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背后#“躺平”背后是什么
“武漢戰疫”取得偉大性勝利以后,我們開始實行“動態清零”政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在一波波的疫情中,我們以“生命至上”’的高度責任感,向人類歷史交了一份充滿溫情和理智的答卷。
我們為什么要實行“動態清零”?一是我們的醫療條件并不完善,如果不及時切斷傳染源,醫療系統無法承受。二是新冠病毒及其變異,并非是所謂的大號流感,迄今為止沒有一位負責任的傳染病毒專家認為它是大號流感!西方發達國家有著遠非我們可以比擬的醫療系統,但死亡率說明了真相。三是民族心理,“人命關天”,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構成了淵源流長中華文明的內涵。
但阻止我們“動態清零”的力量并不小。歸納起來:就是病毒毒性已經不大了,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已經不管了,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再限制自由,再來給生活制造不便,我們也可以學去“躺平”。
目前,無癥狀感染者、輕癥居多,似乎的確毒性減輕。但同時,我們要看到傳染的速度以及中國人口的基數。生命是不能用死亡的百分率來忽略和輕易地去省略。目前的死亡率背后都是數百萬家庭的災難,再小的后遺癥都是無數家庭的悲劇。最關鍵的是,實踐證明,我們能夠做到“生命至上”,我們用三年的不懈實踐。證明了“動態清零”政策是切實可行的,既守護了生命,也實現了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經濟正增長,創造了世界奇跡。
我們能夠做到“動態清零”,那為什么要去學習別人不成功的做法,去造成大量的生命死亡和社會情感的傷痛,去給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帶來傷害?
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是因為中國人有情、有愛、有數千年的文明傳承,懂得“克己”,懂得“尊重別人”,懂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懂得“顧全大局”和“大義”,懂得“舍己為人”,懂得“奮不顧身”!
“躺平”,意味著傷害!這并不是中國人對生命的態度和情感,但這種思想為什么會冒出?
一是情緒的發泄。長久的封控,緊張焦慮的情緒,讓我們變得脆弱。但情緒發泄并非來源于良善的本心,只是一時的宣泄,有效的心理疏導能化解這一情緒,廣大醫護、防控人員、志愿者們的勇敢逆行,全國人民的聲援,會讓壓抑情緒變為正能量釋放,激蕩起每名中國人內在的家國情愫。
二是網絡信息的影響。網絡也成為人們精神載體的一部分,但細思極恐:我們網絡世界的主流平臺是什么?他們背后的資本是什么?每一件網絡事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眾多的網絡事件不斷發酵的指向是什么?網絡信息給我們“三觀”造成什么樣的沖擊?
三是資本的直接影響。形形***的公司文化和形形***的公司內部培訓。他們員工灌輸了什么思想?
四是西方輿論的影響。有的人一直把西方當神話,當燈塔,以西方文明為標準,認為我們是“土”了。但不管他們多“洋”,我們多“土”,總歸是水土不服。他們再“洋”,也不能漠視人的生命,他們當中的精致利己主義、物質主義、金錢至上者、寡情無義者終究不會在中國有市場。
“躺平”背后,其實并沒有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