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作者:涂夢瑩
看著眼前又模糊了一些的視線,有超過10年戴鏡史的“95后”陳茜(化名)知道,她又得去換一副新眼鏡了。
“已經不記得因為近視度數的改變,換過幾次眼鏡,但是開銷從一開始幾百元到如今的上千元,切身感受到配鏡成本越來越高。”7月9日,在她看來,普通消費者幾乎無法分辨不同鏡片產品之間的價格和質量差異,只能跟著感覺走。
一家國內眼鏡鏡片生產商的招股書,揭開了鏡片行業的暴利。
7月8日,眼鏡鏡片生產商明月鏡片順利創業板過會。明月鏡片招股書顯示,2020年,明月鏡片營收為5.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7000.49萬元。同時,一副成鏡的成本為60.33元/副,鏡片僅6.77元/片。
但在各大電商平臺,明月鏡片一副成鏡價格在220—2300元。
“鏡片行業存在特殊性,需要技術投入的不高,更多在于高附加的人工服務,但同時也存在行業對于定價的控制。”7月9日,金融專家羅攀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表示。
明月鏡片擁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能夠完成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但在行業普遍暴利之下,明月鏡片也存在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
7月9日,針對上市以及未來發展問題,時代周報記者聯系明月鏡片相關部門,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一片鏡片成本不到7元
明月鏡片成立于2002年,主要業務包括眼鏡鏡片、鏡片原料(樹脂原料)、成鏡、鏡架等眼視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
根據《中國鏡片行業白皮書》,在2020年中國鏡片行業零售格局中,以零售量計,明月鏡片以10.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回顧明月鏡片的發展軌跡,最為關鍵的轉折點是明月鏡片啟動品牌化轉型。
2017年,明月鏡片稱“不做跨國企業供應商,只做中國鏡片第一品牌”。
此后,拒絕出售產品給外資的明月鏡片,開始加大品牌建設投入。2019年,明月鏡片與特勞特中國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尋求二次創業,推出“萬店計劃”,進行線下終端體驗的改善升級。
在2019年戰略發布會上,明月鏡片董事長謝公晚宣布,明月鏡片永久退出價格戰,并稱此舉是為促進鏡片行業繁榮,將明月鏡片對標茅臺、iPhone。同年,明月鏡片持續提價,主動終止部分低端代工業務。
圖源:視覺中國
品牌化轉型與提價策略奏效,2017—2019年,明月鏡片營收分別為4.26億元、5.09億元、5.53億元,其中,鏡片銷售收入為主要來源,收入分別為3.62億元、4.30億元、4.48億元,占總收入超過八成。
雖然鏡片銷售占營收大頭,但實際成本卻十分低廉。2017—2019年,明月鏡片單位成本價僅5.75元、5.81元、6.23元;成鏡成本更是逐年下降,為173.54元/副、84.03元/副、56.09元/副。
“眼鏡行業屬于‘半醫半商’,鏡片成本低廉在行業內是普遍現象。”7月9日,眼鏡行業資深人士章偉(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即便打上抗紫外線、抗藍光的概念,產品生產門檻仍然較低,不會增加太多成本。
明月鏡片的利潤并沒有明顯提升。2017—2019年,該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85.53萬元、3284.66萬元、6984.60萬元,凈利率均在10%左右徘徊。
而明月鏡片的銷售費用持續攀升,從2017年的4928萬元,攀升至2019年的1.04億元。其中,廣告費支出從2017年的633萬元,上漲到2019年的4172萬元,漲幅超過5倍。
從2017年開始,明月鏡片便斥資投入品牌宣傳,除了簽約知名影星陳道明,更是在《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熱門綜藝植入廣告。2020年,明月鏡片繼續加大推廣,獨家供應了珠峰高程測量、2020年馬里亞納海溝“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眼鏡產品。
2020年,明月鏡片銷售費用攀升至1.12億元,占總營收壁紙超過20%。
產品研發能力堪憂
隨著剛需消費人群不斷擴大,“眼睛經濟”規模迎來增長。
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近視人口將達7億。同時,艾瑞咨詢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眼鏡產品零售市場規模將突破900億元,鏡片零售市場規模將突破350億元。
而鏡片市場集中度不高,競爭格局頗為分散。其中,明月鏡片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6.6%,依視路(法國品牌)、卡爾蔡司(德國品牌)市場份額分別為20%和15%,差距對比明顯。
逃離“價格戰”,花重金營銷尋求品牌推廣,成為明月鏡片謀求市場份額的手段。重營銷的背后,其研發創新能力卻沒有跟上。
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明月鏡片研發投入費用分別為1520.44萬元、1535.41萬元、1626.62萬元、1762.4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從3.57%降至3.27%。
相比之下,依視路中國官網顯示,公司每年投入約2億歐元(約16億元)用于研發,另一國內光學鏡片生產商視科新材的最新研發費用占比也超過5%。
受研發技術能力以及相關制約,明月鏡片目前無法自產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樹脂單體,需要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三井中國、丹陽KOC采購。2017—2019年,明月鏡片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三井中國、丹陽KOC采購金額分別約為3800萬元、5200萬元、4200萬元,主要采購內容為高折射率鏡片樹脂單體。
章偉認為,很多鏡片企業研發的投入不足,與國外企業相比差距很大。“這是市場逐漸商業成熟的過程,但為此會損失企業的創新能力。”章偉說。
同時,明月鏡片產能利用率也在不斷下降,從2017的95.72%下降至2020年的77.01%。但同一時間的庫存仍在增長,存貨賬面價值從9556萬元攀升至1.01億元;存貨周轉也受到影響,存貨周轉率從2.69次/年下降至2.19次/年。
值得注意的是,明月鏡片還曾因環保問題,受到相關處罰。2018年,丹陽市環境保護局一日內出具兩份行政處罰書,一份為明月鏡片存在廢水PH值超標外排的行為,另一份為明月鏡片廢水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濃度超標外排的行為,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防治法》,明月鏡片被分別罰款13.40萬元、10.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