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紫竹高效豐產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肥城丘明湖竹園種質資源引種與選育(31740001)。
張忠峰等
世界上現有竹子種類1000多種,而分布在我國的竹子種類就有500多種,可見我國是一個竹子大國。我國竹子栽培歷史悠久,商朝時期已經有了關于竹子的文字記載,同時我國也是開發利用竹子資源最早的國家,如《尚書》中就有揚州盛產竹材、竹器的記載。另外,竹子躋身“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列,被世人所喜愛,也是我國傳統園林造景中必不可少的園林綠化材料。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所處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在城市化進程中更加重視環境的綠化。紫竹又名烏竹、黑竹,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新稈綠色,二年生稈漸變為紫黑色,抗旱性較強,耐低溫。紫竹作為園林綠化的優質竹種,因其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從原產地引種至其他地區進行種植。但是,紫竹在被引種地區種植時,由于技術經驗不足,常常出現竹林生長緩慢、竹子成活率低、母竹見風易倒、葉片枯黃、竹稈細弱、出筍率低等情況,同時這種情況也為紫竹種植戶帶來經濟損失。為此,本文結合自身種植經驗,在總結前人種植技術的基礎上,從品種選擇、選地整地、合理栽植、肥水管理、林地管護、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紫竹高效豐產栽培技術,以期為紫竹豐產高效栽培提供參考。
1品種選擇
當前,可供觀賞、園林綠化用的紫竹栽培品種主要有當年紫、三年紫、紫竹1號、紫竹2號等。其中,當年紫新竹在栽培后第1年的秋季就會有4/5的紫黑色細斑點,次年年底基本上全部變成紫黑色,第1年底或次年即可采伐利用,具有采伐期早、采伐次數多的特點。三年紫一般在栽培3~4年才能大部分呈紫黑色,利用周期較當年紫短。紫竹1號是較好的觀賞竹,亦可用于***工藝品及樂器等。紫竹2號竹稈可高達4~8m,個別達到10m左右,直徑5cm左右,1年以后竹稈逐漸出現紫斑,之后全部變為紫黑色,是栽培較多的觀賞用竹。
2選地整地
紫竹耐寒性強,但喜溫暖濕潤氣候,適宜在年均溫10~18℃、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mm的酸性土壤中生長。紫竹喜肥,對土壤要求較為嚴格,因而在選擇紫竹造林地時,應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的山丘、谷坡或緩坡地種植。土壤以土層深厚、養分豐富、呈微酸性或中性為宜,對于不適宜的種植地土壤可以進行改良。對堿性沙壤土的改良***為施用基肥45t/hm2、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1800kg/hm2、***亞鐵1500kg/hm2,可降低土壤pH值約1個單位。為了提高紫竹成活率和后期出筍量,在栽植前進行整地,深翻土壤25cm以上,再進行帶狀整地,帶寬1.3~1.5m,挖40cm×70cm×50cm的栽培槽。
3合理栽植
優良的母竹是提高成活率、培育整齊竹林的前提,因而應做好母竹的選擇工作。母竹選擇的標準:一至二年生、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側芽多且飽滿、胸徑2~3cm的新竹。挖取母竹關鍵是防止損傷稈基芽眼,須根應盡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撕裂稈柄、稈基,應盡可能多帶宿土。母竹挖起后,在竹稈1.0~1.5m處斜行切斷。按照密植叢栽法進行移栽,種植密度為1400~1700株/hm2,每叢2~3株。移栽前將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施入栽培槽內,每槽施4~8kg,覆蓋一層碎土,再將母竹放置于栽培槽內。覆土時要保證苗干中間高、四周低、栽培槽外圍高,邊填土邊踩實,這樣母竹因地勢高不易積水爛根,四周低便于蓄水防旱,栽培槽外圍高可以防止槽內水土流失。
4肥水管理
紫竹移栽后若遇干旱天氣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若遇連陰雨天氣要及時排水,防止紫竹爛根。
第1年竹子移栽成活后每個栽培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0.15kg。第2年在出筍前30~40d每個栽培槽內追施尿素0.15kg,生長盛期每個栽培槽追施尿素0.2kg,竹子行鞭時每個栽培槽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0.3kg;入冬以后每個栽培槽應追施有機肥10kg,施肥后翻地1次,以促進竹鞭的生長。第3年在出筍前30~40d在每個栽培槽內追施尿素0.25kg,竹筍旺盛生長期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15-15)0.4kg。
5林地管護
除合理施肥澆水外,還要進行其他方面的管護工作,比如為幼林地架設支架,可有效防止大風吹倒竹稈或致使竹稈生長混亂。合理整枝,在新竹展葉后及時剪(打)去下部3~6盤枝條并疏除部分過密枝,使枝下高保持為1.5~2.0m,利于通風通光,防雪壓、防藤纏,促使竹稈通直和迅速變黑。在大雪天氣應及時人工搖雪,防止大雪壓倒竹稈。發現雜草,及時拔除,避免其與竹子根系競爭養分。同時,要做好日常看護工作,防止牛、羊等家畜進入林地,以免造成破壞。經過仔細看護的紫竹林地,一般都能夠取得“一年成活、二年行鞭、三年成筍成林成材、四至五年收益、十年豐產穩產”的效果。
紫竹出筍后,管理不當容易出現退筍現象,嚴重影響出筍率和后期竹林長勢。退筍的主要原因有病害、蟲害、受傷、營養供應不足及干旱逆境脅迫等。為減少退筍現象,應及時進行打筍和疏筍,以保證竹筍的質量和新鮮程度,調節竹林的營養分配,為其他竹筍提供足夠的養分供給。具體***:挖除發育遲緩的竹筍和生長高度在30cm以下的竹筍,同時在出筍時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竹筍進行定向保留。另外,要加強肥水管理,保證養分供給,適時進行病蟲害防治,減少病蟲危害。
6病蟲害防治
紫竹生育期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病蟲害防治,堅持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紫竹病害主要有叢枝病、煤污病、枯梢病等,地下害蟲主要有金龜子、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地上害蟲主要有竹筍夜蛾、筍泉蠅、蚜蟲、介殼蟲、竹螟、株卵圓蝽、刺蛾等。
叢枝病在發病初期只有少數枝條發病,后期擴展全株,其防治***:及時去除病株,定期壓土施肥,促發新根。枯梢病主要危害新竹,發病輕者出現枝條死亡的情況,發病重者全株死亡,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5~7d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效果較好。煤污病的病菌為真菌,其主要以蚜蟲、介殼蟲等昆蟲的分泌物為營養來源,發病后會減弱葉片的光合作用。預防煤污病應及時砍伐部分竹子,保證竹林通風透光,降低林內郁閉度,增強紫竹抗病性,同時積極進行蚜蟲防治,減少傳染源。
防治地下害蟲,應在紫竹移栽前進行,可用觸殺型農藥和熏蒸型農藥拌豆粕后均勻撒于表土上,再翻入土中進行防治。若出苗后發現地下害蟲,可用50%可濕性敵百蟲1000~1500倍液灌根。對于蚜蟲和介殼蟲的防治,可用樂果3000倍液進行防治。對于筍泉蠅發生的林地,可在成蟲發生階段用敵敵畏煙劑進行熏殺,用量為10kg/hm2。防治介殼蟲,可用馬拉松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每3~5d防治1次,連續2~3次,效果較好。此外,也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害蟲,如用蘇云金桿菌防治食葉害蟲,用赤眼蜂防治竹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