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時間5月26日,由億歐主辦的“中餐世界觀·加拿大站2019年全球餐飲產業創新峰會”在加拿大萬錦市政廳順利落幕。參加本次創新峰會的嘉賓有萬錦市議員何胡景、億歐公司董事合伙人李雙、加拿大中餐及***管理協會會長侯朋朋、JFS集團CEOAlexanderCave、眉州東坡合伙人郭曉東、西少爺創始人兼CEO孟兵、海歸職場能量實驗室首席導師高超等。
在此次峰會上,億歐公司董事合伙人李雙發布了《美食無疆界,世界零距離——餐飲企業全球化案例研究》,此份報告聚焦正在進行全球化的餐飲品牌,梳理品牌在進行全球化時的舉措及難題,預判餐飲國際化未來發展方向,并為有志于出海的餐飲品牌提供切實可行的落地建議。
同時,李雙代表億歐公司與CCECU(加中企業資本聯盟)簽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書》,共同促進雙方具體業務的開展。在峰會晚宴上,李雙、孟兵、郭曉東還被CCECU授予加中合作促進顧問榮譽稱號。
峰會上,西少爺創始人孟兵發表《新餐飲時代,商業模式范例》演講,其主要觀點如下:
1、連鎖企業的快速擴張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2、企業應將核心部分牢牢抓住,非核心的部分借助外力可事半功倍;
3、正宗其實是一種“文化霸權”,文化在傳播和擴散中,一定是融合狀態;
4、飲食文化變遷的背后其實是人類的遷徙歷史;跟貿易一樣,文化的順逆差中也會產生巨大的機會;
5、中國未來的機會一定在世界各地。
首先非常榮幸這次可以到多倫多來和大家交流,最近一周的時間,我們探訪了很多多倫多的同行,確實產生了很多思維的碰撞。稍后我給大家分享下這幾年國內發生的變化及在這個過程中,我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西少爺成立于2014年,在做這家公司之前,我是在騰訊和百度這樣的互聯網行業中,當年我是wechat最早的國際化工程師團隊成員之一,但我為什么后來轉做了餐飲行業呢?
實際上這是源于在中國國內過去幾年,尤其是2013-2015年,很多互聯網人才大規模涌入傳統產業,開始重塑很多行業,餐飲也是其一。
除了餐飲O2O、餐飲SaaS等方面的技術改造外,餐飲的模式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其實2014年,同時誕生的連鎖品牌還有很多,西少爺算是其中發展非常快、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牌。
西少爺的第一家店,特別像美國品牌shakeshack,我們兩個品牌的第一家店都是從一個小房子起步。西少爺是在北京一個叫宇宙中心的地方,那里是一個十字路口,跟shakeshack在中央公園的第一家店一樣,我們的店從早晨7點半到晚上9點鐘,每天都能排隊快一百米。
我們知道在過去這幾年當中,中國的網絡媒體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從4月份開一家店到后面短短幾個月之內,西少爺受到了國內幾乎所有的一線媒體的關注,包括央視幫西少爺拍攝了一些公益廣告、紀錄片,鳳凰衛視、東京電臺等每一年都會跟蹤報道西少爺。
行業中出現了一批快餐品牌,都受到了整個社會包括資本等的關注。
在14年的6月份的10月份,我們就獲得了接近1億人民幣的融資。與此同時,我們也引入了大量的***人才,比如說麥當勞、星巴克體系的很多管理人才,弘毅投資和今日資本是我們的兩位機構股東。
連鎖企業的快速擴張離不開資本的助力最近我在跟加拿大的一些中餐老板溝通的時候,發現大家可能對股權融資還是非常陌生的。但如果說一個連鎖企業需要高速發展,僅靠自己的利潤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看剛才億歐的小雙總分享的一些數據,大多數的美國連鎖巨頭如星巴克、麥當勞在很早的時候,其實都借助了資本的力量謀求發展,星巴克是1992年上市的時候,應該只有110多家門店,上市之后市值達2億美金,麥當勞500家店左右的規模上市的。
那么,經過多年的發展,麥當勞和星巴克現在已經分別有3萬多家或者接近3萬家門店,(據星巴克最新財報顯示,其全球門店數已達30182家)借助資本或者上市,第一可以快速擴張所需的資金,此外還可以以并購的方式向前發展。比如星巴克在進入很多海外市場時,首先并購一些咖啡連鎖企業,然后調整門店結構,進而實現快速擴張。在過去幾年國內也有很多公司借助同樣的方式實現了快速擴張。
比如說我們要開一千家店或者一萬家店,開店的資金起碼需要100到200億人民幣。
如果說僅靠自己的利潤的話,速度會非常慢。在這里講一個特別有趣的中國案例,這家公司是一個做咖啡的企業叫瑞幸咖啡。從成立從第一家店到納斯達克上市,一共就花18個月時間,如今IPO的市值是40億美金。我們知道星巴克IPO的時候市值只有2億美金。對,這個其實就是中國的速度。當然了,這也得益于中國咖啡產業的相對成熟。西少爺在中國市場雖然說已經很快,但是由于中餐的整個供應鏈體系、人才體系還是起點低一些,所以可能比咖啡或者漢堡連鎖可能要花稍微長一點時間。但是在過去這五年當中,國內的人才儲備,法制環境,包括融資環境都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今日資本和弘毅投資是我們兩個最重要的股東。今日資本是京東早年最大的投資人,京東在A輪融資的時候賣了40%的股票給他。國內的美團,在和美團合并之前的大眾點評,包括趕集網、網易等很多一線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投資的。弘毅投資就更大一些。它是國內非常領先的一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100億美金的PE,在2014年左右,花了10億歐元全資收購了英國的PizzaPress,這是一家有50年歷史的英國本土最大的餐飲企業。
借助這些非常有經驗的機構,在過去幾年當中,不光是資金行業的經驗,包括對于未來上市融資的這種背書,其實都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推動力量,如果你決定要做連鎖企業,一定不要抗拒資本。
企業應將核心部分牢牢抓住,非核心的部分借助外力可事半功倍在我們2014年獲得融資之后,到今年我們剛剛走過第一個五年,現在的西少爺在北京和深圳有接近50家自己的全新門店,在過去幾年當中,我們也建立了非常強大的供應鏈體系。
我們知道,其實一個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依賴的體系也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
比如說眉州需要培養很多廚師,一萬名員工里面有接近一千名廚師,這樣的話,其實人才的培養,獲取這種人才的標準化會成為他們擴張當中非常難的一個問題。
但是快餐之所以能夠做到規模很大,其實是得益于它是一種食物的便利店。西少爺包括國內的新一批的連鎖餐飲品牌,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就解決了標準化的問題。比如說我們要來北美市場,是不需要廚師的,我們原公司在國內所招聘的所有員工,入職三天,所有的崗位都能學會,所以單從操作上來說,是非常簡單的。
在供應鏈體系上,在過去這五年當中,西少爺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其實跟我們合作的廠家,也超過了十家,比如說有中國的順鑫農業,可能是一家幾千億人民幣的公司,奧運會的合作伙伴,包括中糧,還有中國的龍大肉食、雙匯等,其實有點類似于麥當勞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知道它培養了他的物流體系-夏暉物流,食品加工企業福喜。所以其實我們在過去幾年當中是做了這樣特別深度的改造,實現了從設備、門店,工廠等大部分環節的自動化。
另外在食品方面,我們從差不多2015年開始和中國在食品領域最頂尖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烘培實驗室合作,這個實驗室最早的導師是中國唯一一個烘培的院士,我們在研究面粉,面粉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混合物,我們已經研究到非常精細了。
另外在去年,我們還在天津建立了一家專門為國內中小企業服務面粉加工廠,這家工廠每年的產量能達到三億噸。我們可以提供一種模式的參考。核心的部分我們建立自己的工廠,自己研發設備,但對于大多數非核心環節,我們選擇與非常***的供應鏈公司合作,剛剛有人提到中央廚房,它可能更適合中餐企業。對快餐企業來講,它還是一個相對更重的模式。
因為在擴張的過程中,其實是需要整個鏈條快速擴容,如果什么事情都自己做,速度勢必就會很慢。
所以說如果我們可以和麥當勞的福喜,或夏暉進行合作的話,進入北美市場,可以直接用它的供應商,那我們就不需要去重新布局,重新建中央廚房,這將是一種非常省力的方式。
正宗其實是一種“文化霸權”,文化在傳播和擴散中,一定是融合狀態我們的產品是為中國白領設計了一種非常高效的快餐模型。西少爺門店開設在北京的一些人群聚集區域,比如說國貿財富金融中心、中關村、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等,產品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一些不同口味的肉夾饃,可能每2到3個月,我們就會定期的進行餡料或者味道的更新。因為我們知道北京是一個在中國內地來講,人口構成非常復雜的城市,口味喜好的類型也非常復雜。
這個是我們搭配的第二部分叫副餐。
圖片上只有五種,實際上現在我們有差不多十種,也在不斷的更新中。其實,我們的食物除了肉夾饃比較有西北的地域特色外,副餐是沒有任何地域痕跡的,這其實算是一種本地化。比如酸辣粉其實來自于四川,我們知道在北京,在西少爺出現之前,酸辣粉做得最好的就是眉州東坡。
西少爺出現之后,東哥(眉州東坡合伙人郭曉東),他在車上親自告訴我,他太太最喜歡吃的品牌就是西少爺。其他產品,比如說胡辣湯是來自河南,也不是陜西的食物;涼皮其實在整個中國甚至南方,接受度都非常高。在副餐上,我們做了非常多的本地化,在6月初,差不多應該下周我們就要推出西北莜面的那種涼面,我們知道國內有做莜面的品牌-西貝,莜面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具備西北特色的食物。
我們關于本地化的做法,我覺得可以提供給大家做一個參考。比如說北美市場,如何做到本地化?很多人跟我講“正宗”,我說“正宗”是一種文化霸權。一種文化進入到另外一個地方,一定是彼此間碰撞融合,然后最終達到一個互相融合的、一種非常舒服的狀態。其實北美有那么多民族,歐洲有那么民族和食物,但成功進入到中國是市場的就只有披薩、漢堡、意大利面等。面條中國人可以理解是能當飯吃的東西。文化在傳播和擴散中,一定最終是一種融合的狀態。
所以在這個產品線的設計上,我們不會說一味的把陜西的什么西北人很多東西拿過來,那是不可能的。另外除了前面的這兩部分,我們還有一部分飲料,我們也設計了很多特別年輕的飲料,在一些門店內,西少爺也開始嘗試售賣咖啡。
我們在北京的門店基本都在白領聚集地,因為我們的售價在國內是快餐品牌中是比較高的,客單價差不多在七加幣左右,在國內屬于中高端快餐品牌,如今在北京重要的寫字樓商圈差不多有接近50家門店,深圳市場我們剛進入。另外,今年我們已經和PiaazPress的國際團隊,考慮在香港和東南亞市場建立合資公司。包括這次其實來加拿大特別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個人非常看好,北美中餐市場的未來發展。為什么?我這里多講一點。
飲食文化變遷的背后其實是人類的遷徙歷史;跟貿易一樣,文化的順逆差中也會產生巨大的機會我們知道美國的食物能夠風靡到全球市場,不僅是因為它可能標準化程度更高,看起來更衛生。其實它不一定是一種先進的模式,更深層次,它其實是一種文化的滲透,飲食是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當我們去翻看歷史中的文化傳播,會發現對人類的遷徙來說,其實飲食文化的遷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痕跡。以小麥為例,很多人跟我講肉夾饃不是來自西安,不是來自陜西的。比如我們在招的一個供應鏈總監,他跟我講肉夾饃其實是來自伊朗,不是來自中國,我們辯論了30分鐘,后來我查了很多資料,甚至查了考古的一些資料,我發現,小麥文明確實是從伊朗起源的,中國人最早不知曉,在甚至在西漢之前,我們連磨面的技術都沒有。小麥的種出來之后,我們會把它蒸熟,在西漢之后才出現了石墨,所以其實很多面點之類的食物確實是從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
所以其實我們去研究食物傳播的時候,背后其實是人類的遷徙。所以我們現在看100年后中餐在北美市場的發展狀況,在時間的長河里去思考,我們會發現一定是因為中國經濟騰飛,中國的國家實力崛起,中國的文化才變得更加有影響力。我這兩天聽到一個詞,特別有趣“亞文化”。有人說我們中國文化在這邊是“亞文化”,所以說我為什么要喜歡你的食物,對吧?就類似于東南亞的食物,在中國的本土,很難進入到主流市場,而美國就不一樣了,我們都覺得它是更先進的,對這種文化也比較向往。
所以文化之間是存在這種勢能差的。最近,我們比較關注貿易戰,進出口有順差、逆差,對吧?其實文化也有順差、逆差,美國就是對中國文化的順差,我們知道在貿易戰當中,進出口的差額變化會產生出很多機會和非常大的經濟價值。實際上,文化的這種相對變化也會產生巨大的機會,尤其是作為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時,這個領域里面更會產生特別大的機會。
所以為什么說可能我們判斷未來十年二十年在北美市場,甚至在其他市場,中餐具有很大的機會。就是因為中國的文化變得相對更強,我們不是說中國會變成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沒有那么弱勢,一旦出現相對的波動,就會出現巨大的空間。
中國未來的機會一定在世界各地這是我們特別看好這部分市場的原因,所以西少爺也有計劃未來希望在北美能夠開設至少500家以上的快餐連鎖門店。也這次來,我聽說很多餐飲企業把多倫多作為一個實驗場,甚至有些公司把北美的總部設在加拿大,我覺得這對于我們來說,也是特別好的一種思路。
這個是我們在北京的一些門店,我們跟很多優秀的設計團隊一起合作完成的。其實國內在各個方面和領域,這些年的發展都特別快。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前兩天我們拜訪了咱們當地一家肉食供應鏈的企業,我們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在他的認知中,中國豬肉的養殖的技術還是比較老舊的,他覺得中國還是有很多散戶在養豬,因為散戶很多,所以帶來了在中國市場,非洲豬瘟的快速擴散。其實,在國內很早已經不是這樣。
養殖技術已經非常現代化,散戶在很久之前已經被退出了,因為國內的豬肉價格波動導致散戶經常賠錢,所以大家已經不做這個事了。在國內除了這個行業之外,其實各個行業都在快速發展,包括比如說國內有非常多優秀的設計團隊等,跟西少爺主要合作的設計團隊,其實他們拿過很多國際上知名的大獎。
這里是北京特別重要的一個商圈,微軟中國的總部就離這家店差不多50到80米,就著隔一條馬路的距離。
所以這家店有很多的德國人,美國人,這個區域我們叫韓國城,也有很多韓國人,我們每一次換菜單包括價格的變化,他們都非常清楚。這個是其他區域的門店,我們可以看到每家店的人都可能都很多。就我了解到一些情況來看,這邊的成本結構很國內的差異很大,比如說在多倫多可能同樣面積門店的每月租金可能在4000到8000加幣,我們的門店同樣在北京的租金則是在2萬到5萬加幣,但是我們的客單價還不如TimHortons,而且是已經在北京屬于中高價位的快餐消費,這個可能是不同市場需要去考慮的不同模型。
左下角是我們在深圳的門店。
我們在去年也啟動了一些關于國際化的舉措,設計了一些國際品牌,因為如果完全用國內“西少爺”三個漢字的話,可能對于當地人來說,就是亂碼,完全不能接受吧。所以我們開始在做一些探索,這個也是我們作為探索的其中一個門店,開設在北京的國際會展中心樓下,旁邊是阿里巴巴整個大華北區總部,這家店的飲料就非常融合,有拿鐵、美式等各種冰咖啡,還有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果汁奶茶等飲品。
在過去幾年,網絡營銷是一個非常大的風口,催生出了一大批公司。當然有一些公司可能因為網絡營銷的機會快速出現,但是又由于對產品線和運營不夠重視,可能又快速衰落。我們在過去這五年當中,一直是國內在營銷領域,應該說是非常為人津津樂道的代表。我們和很多明星,這里面只放了一部分,比如說馬伊俐、姚晨、黃軒、文章等都有過合作。去年開始,我們開始進入一些賽事,比如中國網球公開賽,然后還與國內現在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騰訊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58同城等達成合作。最近我們也在推進與滴滴包括百度的這種線上下的合作。
因為我們企業的規模不算很大,今年可能3億人民幣,明年可能會超過7億人民幣這樣一個規模,但是在年輕人群當中影響力卻非常大。所以很多互聯網企業哪怕是巨頭,如果要做線下的合作,也會首先選擇西少爺。這也是西少爺最初的一個愿景。其實我們再開一家店的時候,就希望做一個將來有機會成為一個國際化連鎖品牌。這也源自于這個時代給予的機會。在加拿大,可能我們做一家企業會稍微慢一點,在國內,我們知道很多企業節奏非常快,這也是因為國內正在涌現出大量的機會。
其實在這種巨大的機會面前,你自己會被裹挾的向前。那么中國的機會其實不止在國內,很多年輕人說我畢業之后想回國,我們在過去,也招了一些在海外留學很多年的同事。但是我們覺得其實不必要,中國未來的機會一定在世界各地。比如說我們進入北美市場,我們進入一帶一路的市場,我們需要很多在當地生活,受過教育的人才。所以其實在隨著中國國家的實力這種提升,很多人說中國現在的狀況有點像一戰、二戰時期的美國,可能正在快速的崛起。
也有人說這個世紀都是中國的世紀,所以其實我們再往后看20年,中國一定會出現一批國際品牌。是在座的各位還是西少爺,還是說國內的一些其他的品牌,我們要做的首先要成為最有可能品牌的其中之一。從最初的一家店到如今近50家店,西少爺的初衷一直沒變過。在過去這幾年當中,我們團隊里面也吸引到非常多的優秀管理人才,很多人放棄了原本更高的收入,比如說西少爺的供應鏈總監,以前是國內一家一千家門店的餐企供應鏈總監,即使薪水折半,也義無反顧的加入當時只有十家店的西少爺。
為什么?其實是因為我們看好這樣一個時代的機會。所以這次過來也特別希望一方面跟打大家進行一些交流,另一方面,也希望西少爺在進入到北美市場時,能夠尋找到一些合適的合作伙伴。比如說像星巴克、麥當勞進入到其他市場一樣,獨資其實是一種比較魯莽方式。那么我們可能會考慮合資或者其他的一些合作方式,目前可能更傾向于投資的方式,可能會***一部分股權給到當地的一些合作伙伴,避免我們走彎路。所以如果說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通過主辦方聯系我。好的,今天我就分享這么多,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