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快評
人們向往精致生活,完全可以理解。只不過夢幻的“凡爾賽文學”,會給人一種壓抑感。這兩天,“凡爾賽文學”這個詞火了。它主要指人不經意地炫耀高端物質生活,出處是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由于該漫畫主要講述路易十六妻子的上流生活故事,很有貴族氣息,因此被用來指代“朋友圈貴族”。
“凡爾賽文學”的風格是這樣的:“疫情期間不敢出去看電影,只能去自家三樓的放映室看,雖然少了那個感覺,不過還好有我們家寶貝陪我。”看上去是抱怨,但關鍵信息是“自家三樓的放映室”,既不經意透露出萬貫家財,且有佳人相伴。有網友總結“凡爾賽文學”的三要素:明貶暗褒、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說白了,就是拐彎抹角地炫耀。
這種炫耀古已有之,晏殊寫詩,從來不用金啊玉啊,只說氣象,像什么“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窮人家自然沒有這等景致。所以說,“凡爾賽文學”并無新意,只是種修辭學的發展。人們厭煩了簡單粗暴地炫富,轉而委婉表達,減輕一種“暴發戶”的既視感,緩解炫耀帶給旁人的不適。
但是,“凡爾賽文學”的本質,不過是用高級的修辭,來掩蓋貧瘠的內涵。人類的語言系統,能輕易地識別符號意義,理解說話者的目的。即便不用語言表達,諸如配圖、表情包、朋友圈定位,這些所謂的“高級”修飾,很容易讓人明白說話人的炫耀意圖。因此,“凡爾賽文學”輕易就會被解構,失去其炫耀意義。現在網上對其已有很多調侃嘲諷,就像“名媛”現象,人們不再認為“凡爾賽文學”是說話人真實生活狀態的反映。
網上有位“凡爾賽文學”作者“蒙淇淇77”,她在社交平臺上所發表的內容疑似虛構。不過,她本人并不在意,還恭喜自己“喜提熱搜”。網友對此也不太在意,只是繼續創作“凡爾賽文學”的段子。可見,“凡爾賽文學”現象中,娛樂才是重頭戲。
對“凡爾賽文學”,不必上綱上線,炫耀是人性的一部分。人們向往精致生活,完全可以理解。只不過夢幻的“凡爾賽文學”,會給人一種壓抑感。這套修辭太過于強調符號:住房,得是別墅;牛肉,得是神戶;車輛,得是8缸;口音,得是英國腔……就像科幻小說中,三維世界無法理解四維世界,缺乏對財務自由生活的體驗,只能依靠意象的堆疊。無論怎樣含蓄委婉,這些意象仍舊扎眼。
筆者不知道“有錢人的生活是怎樣的樸實無華且枯燥”,只能從常識推測,對于習以為常的生活、輕易可得的物品,因為太過庸常,反而不會刻意強調。比如,你會記得自家柴米油鹽是什么品牌?
“凡爾賽文學”,不過是個比直白炫耀更高級的語言系統,它構成一種身份想像,一但使用這個系統,便能對外構建精英人設,用以公共生活。但用“凡爾賽文學”包裝生活,代價同樣高昂,因為越是婉轉、朦朧、失實的表述,越會增加繁瑣無用的信息,而虛構或維持這些假象,需要更高的成本。
朋友圈里L或H打頭的包,R和O打頭的表,這些脫離真實情況的存在,會給人制造假象。人們厭惡炫耀,根本上是炫耀可能導致不利后果;“凡爾賽文學”這種行為一旦過度,會大大透支個人信用,造成個人形象崩塌,客觀說是不明智、不劃算的。
當然,未必人人聽勸,今天“凡爾賽文學”“糊”了,明天又會出現新變種,畢竟互聯網從不缺笑料。但是,網絡娛樂一時爽,如果普通人入戲太深,一覺醒來,看看存款、想想房貸,然后陷入虛無,那就太遺憾了。
撰文/易之
微信編輯/王鐘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