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完保險之后,總是隱隱有種被坑的感覺…
這時候才想起來百度一下“XXX保險怎么樣”,發現買的產品好像確實不咋地,于是立刻萌生了退保的念頭。
但是退保好像會蒙受不小的損失,不退吧,又不甘心繼續被坑……
怎么辦?
先聽保哥講講有關退保,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吧。
一、什么情況下考慮退保?
不同的家庭碰到的具體情況也不太相同,但一般逃不出這幾種情況:
1.預算有限,卻先買了沒有保障功能的理財險
先保障、后理財,這是保哥在好多文章中多次提到的配置原則之一,有些家庭一點保障類的產品都還沒買,就被忽悠著買了一堆分紅險、萬能險,可以說,產品配置的非常不合理。
如果是家中預算充足的家庭,可以考慮補全保障險,但如果是家中本身對保險的預算有限的話,最好有選擇性地退掉一些理財險,配置好保障性較強的人身與健康險。
還有一些產品,雖然也有一定的保障性,但并不是適合我們的:比如一些萬能險+重疾險的組合,重疾險采用自然費率,在我們剛投保時,費用自然十分便宜,萬能險投錢進去還會有一定的收益,很多消費者就被這個兼具理財與保障的噱頭吸引了。
但實際上,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健康風險不斷提升,到了50~60歲,附加重疾險的費用會變得十分高昂,前期萬能賬戶中的收益都會被拿去支付高額的保費,用不了多久就會扣完,所以這種產品根本不能保障終身,保到50~60歲就終止了。
說是兼具理財與保障,其實最后理財也沒拿到什么收益,保障也保不到終身。
那么我們為什么不拿同樣的保費去配置保額更高、保障期限更長的重疾險?
2.保障功能錯位
對于普通家庭來講,保費預算最好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如果給某個家庭成員買了一款價格很貴,性價比很低的產品,那么其他人的產品配置肯定會受到預算不足的影響。
比如很多媽媽急著給孩子買了價格很貴的重疾險,以為一分錢一分貨,保障肯定很不錯。但實際上,她沒有意識到產品之所以很貴,是因為她買到的是終身壽險+附加重疾的組合。
對于孩子來說,不是家庭支柱,并沒有承擔家庭責任,壽險對他來說完全沒有作用。并且這樣的產品組合,一旦重疾進行了理賠,壽險也會扣掉相應的保額,非常不劃算。
而等要給自己買保險時,預算已經嚴重不足,只好降低保額湊活一下。
這樣的案例保哥見了很多,孩子的重疾險一定不要帶壽險,同時先把大人的保險買好,再考慮孩子的,才是正確的配置次序。
3.保額不夠,疾病保障不全,竟然還敢很貴!
這種情況保哥也遇到過很多。保哥的朋友就花了6000塊錢,買了20萬保額的重疾險,同時:輕癥占用重疾的保額,沒有輕癥豁免等各種bug,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可以點擊查看:一個“反面教材”的案例解剖!
這種保險,保哥是毫不猶疑地勸你們要退掉的。
再算一筆賬:
30歲的小糊涂今年買了一款這樣的產品——
XX(終身壽險31萬保額+附加重疾30萬保額),20年繳費,每年9400元
買完發現不太劃算,如果退保,只能退回540元,要損失8860元,小糊涂哭了..
但是想想30萬保額的重疾險,保費一共就要19萬,小糊涂又哭了…
現在,看到另外一款30萬保額的終身重疾險+定期壽險(保至70歲)的組合,每年一共5700元,交二十年才114500元,比不退保省了7萬5。
那還是果斷退保為好。
再以重疾險為例,與賠付次數、保障期限相比,保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
比如你花了很多錢給孩子買了一款10萬保額的終身重疾險,那其實還不如買一款50萬保額的保30年的定期重疾險,因為太低的保額根本沒有起到很好的轉移風險的作用。
二、如何避免更多的經濟損失?
1.無損失退保
一些長期險保單,往往會設置一個10~15天的猶豫期,在這期間退保,幾乎不會承受損失。可以近似地理解為網上購物時常見的X天無理由退貨。
猶豫期是一段很重要的時間,在這期間,大家一定要仔細審查保險合同和相關資料,防止被保險銷售誤導或者由于理解錯誤買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其實除了直接退保,還有一些其他方式可以選擇。
2.部分損失
減額交清是指在保險合同具有現金價值的情況下,投保人可以按本合同當時的現金價值在扣除欠交的保險費及利息、借款及利息后的余額,作為一次交清的全部保險費,以相同的合同條件減少保險金額,本合同繼續有效。
舉個例子,我買了一份20萬保額交20年的重疾險,現在交了6年不想交了,那么可以把保額降低成2萬,后面保費不用再交了。
相比于直接退保,這種方式可以繼續為你提供部分保障。
3.保障如何最大化
有些時候,并不是產品不合適,而是因為出現了家庭資金周轉問題,那么除了退保,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
關于這點,可以利用寬限期推遲交費。
對于長期險產品,保險公司一般會設置60天的寬限期,在這期間即使沒有交費,保單仍然是有效的,投保人可以在寬限期內的任何一天交費。
如果60天內仍無法交費,那么保單會中止效力。兩年之內,投保人可以在有交費能力時申請保單復效。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申請保單復效是需要保險公司審核同意的,可能會涉及到再次核保等等,并不保證能夠成功復效。
同時,如果兩年內都沒有申請復效,那么保單會徹底失效。
說了很多可以考慮退保的情形,大家一定要清楚,退保是會讓我們蒙受損失的。
因為我們的保單,保險公司需要有人管理,扣除管理費、代理人傭金、提取的責任金等費用后可以退給我們的解約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現金價值。
一般保險的現金價值是隨時間增長而增長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限才會超過已交保費,所以我們退保越早,能拿到的退保金就越少。有些產品第一年繳費一萬多,退保只能拿回500~600塊。
長期險保單中都有現金價值表,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如果退保不但起不到止損的效果,反而讓你蒙受更大的損失,那么還不如留著。
三、注意事項
決定退保之前,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退保會導致保障喪失,因此,建議先配置好替代產品再退保。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保險產品的費用也會增加。所以建議退保之前比較一下配置新產品省下的保費是否高于退保損失。
同時,如果存在一些身體上的狀況,沒有辦法進行新的產品的購買,那么退保就需要謹慎考慮了。
第二,替代產品過等待期后,再退保原有產品,避免保障斷檔。
總而言之,退保是一件需要謹慎衡量的事,決定退保前要選好合適的替代產品,并且一定是新買的保險已經生效后,才退舊的保險,避免保障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