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七君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在官網發表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指出,由于月球的抖動,9年后美國乃至全球都將迎來更為嚴重的洪澇災害。這份報告所介紹的研究是NASA的海平面變化團隊(N-SLCT)主導的,在6月21日發表在期刊NatureClimateChange上。
圖片來源:www.nasa.gov/feature/jpl/study-projects-a-surge-in-coastal-flooding-starting-in-2030s
這是怎么回事,月球為何要瞎抖?
我們中學學過,因為月球引力和地球自轉,地球上會出現潮汐。一些地方海水會被吸起來鼓包,這就是滿潮(***),一些地方會出現干潮(低潮)。
比如,在月球最接近地球(位于近地點)時,會產生名為近地點大潮(perigeanspringtide),或國王潮(kingtide)的現象。
2011年1月20日,加州舊金山的近地點大潮(下)和普通潮汐(上)的對比。圖片來源:toolkit.climate.gov
一般來說,由于地球的自轉,海岸邊的人每24小時就會看到一次潮起潮落。但是,月球對地球潮汐的另外一個影響卻很少被提及,那就是月球交點周期。
月球還繞著地球轉動,月球繞著地球的旋轉平面和地球繞太陽的旋轉平面并不重合。在地球上看,月球的公轉平面還會周期性地抖動。
月球交點:月球公轉面(灰)和地球公轉面(黃)的交點。圖片來源:***
這個抖動周期就叫做月球交點周期。這里的“月球交點”指的就是兩個公轉面的相交點,而這個周期為18.61年。
在地球(藍色)上看,月球(灰色)的公轉平面(紅色)會周期性地抖動,這就是月球交點周期,周期為18.61年。
月球的這種抖動并不是新鮮事。月球交點周期最早是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布拉德雷(JamesBradley)在1728年發現的。但遺憾的是,月球的抖動對地球上洪澇災害的影響卻很少得到研究。
2019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球觀測研究所的研究者PengDongju和同事指出,人們在進行沿海災害防治規劃時很少會考慮月球交點周期。
地球上觀測到的月球的抖動模擬。圖片來源:NASA
月球交點周期會影響全球潮汐的幅度,并以9年一大變的速度影響著人口密集的海岸線,因為在半個月球交點周期里,地球上的潮汐比較猛,在另外半個周期里,地球的潮汐就比較弱。
目前,我們處在潮汐減弱的那半個“減魔”周期里。但從2025年開始,地球將進入潮汐“加魔”期,屆時潮汐的幅度會變得更大,這也是NASA的那份報告討論的內容。
NASA的這則報告指出,從2030年開始的十年里,由于月球交點周期加劇氣候變化,所有美國海岸城市都將會遭遇更多的滿潮洪澇災害,屆時美國大多數海岸城市每年將經歷現在的3-4倍的滿潮洪澇,而洪水的持續時間也將更長,可能會超過1個月;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陽處于特殊位置的話,美國人每隔1-2天可能就要面臨洪水考驗。
NASA的局長BillNelson則表示:“月球的引力、海平面上升以及氣候變化會加劇美國和全世界沿海地區的洪澇災害。”
2016年10月17日,邁阿密發生滿潮洪澇。圖片來源:***
近年來,在美國大西洋沿岸的許多城市已經經歷了多次滿潮洪澇。2019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報告了超過600起滿潮洪澇;而在2020年,美國的沿海城市經歷的滿潮洪澇持續增長,在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間,滿潮洪澇的天數是20年前的2倍,而這個趨勢據估計將持續到2022年。
實際上,在3年前NOAA就發出了類似的警告。
在2018年2月公布的一份報告(NOAATechnicalReportNOSCO-OPS086)中,NOAA指出,隨著海平面上升,月球和太陽引力會帶來更頻繁的滿潮洪澇,到2050年,僅靠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就將造成35%-60%的滿潮洪澇;而美國軍方已經意識到,這種變化對其軍事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早已組織專家研發了預測未來海平面以及洪澇風險的工具。
檀香山的滿潮洪澇。圖片來源:HawaiiSeaGrantKingTidesProject
NASA和NOAA的預測并非危言聳聽。早在2014年,英國國家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學家DavidPugh和PhilipLeslieWoodworthMBE就通過統計發現,歷史上許多沿海地區的重大洪澇災害都發生在月球/太陽引發的天文潮和極端氣象事件重合時。
比如,1900年天文潮期間發生的颶風在美國德州掀起了2.4-4.5米高的巨浪,這種加了天文潮buff的颶風叫做風暴潮,而那年的風暴潮造成了德州加爾維斯頓島上至少8千人喪生。
而我國首個超強臺風天鴿發生時也處于天文大潮期間。2017年8月臺風天鴿來襲時,珠海和香港的浪高分別達到了2.8米和2.4米,珠江口地區多處嚴重洪澇。因為破壞巨大、名聲太差,后來我國在第50屆臺風委員會(TC)年會中申請將“天鴿”除名。
2017年8月,天鴿在珠海登陸時,珠海兩名市民被困,潛水愛好者(疑似謝霆鋒的黑衣俠士)自發組織救援。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希望人類早做打算,事后給人名字畫叉叉就晚了,海景房早就變成海浸房了。
白胖子給藍胖子先發送了一個抖屏,再發送了一個“潮”諷。
不過癮?關注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
參考資料:
https://docs.qq.com/doc/DVGVweEVtTHVORUph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