洋蔥、大蒜。

《漳州府志》記載,明處鄭和下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就已被作為名花遠運外洋。

2006年,中國江蘇培育出能開出紅、黃、藍、綠等不同顏色水仙,被稱為彩色水仙。

形態特征

1)多年生草本植物

2)葉子:寬線形,扁平,長20~40厘米,鈍頭,全緣,粉綠色,葉脈平行,基部為乳白色的鞘狀鱗片,無葉柄,栽培的中國水仙,一般每株有葉5~9片,最多可達11片。

3)球莖:中國水仙的球莖為圓錐形或卵圓形,外被黃褐色紙質薄膜。

4)花:花序軸由葉叢抽出,綠色。傘狀花序,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端呈鵝黃色,花蕊外部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花白色,芳香,花期1~2月。

品種分類

水仙主要經典品種:

主要特點

1、文化底蘊

水仙是柬埔寨的國花,也是福建省省花、漳州市市花。以水仙為題材的詩畫寓意深遠,“清香自信高群品,故與江梅相并對”、“離思如云賦洛神,花榮婀娜玉生春”中將其超塵脫俗,高雅清香表述無疑。

2、應用價值

1)觀賞價值

水仙放在家中,可吸收釋放的廢氣,釋放清新空氣,給大家帶來舒服的家居環境。在萬花凋零的寒冬臘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溫馨,人們常用其作為慶賀新年的年花。

2)藥用價值

水仙以鱗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等功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也是有毒植物,全草有毒,鱗莖的毒性較大,避免誤食。

3)經濟價值

花香清郁,經提煉可調制香精、香料,可配制香水、香皂及高級化妝品。也可采用水仙鮮花窨茶,制成高檔水仙花茶,水仙烏龍茶等,茶氣雋香、味甘醇。

培養技術

1、水仙為秋植根類溫室花卉,喜陽光充足,生命力頑強,能耐半陰,不耐寒。適合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喜肥沃的砂質土壤。

2、家庭水養關鍵

1)挑選品種

水仙球的優劣決定著花開的多少和花香濃郁程度,因此要養好一盆好的水仙,必須從選擇好水仙球莖開始。

2)去皮

首先,將水仙花鱗莖去掉外表皮,主要去掉一些黑褐色的皮和一些***的根,然后洗凈。

3)裝盆

將洗干凈的鱗莖放置在事先準備好的盆里,盆的選擇根據自己喜好,注意保持水仙花鱗莖的1/3露在空氣外面,或者可以先在盆子里養一段時間,等根長好后再裝瓶。

4)養殖時間

如果在秋季9月份左右,一般三天后水仙球底部就能長出白色根須,球頂也會漸漸長出葉片。

5)澆水

栽植后前5天需要1天換一次水,后面我們根據水的清潔度來調節。

6)施肥

一般在栽培后5~7天才能施肥,因為這是根才生長成熟,施肥不會傷到根部,注意施肥后5~7天內不要換土。

7)開花時間

水養水仙最適合溫度時12~20℃,所以如果在秋季栽培水仙,經過40天左右就能看到水仙吐蕊開花。

注意一點,在剛剛裝盆的時候要放置在陰涼處,等鱗莖盤長出根后再可以放在陽光下養護。

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贊、收藏、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歡迎關注:葉歪究。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 丁香五月缴情在线 | 一木道一二三区精品 | 爱爱爱视频网站 | 最新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啊嗯啊羞羞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东京天堂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亚洲欧美偷拍视频 | 最新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第一 | 91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午夜视频 |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第一福利 | 亚洲国产第一 |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中国成人免费视频 | 久久久99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一对一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校园春色综合网 | 永久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黄色小视频 | 最近在线字幕国语视频 | 国产在线欧美精品 |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