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況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半部,國土總面積998萬平方公里,是僅次于俄羅斯的世界第二大國。加拿大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國本土,北靠北冰洋。截至2018年4月,加拿大全國人口3707萬。外交方面,加拿大一向以愛好和平與倡導平等著稱于世。身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七國集團、北約及英聯邦成員國,加拿大與歐洲、北美、北約及英聯邦的其他成員國均有著非常友好的關系。美國是加拿大的主要盟國,兩國關系密切。加拿大同時重視發展與西歐國家的關系以及與亞洲的經濟戰略關系。亞太地區已成為加拿大重要的貿易伙伴,也是加拿大資金、技術和移民的來源地之一。
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礦業國,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物超過60種。加拿大原油儲量僅次于委內瑞拉和沙特居世界第三,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基本全部位于阿爾伯塔省。已探明的油砂原油儲量為1732億桶,占全球探明油砂儲量的81%。2016年,加拿大原油產量居世界第五。加拿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面積為44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4%,僅次于俄羅斯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主要軟木、新聞紙和木漿出口大國。加拿大外接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內擁五大湖,海岸線長達24.4萬公里,占世界海岸線的25%。加拿大85%的水產品用于出口,2016年出口的海產總值達58.5億加元,是世界第七大漁產品出口國。
2.經濟狀況
宏觀經濟方面,加拿大經濟基礎整體扎實,是率先走出經濟危機影響的國家之一。2017年加拿大經濟增長3.0%,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高于發達經濟體2.3%的平均水平。加拿大以貿易立國,對外貿依賴較大,經濟上受美國影響較深??紤]到美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疊加國內高水平的家庭債務及通貨膨脹壓力,預計加拿大經濟增速將出現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8年10月發布報告預測,2018年和2019加拿大經濟增速分別為2.1%和2.0%。
金融環境方面,為應對經濟疲軟、消費減弱、加元貶值以及通脹壓力,加拿大中央銀行打破維持7年的0.5%基準利率,于2017年7月12日、9月6日、2018年1月17日、7月11日四次分別調高利率25個百分點,使基準利率達到1.5%。2018年10月24日,加拿大央行再次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1.75%,基準利率達到十年來最高水平。隨著國際油價疲軟,加元在2014-2016年間對美元貶值近25%。2017年以來,隨著中央銀行持續加息、油價連續上漲以及經濟進一步改善,加元走勢疲軟的局面有所改善,2017年平均匯率為1美元可兌換1.3加拿大元。2013-2016年間,加拿大貨幣供應量M2持續上升。2017年,受央行頻頻加息影響,M2增速由上年的6.8%小幅回落至6.6%。
財政收支方面,財政赤字顯著擴大。2015年11月特魯多就任總理后,提出擴大***支出,通過赤字財政***經濟增長。2016-2017財年,加拿大財政赤字規模顯著擴大,較上年大幅增加240億加元至294億加元。2017-2018財年,加拿大財政赤字為285億加元。
貿易及國際收支方面,經常賬戶持續逆差。加拿大國際收支受大宗商品價格和美國經濟的影響較大,經常賬戶常年保持逆差。伴隨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以及美國經濟和進口需求增強,經常賬戶逆差自2016年以來有所收窄。2017年,加拿大經常賬戶逆差為-632.7億美元,較上年收窄21億美元。
3.政策環境
發展規劃方面,加拿大發布的2018年***預算報告提出,將進行歷史性投資以支持下一代研究人員,并為科研人員提供實現科學突破和推動創新所需的尖端設備。在2017年預算提出的“創新和技能計劃”的基礎之上,***將著力改變和完善加拿大的創新計劃和機制,以更好支持加拿大的創新者。主要措施包括投資加拿大研究人員、資助卓越科研、提高加拿大“首席研究員”計劃靈活性、支持大學和理工學院、投資科研基礎設施以及實施“數字研究基礎設施戰略”等。
貨幣政策方面,目前加拿大貨幣政策正逐步收緊。自2017年7月以來,加拿大銀行已經5次上調基準利率,達到十年來最高水平。在2018年10月的加息聲明中,加拿大央行刪除了對于加息方式保持“漸進”的措辭,認為加拿大將需要更高的利率來實現2%的通脹目標。持續加息有助于抑制加拿大主要城市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以及家庭房貸比率和通脹,同時也有助于加元升值。受債務影響,未來2年間加拿大中央銀行持續加息、維持貨幣收緊政策的可能性較高。
財政政策方面,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為首的自由黨競選時稱將以100億加元左右的財政赤字***經濟,到2019年左右重新實現財政平衡。根據2018年加拿大財政部最新公布的預算案,2018-2019財年赤字為181億加元。面對美國大規模減稅沖擊,加拿大此次預算案并未涉及減稅或額外***經濟措施。加拿大財長表示,財政部會研究美國稅收計劃,以了解加拿大如何應對,但同時強調減稅將導致赤字增加。
4國際機構評級
2017年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大評級公司對加拿大的長期***評級分別為“AAA”“Aaa”和“AAA”,評級展望均為“穩定”。世界銀行發布《201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加拿大在全球營商便利度排名中從上年的第18位下降到第22位。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加拿大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在140個國家中排名第12位,比上一年上升2位。
5.與我國經貿往來
中加兩國自1970年10月建交并于1973年簽訂***間貿易協定以來,雙邊經貿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加拿大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加兩國產業機構、資源稟賦高度互補,具備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與投資,深化互利合作的現實條件。2017年加拿大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729.4億美元,增長13.2%。植物產品是加拿大對中國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纖維素漿紙張是第二大類商品,礦產品是第三大類商品。加拿大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家具玩具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2017年合計進口357.3億美元,占加拿大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5.3%。
二、中資工商企業在加拿大的投資機會及風險分析截至2016年底,中方在加直接投資累計約127.3億美元。2017年,中方對加拿大直接投資12.2億美元。中國對加拿大投資總體規模不斷擴大,投資多元化趨勢也進一步凸顯,投資領域不僅包括能源、礦產、金融、通訊、交通運輸、制造業、貿易、林業、農業、餐飲服務等,也包括可再生能源、環保技術、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基礎設施開發、通訊技術研發、高端房地產和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能源、礦產之外新的投資熱點。中加兩國已成為相互間重要的投資來源地,目前中國300多家在加企業投資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1.投資機遇
冰上絲綢之路(指穿越北極圈,連接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大經濟中心的海運航道)的建立,有助于縮短中加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礦物、能源及農產品等大宗貨物往來。中加在智慧醫療、環保設備等領域也有一定的合作潛力,加拿大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儲備與中國資金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建立互惠雙贏的市場氛圍。未來,中資企業應持續重點關注以下行業:
一是能源行業。充沛的油氣儲量及北極航線的開拓,有助于加強中加能源行業合作。加拿大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總儲量位居全球第三,其以油砂開采為基礎的非常規油氣開采技術、液化天然氣出口政策,為中國油氣資本在加拿大進行兼并收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礦業。加拿大可觀的礦產儲藏、完善的監管制度及穩定的商業環境均適宜采礦業拓展。正在完善的基礎設施及高水平的從業人員有助于加拿大礦產的開發利用。此外,本土礦業公司與南美礦業關系緊密,在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的礦產開發方面起主導作用。投資加拿大礦業不僅有助于開拓相關資產,同時也有助于進軍南美市場。加拿大的礦業大省提供一系列旨在吸引外國投資的激勵計劃和服務,從而降低企業稅和激勵研發。
三是商業航空。2017年,加拿大航空航天產品出口超過60%,2011-2016年間行業收入增長了近20%。加拿大航天航空企業已開發出一系列產品,以及與加工有關的生產設備。隨著通用航空業在中國的迅速發展及空域的逐步***,中國對小型飛行器及飛行員的需求持續增加。加拿大所擁有的小型航空器及支線飛機技術世界領先,投資加拿大航空業可以通過結合當地優勢資源合作研發或收并購飛行器制造商,從而實現加速產業融合及優勢技術的在中國通用航空市場上的應用。
四是農業。加拿大是世界主要農業作物出口國,海鮮及肉類需求增加有助于中加雙邊貿易提升。農作物是加拿大出口中國最多的產品之一,但雙方農產品貿易額在雙邊貿易占比小,上升潛力很大。加拿大有完善的農、林、漁、牧業研究體系及***技術儲備,兩國在相關農產品及副產品的合作、農業經濟產業開發上存在巨大的合作潛力。
五是互聯網行業。加拿大的電信業發展繁榮,市場監管成熟,寬帶及互聯網用戶增長迅速。同時,隨著物流業的加強,加拿大物聯網市場前景看好。尤其是運營商在網絡和機對機通信平臺方面的投資將會加速物聯網的發展。此外,加拿大***對云平臺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推廣也將進一步增進該國電信市場發展。智能醫療服務及云數據的需求將會有更多的項目外包,同時光纖的需求量也會相應增加。而加拿大***在區塊鏈技術方面采取的***態度,不僅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同時也將會投入更多的電信基建項目改善行業環境。
2.面臨風險
中資企業在加拿大的投資風險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投資受政治風險影響大。加拿大能源、電信等支柱產業投資項目受國家審查影響高。投資加拿大需防范政治風險,尤其是加拿大長期親美,美國所持政策對加拿大***及公眾影響廣泛,這也導致加拿大***長期以來對中國流入資本較為謹慎。中資企業投資加拿大面臨比其他外國企業更為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中資企業投資相關敏感領域(如國家支柱產業、安全產業等)容易政治受阻。
二是自然災害頻發。加拿大地處北寒帶,冬季漫長,大雪、冰雨頻繁,行車艱難,事故頻發。此外,山火與洪水是在加拿大地區投資需要面臨的最常見的自然風險,阿爾伯塔、不列顛哥倫比亞等多省均發生過大面積山火及洪水、風暴潮等災害,經濟損失慘重。而且聯邦***對災害救援資金審批愈發嚴格。受聯邦***財政緊張常態化的影響,各省市***從聯邦***獲得災害救援金難度增大,對于沒有購買自然災害保險的受災人,只能通過申請聯邦自然災害財政援助。受此影響,投資加拿大要謹慎預防自然災害風險損失,合理購買必須的自然災害保險。
三是勞動力市場存在風險。由于地廣人稀,加拿大技術工人短缺,人工成本非常高。同時,加拿大***出于選舉等需要,經常承諾選民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加拿大聯邦***對外國臨時勞工的管理非常嚴格,且政策愈加收緊。中加兩國尚未磋商、簽署雙邊勞務準入協定,加之加拿大工會組織實力強大,從中國國內大規模引進勞工幾無可能。此外,自2011年加拿大聯邦***對“臨時外國勞工計劃”政策進行調整后,外國勞工在加拿大境內工作總時間被嚴格限制,不僅臨時外國勞工輸入苦難,就連中國企業派遣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申請及延續長期工作簽證也十分困難。
三、中資銀行業務發展機遇及風險分析加拿大目前有近90家外資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加拿大設立了經營網點,國家開發銀行設有駐加拿大工作組,中國建設銀行于2014年初獲準設立多倫多分行。
1.政策監管環境
監管機構方面,加拿大銀行體系長期以來被稱為世界上最穩健的銀行體系。聯邦監管部門由財政部、加拿大銀行、金融機構監理署、加拿大存款保險公司、加拿大金融消費者保護局組成。其中,金融機構監理署在聯邦監管的金融機構中發揮核心監管作用,其監管的三大特點為原則性監管、密切接觸式監管和保守型監管。加拿大銀行是加拿大的中央銀行,旨在促進經濟和維護加拿大的財政穩定。
金融監管方面,加拿大對外國投資進入其敏感經濟領域制定了一些限制政策。這些敏感領域主要包括鈾的生產、金融服務、交通服務以及文化產業。對于大型銀行(資產達到或超過50億加元的),其資產必須被“廣泛持有”,即不論國籍,任何個人都不得收購該銀行超過20%的投票股權或超過30%的非投票股權。任何個人持有中小銀行(資產在10億加元以下)股份的,需要事先得到財政部批準。
2.中資銀行機遇
一方面,更加穩定的中加關系將為中資銀行帶來更多發展空間。中加兩國的政治關系、經濟合作日趨穩定,中國巨大的經濟規模和較快的經濟增速將帶動中加國際貿易、直接投資的規?;鲩L,雙方企業的投融資、貿易需求都將為中資銀行提供更為廣闊的業務空間。加拿大法制健全,社會穩定,科技實力強,信息便捷,金融體系穩健,中介服務發達,整體投資環境良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到加拿大投資,僅加拿大中國商會就有一百多家大中型中資企業組成,這為中資銀行發展當地業務提供了良好的業務平臺和切入點。
另一方面,加拿大企業的人民幣結算業務仍有較大拓展空間。中國“一帶一路”、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戰略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推進以及我國企業與居民對外投資的增加,都為中資銀行提供了良好的海外發展機遇。隨著我國資本項目不斷***、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逐步明晰,人民幣衍生品交易、企業跨境資金集中管理、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領域都將成為中國銀行業新的業務增長點。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加拿大企業中,從事跨境貿易時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目前只有3%,在受訪的各國企業中排名倒數第二。相比之下,在受訪的共1610間國際公司中,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平均比例為17%;在受訪的美國企業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也高達10%。目前加拿大企業的人民幣結算比例較低,仍有較大的開發空間。
3.中資銀行面臨的挑戰
中資銀行在加拿大的業務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拿大銀行業務壟斷嚴重。加拿大金融體系比較保守,銀行業務壟斷嚴重。加拿大主要的本地五大商業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蒙特利爾銀行、道明銀行、豐業銀行和帝國商業銀行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5%以上,其中第一大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的市場份額即占到50%。外資銀行比如美國銀行、歐洲銀行、亞洲銀行所占比例非常小。在此情況下,本地市場的銀團貸款基本集中在五大銀行手中。由于高度壟斷的市場環境,外資銀行在加拿大經營普遍感覺市場拓展比較困難,近年來也有外資銀行選擇退出。中資銀行在加拿大市場的認知度尚不高,業務主要集中在中資企業和華人華僑方面,業務面較窄。
二是監管嚴格提高中資銀行發展門檻。中資銀行近年來在加拿大發展業務的同時,頻繁受到監管當局的各類檢查和評估,監管壓力明顯增強。如向監管當局提請增持分行牌照,即使在溝通較為充分的情況下,仍會被要求補充資料,且審查進展十分緩慢,影響了中資銀行業務的正常擴展,無法開展更多的授信業務。此外,加拿大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杠桿率的規定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金融危機以前就高于巴塞爾協議Ⅲ的規定;加拿大金融監管辦公室(OSFI)對這些指標監管非常嚴格,會不時到訪金融機構,提醒或強制其執行對相關問題的改善。此外,加拿大對于大小銀行的監管要求完全一致,也不利于小銀行的發展。
三是擴大投資審核掣肘中資企業。近幾年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加強了國家安全審查。安全審查的領域和范圍有泛化趨勢,表現為國家安全的定義被不斷擴大,從傳統的國防軍事領域擴大到能源、電信、航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先進材料等關鍵技術及金融、數據運用和用戶信息收集等服務行業。鑒于2012年中海油對尼克森收購案給加拿大社會帶來的衍生效應,中資企業在加拿大的經營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審查。海外監管升級的國家安全審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著中企的對外投資意愿,進而對中資銀行的業務拓展構成不利影響。
四、對策建議隨著中加之間經濟金融聯系的深化,未來我國***、企業、銀行在與加拿大加強經貿合作和業務往來的同時,應特別注意相關經驗的推廣和風險的防范。
一是密切關注國際油價走勢??紤]到加拿大經濟對石油等能源出口高度依賴,國際油價走勢對加拿大經濟的影響將涉及國際財政狀況、國際收支、匯率水平、通脹水平以及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等各個方面。因此,建議中資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對加經貿合作和業務往來中密切關注國際油價變動走勢。
二是注重環境保護。加拿大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完備健全,要求嚴格,***和民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強,違法成本高。通常項目在立項或動工之前就需要做環境影響評估,凡是涉及聯邦資助或批準使用土地,或者需要聯邦***許可和核準的項目都要進行評估。有些項目需要省一級的環境影響評估,并要舉行公開聽證會。礦業項目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最短也要歷時2-3年,長的甚至花費十幾年。因此中資企業尤其是礦業企業在赴當地投資和開展業務前需充分了解當地環保政策法規和基本原則,高度重視并嚴格遵守當地環境保護法規,把環境當作一項公共財產加以保護。
三是適應加拿大嚴格的行政和法律環境。加拿大法律體系完善,監管體系嚴密,在加拿大投資需要遵守聯邦及地方兩重法律規范。尤其是跨地區投資,更需要遵循所有地域內的地***規。加拿大對金融業的各類監管指引既全面又細致,且違規成本較高。金融危機后,其審慎的監管風格得到***、同業的認可,權威性和監管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與加強。因此中資銀行在加拿大開展業務一定要認真研讀各項監管指引,堅持合規經營理念,做好資產管理,避免無序擴張,大起大落,以合規、穩健作為在加拿大的立行之本,實施長期、有序的發展策略。
四是適當加強屬地化經營管理和本地化生產。中資企業可適當在加拿大開展屬地化經營管理和本地化生產,聘用加拿大當地人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關系協調等工作,充分發揮當地人對當地法規和工會情況更熟悉、經驗和人脈更豐富的優勢,同時規避加拿大外籍勞動配額、產業保護政策、外在經營環境維護和中加文化差異與沖突等問題,使中資企業真正融入到加拿大社會中去,從而保證企業長期、健康和穩定的發展。
(文丨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中心國別研究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