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46年初,山東部隊主力奔赴東北,新四軍主力北上山東,山東解放區、華中解放區合成一塊,我軍基本完成“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轉移。
10月18日—1946年1月10日,津浦路戰役,我軍在陳毅的指揮下收復鄒縣、滕縣、臨城等縣城,促成郝鵬舉起義,控制津浦線260里長的路段和臨城到棗莊的鐵路,使***迅速打通津浦路,調兵北上的計劃被迫延遲。
11月10日,渡江北上和留在華中、淮南的新四軍部隊被組建為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為政委,劉先勝任參謀長,鐘期光任政治部主任。
12月19日—12月29日,高郵戰役,華中野戰軍收復邵伯、高郵,除揚州、南通、泰州、海州、徐州等城市外,蘇中、蘇北全部解放,并與山東解放區聯成一片。
粟裕和陳毅
1946年1月7日,津浦前線部隊被組建為山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黎玉為政委,宋時輪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6月7日—6月16日,討逆戰役,山東野戰軍收復德州、泰安、膠縣、高密、棗莊、即墨、周村、張店、大汶口等城市和據點,拔除殘存的偽軍據點,使膠東、濱海解放區連成一片。
7月13日—8月30日,蘇中戰役,華中野戰軍七戰七捷:
7月13日—7月15日,宣泰(宣家堡、泰興)戰斗,我軍殲滅***軍兩個團約3000余人。7月18日—7月21日,如南戰斗,我軍消滅***軍49師近萬人,俘虜敵軍6000人;7月30日—8月3日,海安保衛戰,我軍殺傷***軍3000人,而自己僅傷亡200多人;8月10日—8月11日,李堡戰斗,我軍殲滅***軍兩個團約9000人,俘虜5000多人,而自己僅傷亡不到1000;8月21日—8月22日,丁林(丁堰、林梓)戰斗,我軍消滅***交警部隊3000多人,繳獲大量美制輕機槍、卡賓槍,第一次繳獲7輛軍用卡車;8月23日—8月27日,邵伯保衛戰,我軍殺傷***軍2000余人,自己也付出1200人傷亡的代價;8月25日—8月31日,如黃戰斗,我軍殲滅***軍99、187旅全部,79旅一個半團,160旅五個連,63旅兩個連,總計俘虜12000多人,繳獲各種炮50多門,輕重機槍600挺,步槍3500支。我軍傷亡3500多人。7月17日—7月29日,淮南戰役,我軍撤離淮南地區。
7月27日—7月28日,朝陽集戰斗,山東野戰軍全殲***軍92旅,殲滅60旅一部,共5000余人,而自己僅傷亡800人。
8月7日—8月9日,泗縣戰斗,山東野戰軍消滅桂系172師3000余人,迫使其撤離泗縣,但自己也受到重大傷亡。山東野戰軍主力8師傷亡2700余人,元氣大傷;二縱、九縱也各有數百人的傷亡。
9月13日—9月20日,兩淮(淮陰、淮安)保衛戰,我軍撤離兩淮。
10月19日—11月1日,第一次漣水保衛戰,華中野戰軍殲滅、俘虜***軍8000余人,沉重打擊74師的51、57旅。我軍也傷亡6000余人。
12月13日—12月19日,宿北戰役,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集中兵力作戰,殲滅***軍21000多人,69師師長戴之奇自斃。
12月14日—12月16日,第二次漣水保衛戰,華中野戰軍撤離漣水。
1947年1月2日—1月20日,魯南戰役,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集中兵力作戰,殲滅***軍26、51兩個整編師、一個快速縱隊共53000余人,俘虜17000余人,繳獲坦克24輛、汽車470輛、各種火炮200余門。收復嶧縣、棗莊及其以東地區,粉碎了敵人會攻臨沂、消滅華東我軍主力的計劃。
1月23日,山東軍區和華中軍區合并為華東軍區,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并為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委,陳士榘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1月23日,郝鵬舉叛變投敵。
2月6日—2月7日,討郝戰役,華東野戰軍二縱在司令員韋國清的指揮下全殲郝鵬舉部,共殲滅、俘虜敵軍5000余人。
2月12日—2月15日,臨沂戰役,華東野戰軍主動撤離臨沂,成功牽制了南線的***軍隊,為我軍在萊蕪戰役中殲滅北線的***軍隊創造了條件。
2月20日—2月23日,萊蕪戰役,華東野戰軍全殲李仙洲集團兩個軍、七個師,斃傷10000人,俘虜46805人,其中中將2人,少將7人。繳獲各種口徑炮414門,輕重機槍1869挺,長短槍15700支,炮彈、子彈30多萬發,汽車56輛及大批軍用物資。我軍犧牲1459人,負傷7007人。戰后,我軍收復周村、博山等縣城13座,控制了膠濟鐵路中段。
3月15日,蔣介石下令實施“黃河戰略”,堵住花園口黃河大堤,迫使黃河回歸山東故道。這不僅淹沒了解放區大片土地村莊,而且切斷了晉冀魯豫和山東解放區的聯系。
4月20日—4月27日,臨(沂)蒙(陰)路阻擊戰,***軍隊占領白馬關。
4月22日—4月26日,泰安戰役,華東野戰軍十縱、三縱全殲***軍第72師2萬余人,俘虜中將師長楊文泉以下11400人,繳獲105毫米榴彈炮4門,汽車40多輛。
5月13日—5月16日,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殲滅***軍整編74師及83師一個團。其中斃傷13000人,俘虜19676人,共殲滅32676人。繳獲山野炮28門、輕重迫擊炮235門、輕重機槍987挺、長短槍9828支和大量彈藥、物資。我軍陣亡2043人,負傷9300人,加上其他減員,共計傷亡12189人。
粟裕在孟良崮視察戰場
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行動。
7月,“七月分兵”,華東野戰軍兵分三路(第一路為葉陶兵團,包括第1、4縱隊;第二路為陳唐兵團,包括第3、8、10縱隊;第三路由陳毅、粟裕指揮,包括第2、6、7、9縱隊),分別進行了南麻、臨朐、濟寧、滕縣、鄒縣等戰斗,結果都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在戰斗和行軍中,華野各縱隊戰斗及非戰斗減員總數高達50000多人,是華野組建以來前所未有的損失。
7月14日—7月18日,鄒縣戰役,葉陶兵團進攻鄒縣失敗。7月14日—7月26日,滕縣戰役,葉陶兵團進攻滕縣失敗。7月16日—7月21日,濟寧戰役,陳唐兵團進攻濟寧失敗。7月18日—7月21日,南麻戰役,華野主力進攻南麻失敗。7月24日—7月30日,臨朐戰役,華野主力進攻臨朐失敗。8月3日,華東野戰軍西進的五個縱隊(第1、3、4、8、10縱隊)越過運河到達鄆城附近,與劉鄧大軍會合。
8月9日,陳毅、粟裕帶領華東野戰軍機關、六縱、特縱由膠濟路北的桓臺、廣饒地區出發,經惠民、禹城、聊城赴魯西南,與陳唐、葉陶兵團會合,成立為華東野戰軍西兵團。
9月7日—9月8日,沙土集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殲滅***軍57師師部及兩個旅,生俘師長段霖茂以下7500人,斃傷2000余人。繳獲榴彈炮、野炮、山炮20多門,輕重機槍數百挺和大量軍用物資。我軍傷亡2300人。這是華東野戰軍自轉入外線作戰以來,在不利的天候、地理條件下,調動敵人,抓住戰機打的一個殲滅戰。這一仗的勝利,改變了我軍前一段的被動局面,鼓舞了我軍的士氣,打掉了敵人的威風。
9月23日,土山集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進攻***軍11師失敗。
9月27日,華東野戰軍西兵團越過隴海鐵路南下豫皖蘇,建立新根據地。截止到11月初,我軍殲滅***地方武裝一萬多人,攻克杞縣、亳縣、永城、鄢陵、蒙城等24座縣城,重要集鎮數十處。建起25個民主縣***,在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建立了三個軍分區。豫皖蘇解放區東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成為我軍實行戰略進攻的主要戰場之一。
11月8日—11月17日,隴海路破擊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在地方民兵協助下,掀翻路軌,燒毀枕木,挖斷路基,炸毀橋梁,完全破壞了商丘至郝寨、蘭封至柳河段的鐵路。
12月13日—12月31日,平漢路破擊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和陳謝兵團聯合作戰,有力支援了大別山劉鄧大軍的行動。
12月14日—12月15日,許昌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殲滅***軍5000余人,繳獲各種火炮20多門,汽車100余輛和大量軍用物資。12月16日,金剛寺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和陳謝兵團全殲***軍第5兵團兵團部及整編第3師共9000余人。12月28日—12月31日,確山戰役,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和陳謝兵團進攻確山失敗。華東野戰軍與陳謝兵團在確山會師,標志著以大別山為中心的劉鄧大軍鄂豫皖根據地、華野的豫皖蘇根據地和陳謝兵團的鄂豫陜根據地已連成一片,勝利完成了挺進中原的戰略任務。9月—12月,膠東保衛戰,華東野戰軍東兵團總計殲滅敵軍63000余人。此后,膠東我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牢牢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9月9日—9月11日,諸城戰役,華東野戰軍東兵團2、7縱在譚震林的指揮下進攻諸城失敗。9月18日,道頭戰役,華東野戰軍東兵團9縱在許世友的指揮下殲滅***軍2300余人。10月1日,華東野戰軍東兵團2、7、9縱在朱陽會師。10月1日—10月10日,膠河戰役,華東野戰軍東兵團殲滅***軍12000余人。我軍由被動轉為主動,由分兵作戰轉為集中兵力。11月6日—11月27日,膠高追擊戰,華東野戰軍東兵團收復被***軍占領的高密等城市。12月4日—12月13日,萊陽攻堅戰,華東野戰軍東兵團收復被***軍占領兩個月的萊陽。12月19日—12月29日,萊陽保衛戰,華東野戰軍東兵團擊退***軍的進攻,使膠東的形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膠東地區除煙臺、福山、蓬萊、龍口等幾個沿海城市和青島附近地區為***軍盤踞,其余廣大地區均為我方控制,解放區聯成一片,基本恢復了9月以前的局面。1948年3月10日—3月21日,膠濟路西段戰役,華東野戰軍(由許世友指揮)攻克、收復張店、周村、鄒平、章丘、淄川、桓臺等14座城鎮,殲滅***軍38600人,而我軍傷亡僅2000多人。
4月2日—4月27日,濰縣戰役,華東野戰軍(由許世友指揮)以傷亡11000人的代價,殲滅***整編45師主力及地主武裝共46000人,俘虜45師師長陳金城以下26500人。戰后,我軍向周圍掃蕩,擴張戰果,安邱、昌樂、田馬等地敵軍非逃即降,解放了魯中地區十幾個縣、鎮,使膠東、渤海、魯中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
5月29日—7月13日,津浦路中段戰役,華東野戰軍(由許世友指揮)全殲***軍整編第12師,俘虜師長霍守義。又殲滅84師近萬人,其中俘虜161旅旅長徐曰政以下7584人。攻克泰安、兗州等津浦路中段城市,完全切斷了濟南與徐州的聯系,也切斷了華北傅作義集團與中原***軍的鐵路交通,為我***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6月17日—7月6日,豫東戰役,華東野戰軍(由粟裕指揮)和中原野戰軍聯合作戰,我軍以傷亡33000人的代價,殲敵一個兵團部、2個整編師部、4個正規旅、2個保安旅,連同阻援作戰在內,殲敵94000人。
6月17日—6月22日,開封戰役,華東野戰軍攻占開封,斃傷***軍12122人,俘虜26113人,共殲敵38235人。我軍犧牲1546人,負傷9229人,加上其他減員共11623人。開封是中原地區我軍解放的第一個省會城市。6月26日,華東野戰軍撤離開封。6月27日—7月6日,睢杞戰役,華東野戰軍消滅了區壽年兵團,打擊了黃百韜兵團,削弱了邱清泉兵團。9月16日—9月24日,濟南戰役,津浦路中段戰役,華東野戰軍(由許世友指揮)全殲***軍第2綏靖區司令部及其所屬2師、73師等10個旅、1個團,保安部隊4個旅、1個總隊。殲滅***軍共84000人,其中斃、傷22423人,俘虜王耀武等將級軍官23人。繳獲各種火炮890多門,機槍5200余挺,各式槍支48000余支,坦克和裝甲車20輛,汽車238輛,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并策動吳化文部20000多人起義。華東野戰軍在濟南戰役也付出了很大代價,總共傷亡26991人。濟南戰役后,山東境內的***殘敵受到極大震動,駐煙臺、臨沂、菏澤的***軍先后棄城逃跑,至此,山東境內除青島和魯南邊緣少數據點外,均獲得解放。濟南戰役的勝利,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戰役。人民***參戰的有華東野戰軍16個縱隊,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及魯中南、蘇北、冀魯豫等軍區部隊共60余萬人。***軍參戰的有徐州“剿總”的7個兵團、2個綏靖區、34個軍約80萬人。***以傷亡136000人的代價,殲滅***軍在長江以北的主要戰略集團,共殲滅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共555000多人。
11月6日—11月22日,第一階段,重心為碾莊圩戰役,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消滅***第7兵團,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自殺身亡。11月23日—12月17日,第二階段,重心為雙堆集戰役,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消滅***第12兵團,俘虜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杜聿明集團放棄徐州,在陳官莊被我軍包圍。1949年1月6日—1月10日,陳官莊戰役,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消滅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杜聿明被俘虜,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被擊斃,第13兵團司令官李彌逃亡和第16兵團司令員司令官孫元良僥幸逃脫。淮海戰役
1949年2月9日,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
4月20日—6月2日,渡江戰役,第三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原中原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原東北野戰軍)渡過長江,在4月23日占領南京,5月3日占領杭州,5月4日占領上饒,5月17日占領武漢,5月27日占領上海,***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