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戶外活動除了做好防曬措施,還要注意蚊蟲叮咬的問題。雖然絕大多數的叮咬對人體無害,但有些會因蚊蟲攜帶病毒細菌而將疾病傳染給人類,如登革熱或萊姆病,因此仍須小心防范。受到叮咬時,若能快速根據蜱蟲、恙螨、跳蚤、臭蟲等咬后的癥狀分辨是哪種蚊蟲,就能很快對癥下藥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除了做好防曬措施,還要注意蚊蟲叮咬的問題。雖然絕大多數的叮咬對人體無害,但有些會因蚊蟲攜帶病毒細菌而將疾病傳染給人類,如登革熱或萊姆病,因此仍須小心防范。受到叮咬時,若能快速根據蜱蟲、恙螨、跳蚤、臭蟲等咬后的癥狀分辨是哪種蚊蟲,就能很快對癥下藥,但有時候因為時間太快、蚊蟲體積太小,而往往沒有注意,等到其中一個或多個癥狀出現才發現自己受到攻擊:
?▲腫脹,可能會集中在患處或擴散到全身
?▲紅腫或起疹子
?▲患處疼痛或肌肉痛
?▲搔癢
?▲叮咬部位或四周出現熱癥
?▲叮咬處發麻或刺痛
但如果出現嚴重反應就必須要盡快就醫,癥狀包括:?▲發燒
?▲呼吸困難
?▲惡心或嘔吐
?▲肌肉痙攣
?▲心跳加快
?▲嘴唇或喉嚨腫脹
?▲意識混亂或喪失
不同的蚊蟲叮咬會讓皮膚出現不同狀況,有些很難區分,以下列出常見的如蜱蟲、恙螨、跳蚤、臭蟲等咬后的癥狀。
臭蟲咬后的癥狀臭蟲是紅褐色的小昆蟲,通常有股特別辛辣的臭味。以吸食人血或是其他哺乳類或是鳥類的血液維生,晚上吸血白天躲藏,通常藏身在墻壁、地板的裂痕或裂縫中,也可能藏在床墊下或是老舊家具中。臭蟲叮咬時會注入抗凝血劑,及玻尿酸酵素、蛋白酶、激肽等物質,依免疫反應的不同,可能產生紅腫、膨疹、蕁麻疹樣丘疹或是水皰。第一次被叮咬的患者可出現出血性的小斑,嚴重者可導致全身性過敏反應。
臭蟲叮咬咬后的癥狀包括搔抓后導致續發性細菌感染、膿痂疹、蜂窩性組織炎、淋巴管炎、臁瘡等。
跳蚤咬后的癥狀潮濕溫暖的氣候,正是跳蚤繁殖的最佳時節。被跳蚤叮咬有別于被蚊蟲叮咬,當跳蚤叮咬人時,會分泌一種出血唾液,破壞人體皮膚的表皮組織,使得被叮咬部位除痛癢外,并出血,在皮膚上留有紅點;而且跳蚤叮咬時不僅只叮咬一處,若皮膚上出現兩三包叮咬痕跡、疹子排列成一直線及三角形,就可能是跳蚤的杰作,另外被跳蚤叮咬有一特征,由于跳蚤的彈跳只有十幾公分高,通常人體被叮咬的部位多在小腿襪管周圍。
恙螨咬后的癥狀恙螨體型微小、無翅、六條腿生物,平時潛伏在草叢中,等待動物經過,再伺機附著叮咬,恙螨叮咬可能會引發蕁麻疹、丘疹突起、嚴重騷癢等,若皮膚曝曬在太陽下,會出現皮膚紅疹狀況。
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螨若叮咬人類時,就會將恙蟲病傳染給人類,多數被恙螨叮咬的患者,會在被咬的部位出現偏深色、不會疼痛的「焦痂」;被咬后患者會產生頭痛、咳嗽、發燒、盜汗、結膜充血、淋巴腺發腫大等癥狀,之后身體會逐漸冒出紅色斑狀丘疹,并擴散到四肢及頭臉。若未經治療,可能引發血壓驟降、休克、肺炎及心肌炎等并發癥,致死率甚至高達6成。
蜱(壁虱)咬后的癥狀壁虱體型小,形狀像蜘蛛,會緊咬住人的皮膚吸血。壁虱叮咬多數對人體無害,傷口可能紅腫發癢,但不須看醫生,用尖嘴鑷子夾住與皮膚接觸的壁虱頭部,直接拉出,再以溫水和肥皂清洗雙手與被叮咬處,并用外用酒精擦拭傷口。
如果在叮咬后3~32天出現游走性紅斑,并伴隨頭痛、發燒、淋巴腺腫大、肌肉疼痛、喉嚨痛、頸部僵硬等癥狀就要注意,可能感染萊姆病。
疥蟲咬后的癥狀疥瘡是因疥蟲感染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疥蟲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皮膚寄生蟲,成蟲的大小約為0.3公厘,寄生在人體皮膚的角質層,特別在人體皺折處及柔軟的地方,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腕、肘、腋下、腰、***、***、***等。
疥瘡最重要的癥狀就是搔癢,而且是劇癢無比,皮膚表現則非常多樣,最常見的就是無數約1~2公厘大小的全身散在性丘疹,偶爾也會看到疥蟲在皮膚上挖掘的小隧道,通常這種疾病容易在家中、軍隊、學校、贍養院等群居生活場所中傳染。
隱翅蟲咬后的癥狀「隱翅蟲」有夏夜毀容怪客之稱,活躍于夏季夜晚,因體液含特殊蛋白質,一旦接觸皮膚,將引起皮膚紅腫、發炎、潰爛,隱翅蟲不會主動叮咬人,除非是遭捏死或拍打,體液沾到人類皮膚才有危害,因此若遇到隱翅蟲,只要將其吹走,或用衛生紙趕走就沒問題。
由于一般蚊蟲叮咬所出現的疹子都是自限性的,時間到了自己就會消失,最重要的是不能用手去抓疹子,否則越抓越癢,甚至變大,不僅疹子好得慢,且萬一造成細菌感染、化膿還會產生疤痕。若疹子很癢或痛時,可用冰塊冰數來減輕臨床癥狀。如奇癢無比,可給予口服的抗組織胺及外用的類固醇藥膏。被昆蟲叮到的地方往往在痊愈后留下黑斑,大多數可在幾個月內消掉,有的可能要一年才會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