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下血本攢了一臺高配臺式機,正式和工作室的老機器說拜拜。i911900K+RTX3060,再懟上兩個T的固態,工作游戲兩不誤!當主機搭配好之后,突然覺得現在的顯示器也配不上我了,本著分期約等于不要錢的原則,加預算!買!我的工作場景大多數是視頻剪輯和圖形設計,所以對于色彩的要求要更高。再加上我偶爾也會在工作室看電影玩游戲,所以大尺寸也是必須的。帶著這兩點需求,開始了對于顯示器選購。在篩掉了各種假4K、低亮度、低色域的屏幕之后,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OLED顯示器上。OLED從手機屏幕過渡到更大的顯示器屏幕,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之前我也沒有接觸過大尺寸的OLED屏,所以對此還是有些擔心的。但是無奈功能描述和折扣價格都很誘人,權衡之下還是剁手入了一臺——創維的G9048英寸4KOLED顯示器。
開箱&外觀剛收到快遞的時候,同事問我:為什么買了臺電視?48英寸的顯示器真的是又大又重,左側是一個小洗衣機的箱子,在這臺創維G90面前顯得多么小巧。
開箱!打開包裝箱之后,一塊超大的泡沫板,然后是支架、電源線、遙控器,真的和電視開箱差不多。
先來簡單看一下配件,除了坐放的支架外,還提供了掛裝的配件。
組裝過程就不贅述了,按照說明進行,大概5分鐘搞定。來看一下創維G90的外觀,我是把產品放在工作室影棚拍攝的,使用了一塊純黑的吸光布當背景,原圖直出沒有任何處理,顏值真的是很能打,屏占比達到了99%。
邊框是金屬的材質,一體彎折,而且收的很窄,自帶一種高級感。
底部帶有一個“小胡子”,上面印有創維的Logo。腳架是全金屬材質,對于這么重的一臺顯示器來說,腳架的支撐性必須足夠才行。
再來到側面,創維G90的下半部分偏厚一些,但是上半部分薄的驚人,我安裝的時候,一度生怕自己把它折彎了。
我用手機(iPhone12Pro)和創維G90的最薄處做個對比,它只有手機的一半厚度左右。
接著來看它的背部設計,創維把這個設計稱之為鋼鐵之盾和戰斗之翼,名字是挺中二的,設計也很花里胡哨,但是并不俗氣。
所有的連接線材都被隱藏在這塊蓋板之中,蓋板是通過磁吸附著在支架上的。
側邊的這塊蓋板也是磁吸設計,可以直接掀開,便于插拔線材。
創維G90考慮的還是比較全面的,它在顯示器側面預留了兩個USB接口,對于一些常用的U盤插拔,可以避免頻繁打開后蓋板,這也是一個提升用戶體驗的小設計。
硬件配置這一章主要來聊一聊創維G90的硬件配置。首先是分辨率,達到了真4K的標準(3840*2160),而且因為是OLED屏,峰值亮度拉到了900nits,對比度達到了1000萬:1,數據十分強悍。此外還有10bit色深、99%的P3色域、1ms響應速度、120Hz高刷。
我之前用的是一塊普通的IPS顯示器,參數平平,當看到創維G90的各項數據后,突然有些不適應,這完全是不同層級的產品差異。在接口方面,HDMI配備了3個,一個2.0,兩個2.1。對于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接口的數量和質量都很充分。2.0用于普通傳輸,2.1用來走4K60幀。關于硬件配置,就先和大家說這么多,接下來是對于創維G90的使用體驗分享。
使用體驗開機之后,底部的Logo會亮起。
接著創維G90會提示和遙控器進行配對。
額外多說一句,這個遙控器是藍牙遙控器,不是紅外。
接著就是常規的配網環節,完成后正式開機使用。
在開機動畫結束后,創維G90直接接入到一個影視頁面。等等,我的HDMI線還沒連上主機呢!這時候,同事湊了過來:啥顯示器?你這不就是電視嗎?
我入手的時候沒仔細研究,開機之后才發現,這款創維G90內置了芯片,有兩套系統。除了原本的顯示器系統之外,還有一套酷開的娛樂系統。也就是說,在不連主機的時候,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臺電視來看(浪費啊!這么貴買了一臺48吋的電視)。工作放一邊,先來看部電影。雖然片源不是4K的,但是觀影效果依舊很出眾,OLED所呈現出的色彩非常迷人。
簡單的娛樂之后,連上主機,進入到電腦模式。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這個尺寸剛剛好,甚至還有點偏小。但是當作為顯示器的時候,感覺48英寸大到超出我的想象。大家可以看一下右下角一排圖標的尺寸,大家就能明白這種感受了。
在4K分辨率的加持下,清晰度保持的也很好,下圖是放大了幾十倍的圖標,依舊清晰,幾乎沒有模糊感。
上文已經說了,我的工作場景很大一部分是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這里我也使用創維G90感受了一番。打開Ps之后,第一感覺就是寬廣的視野,一些細節處理不用放大都可以直接解決,而且色彩的呈現也很讓人滿意。
在剪輯視頻的時候,會有同樣的感受:一是超大尺寸帶來的寬廣視野,整個時間軸和素材庫都是一目了然。二是驚艷的顯示效果,對于視頻顏色的把控會更加的精準。
大家可能對于以上描述沒有什么概念,為了更好的突出OLED的優勢,這里我找來了我的老顯示器進行了對比。當然了,我的這臺老顯示器只要1000多塊,和創維G90沒有可比性,以下對比內容只是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的理解OLED和傳統顯示器的差異。
在一張亮度比較均勻的畫面中,這兩款顯示器的表現都不錯,創維G90的色彩要更濃郁一些,老顯示器的色彩更干凈。
接著是極限弱光的對比,這一張畫面的差距就出現了。二者的畫面左側都還可以,細節還可以看得到。當來到畫面右側時,G90依稀可以辨別,但是老顯示器已經嚴重翻車。
再來放大右下角的一些細節,創維G90還能夠看到樓宇的燈光和暗部,一些微弱的光點也能顯現出來。右側老顯示器的表現要略糟糕一些,除了幾處比較突出的亮光,其他的一片黑茫茫。
再來看下面這張對比畫面,整體來看,二者的表現好像還都可以,創維G90要整體偏亮一點點。
但是當放大頂部的星球時,能夠看到創維G90這邊還是可以看到背光面的細節,但是老顯示器直接黑成一團,不存在任何的細節。
類似這樣的對比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放出來了。在高亮度、高對比度、高色域的OLED面前,碾壓老顯示器就不說了,畢竟定位和售價不同,G90可以說是打開了我對于顯示器的新認知。此外,創維G90還有可變刷新率的技術,這塊OLED屏可以實時適配不同的輸入幀率,保證各個場景下的畫面都能夠處于理想狀態。這個功能在打游戲的時候會非常實用,減少一些圖像的卡頓和撕裂。說到這里,可能大家會有一個問題:OLED會燒屏嗎?答案是一定的。尺寸做的再大,它還是OLED,燒屏的特性是不會改變的。尤其是我們這種經常進行視頻處理的使用人群,動輒都是十幾個小時起步,一些軟件的窗口位置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它一定會存在燒屏的風險。但是話說回來,顯示器是一臺工具,工具是用來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既然它的大尺寸和色彩呈現對于我的工作是有助的,那它就是一臺合格的工具。
總結評價最后來總結一下這款創維G9048英寸4KOLED顯示器。有人會覺得:上萬塊買一臺顯示器,沒必要!其實我以前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當我真正感受了OLED屏所呈現出的色彩之后,再去看我的老顯示器,即使心里不帶任何偏見,眼睛也已經接受不了了。我相信各位影像領域工作者、游戲愛好者、電影愛好者,當大家感受到它的色彩表現之后,應該會有同感。最后再分享一個小玩法,每次打開Pr加載文件或者渲染視頻的時候,我都會使用遙控器一鍵切換到酷開系統,找部電影先看一會,等時間差不多了再切換回電腦模式,做到真正的工作娛樂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