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鸚鵡出現在水族界將近25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里,以其特有的體型丶嘴型丶顏色以及活潑丶強健丶可親的特效,使得血音無在觀賞魚界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相當高的普及率。而隨著血鸚鵡在水族箱中出現的頻率增加,原本的特質卻被更進一步的要求強化,以改良出體態更短,體型更大,體色更紅而最嘴部更奇特的血鸚鵡。
然而,在這林林總總的外表體態中,顏色的鮮艷與否,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
如何讓水族箱中的血鸚鵡有鮮艷的顏色一直都是鸚鵡玩家們不變的話題。
血鸚鵡的體色會因為先天的遺傳不同以及后天飼養的管理方式而有所差別。比如因人工色素注射所帶來的顏色,很容易就會被魚兒代謝掉。
而在保證魚體健康的情況下,從喂食和水質管理上讓魚體激發魚體原有的色素細胞,以此來達到揚色的目的,才是最正確的辦法。
發色的前提:魚體的健康
首先我們要知道,魚兒的顏色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魚體的健康狀況丶性成熟度丶心理狀況和水質環境等因素而有所變化。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健康情況。
一般來說,魚兒在健康的時候才會有能量花費在展示顏色上。所以不健康的魚兒往往顏色不是那么的好。我們在想要鸚鵡魚發色之前,一定要主要觀察魚體健康再做下一步。
鸚鵡發色的飼養管理:
有了健康的鸚鵡魚,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水質環境。(如一般在28°C的環境下,成長魚兒成色一般比較短)其它如酸堿值(適宜水質微酸性),水的軟硬以及溶氧量都是需要配合的因素。
它們也會隨著外界光線顏色變化,魚缸的顏色最好是深顏色的,以黑色和深藍色為第一選擇,(缸底和背景)。還有的就是燈光了,選擇紅魚不紅水的燈光。這樣才會讓魚兒紅的更加艷麗。
飼料的選擇:
都說魚兒好的顏色是吃出來的,血鸚鵡也不例外。鸚鵡是雜食性但是對蛋白質以及脂肪需求較高的魚類。在活餌方面以豐年蝦丶水虱以及無節幼蟲這些可以為主食。
而好的飼料在發色方面,一般需要含有胡蘿卜素丶蝦紅素這一類揚色物質。另外由于其雜食性的食性,營養均衡也是特別重要,可以在餌料以及成品飼料混合喂。
其實,只要管理好每一個飼養細節。要養出一缸好的血鸚鵡并非難事。
謝謝大家閱讀,更多需要了解可以關注加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