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花節是苗族特有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熱鬧非凡,也是非常講究儀式的,每逢跳花節日,苗族姑娘都盛裝打扮自己,穿上本民族特有的服飾,展現自己精湛的刺繡手藝,苗女的服裝都是自己繡的哦,真是心靈手巧,小編也想取一個苗女了。
一年一度的跳花節日,原由當地苗族群眾推舉主持人,花坡花場場地的選擇,以開闊曠野為宜。節日那天,高高的“花樹”披紅帶彩立于曠野場地中央,花樹下設方桌置放香煙、香茶、美酒、蘆笙等物品,并以花樹為中心展開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參加跳花的,不僅是當地的苗族群眾,方圓幾十里乃至百里外的以苗族為主體的各民族群眾也有不少人盛裝前來跳花、觀光。活動開始,先由有權威的苗族寨老或主持人發起敬賓酒,然后由中年人開場,吹奏起喜悅歡快的蘆笙舞曲,若干青年人跟隨,圍著象征團結、繁榮、吉祥的花樹繞圈蹁躚起舞。這些多式多樣的花坡舞和歡快的蘆笙舞曲,非常傳神,有的情緒熱烈,節奏明快,舞姿矯健,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給人一種美妙的感覺;有的節奏舒緩,如涓涓細流,給人喜悅歡慶臥氣氛。自古以來,苗族人民就用這種吹蘆笙伴跳舞來娛樂歡慶。不論是何種花坡舞和蘆笙舞曲,既給人以一定的紉一的民族特色,又給人以不同的內容和風格,充分體現了苗族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智慧,展示出勤勞、善良和勇敢的民族本色。對年輕的蘆笙手來說,吹奏好各種蘆笙舞曲,又跳出動人的舞步,也是在跳花場上表現自己才華的大好機會;吹奏動聽,舞姿美妙,不但能博得大家的喝彩,而且會獲得姑娘們的傾慕。蘆笙舞入場繞入稱為“上花”,下場繞出稱為“下花”。跳完一曲后休息,由主持人斟酒倒茶慰勉。一轉次結束后,另一批接著入場吹奏舞蹈,直至日暮盡興,方始收場。舞蹈吹奏之時,周圍站滿盛裝的圍觀人群,特別是苗族姑娘,她們身著鮮艷美麗的本族服飾,撐著花傘簇擁在一起,邊欣賞邊等待心愛的小伙子到來。小伙子們衣著整潔,精神抖擻,一幫幫,拉著二胡、吹著笛子、口琴或木葉,在姑娘群中往來穿行,仔細尋覓自己心愛的姑娘。苗族青年談愛的方式,大多先以對歌訴說自己的家世、條件和對美好生活的要求、向往,進而以情歌訴說相互間愛慕之情。雙方滿意后,就攜手到林蔭處密談,或到熱鬧之處游玩,以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每逢跳花節日,苗族姑娘都盛裝打扮自己。在跳花場上,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比一個打扮得漂亮,并從打扮上可看到各自刺繡手藝的精絕,雙手的靈巧。因而跳花節似薩是苗族服飾的展覽,也可說是服飾的大競賽。織金苗族的服飾,按支系不同而又各具特色。有的以靛青色為底,配以白色花紋和精美的彩色蠟染,挑花刺繡圖案,整個服飾顯得富麗和諧而沉穩;有的則以白底配青色或彩色蠟染圖案,再配以挑、刺、繡圖案,給人以樸實明快、素雅大方的印象。苗族服飾,多姿多彩,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圖案和式樣,都代表一定的歷史,有一定的生活內容,多為本民族故鄉田園、遷徙歷史及生產生活、審美意識的記錄和體現,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民族特色的重要標志。在跳花節,除了以花樹為中心的“上花”“下花”活動外,還另擇地分別舉行斗牛、賽馬、摔跤、射弩、吹嗩吶等民族傳統活動,供各民族愛好者觀賞。在織金,比較大型的跳花節日,有青山羊場的谷花節,不但白天活動,晚上還要舉行篝火晚會,非常熱鬧。織金縣境內的苗族跳花節,活動地點近20個,其中規模最大的當數珠藏鎮青山羊場的谷花節農歷7月13日后的第一個羊日、龍場鎮箐腳的“2月18坡”、化起鎮大山村與龍場鎮營昌、以支兩村交界處的苗族端午坡,每年參與活動的人數均上萬;其次有官寨苗族鄉的烏家山花坡(農歷2月11日)、城關鎮乎寨花坡(3月羊日)、上坪寨鄉花坡(1月4日)、少普鄉海步花坡等,這些花坡花場,每逢節日,均有數干人參加。近10年來,苗族人民群眾的跳花節,都得到縣民委和當地***的支持,文化部門派人參與表演,商業部門和個體商業者前往進行物資交流,有的大花場還因此形成大牲畜交易市場。這些,既豐富了各民族的民間文化活動,又促進了商品流通,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團結。
總結:現在大家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了,比如跳花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大家其樂融融的一起參加,與其說節日,不如說是一場盛大的活動聚會,應該非常有意思吧。
你可能喜歡:傣族傳統節日開門節和關門節的民俗風情蒙古族的傳統節日白月的起源及風俗習慣日本傳統節日偶人節女孩子的節日漁獵民族赫哲族的鹿神節起源及文化意義中國傳統節日寒衣節的來歷與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