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評論員肖暢
近日,有基層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淪為“微信工作群奴”的狀態,比如說:多個部門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報到并傳報相關材料;有的基層干部每次出門要帶五部工作手機,里面是各部門不同的工作系統要填報;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要保證手機不遺失、維持其24小時不間斷運作、不搞混各手機的“娘家”。
手機APP、微信群等“現代辦公工具”的準確有效使用,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也可以減輕許多工作負擔。尤其是在網絡時代,領導干部通過微信群、朋友圈掌握信息,察實情、出實招,是一種必要的工作方式。但工具本身不是決定性的,一個工具是否帶來真正的效用,取決于怎么用、用在哪里,是人指揮工具,還是工具指揮人——簡單說,還是一個工作***、工作作風問題。
我們可以拿“工作留痕”來舉例。“工作留痕”是為了方便上級檢查管理、以及自我對照自我督促,但一些領導干部對“工作留痕”的要求簡單化,只看材料,不真正去研究基層實情,使得“工作留痕”本末倒置,工作做得好不好,成了材料填得好不好;到了信息化管理中,就成了凡事要“有照片”“有定位”“有記錄”,手機APP簽到,手機上傳匯報。看上去,手機解放了人,信息獲得即時傳播了,但為了留痕而留痕的情況下,手機反而加劇了案牘勞形,更加疏離了領導干部與基層、與群眾的距離,無用痕跡、片面痕跡、經過修飾裁剪的痕跡變得更為泛濫。
在扶貧工作中,一些領導干部不考慮基層使用“高科技手段”的客觀條件,片面強調“大數據扶貧”。中國有7億多網民,還有半數在哪?多半在貧困地區。如果不是真正撲下去、沉下去,設身處地為貧困地區群眾著想,所謂強調“高科技手段”,就成為了展現“現代工作方式”,看上去是推動***創新,形式變了,但***的本質還是沒有變。
“微信工作群奴”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反映的還是官僚主義、***的新表現,而深入分析,這兩者之間有內在關聯。
官僚主義,可以從兩個方面看:有做官當老爺、擺領導作風的官僚主義,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臆斷地瞎指揮,具體到“工作留痕”,往往是因為不真正搞調查研究,以材料代替實情,以材料代替評價,客觀上助長了上傳下達中各種***的應付;也有只唯上不唯下、只看領導臉色不管群眾疾苦的官僚主義,這樣的領導干部,一切功夫做給上級看,搞作秀、做表面功夫成了行家里手,為官心態的官僚主義,導致了行動上的***。這兩種表現,歸根結底還是脫離群眾,“***”問題,說到底都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
這位基層干部說,希望上級部門“多接一點地氣,少一些套路”,不要讓干部“從人民公仆,變成‘手機奴仆’‘微信工作群奴’”,他說,這大概是基層干部的共同心聲,但其實,這何嘗不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作風問題是否根本轉變,群眾是評價者,是不是扎扎實實糾正“***”,有沒有成效,最終要到群眾身邊去檢驗。
【編輯: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