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路步行街西起人民大街,東至東二條街,北起黃河路,南至珠江路,靠近長春站,是長春的一條百年老街。
長江路始建于1908年,原名“橫四街”,1923年(滿鐵附屬地時期)更名為“吉野町”,1946年7月***統治時期改名為“長江路”用祖國第一大江的名字命名而沿用至今。是長春市最早形成的老商業街之一,具有濃厚的歷史和商業文化底蘊,曾經被稱為長春三條“購物金項鏈”之一。
建設長江路步行街是2002年長春市***為民辦的12件實事之一。步行街由“一橫三縱,三個廣場”組成,三條橫街分別為:人民大街東胡同,長122米,寬11.5米;東一條胡同,長151米,寬20米;市場胡同,長188米,寬12.5米。三個廣場分別為長春科技城廣場、長春金座廣場、長春銀座廣場,總面積1.2萬平方米。長江路步行街屬仿歐建筑,風格別致,材質精良。是購物、休閑、餐飲、娛樂、商品展覽的絕佳場所,堪稱長春一景。
這條不長的小街擁有三家美食廣場,云集了各式各樣的小吃店,有東北特色餃子館、沙縣小吃、成都冒菜、三杯雞米飯、糕點店以及各種面食餐館,午后陽光正足,飯口過后店員們走出餐館,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互問著當天店里的生意情況。
街內還擁有寵物用品批發商店、花鳥魚寵物市場、眼鏡店、電子用品商店、皮具攤位等,為附近的用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由于靠近火車站,坐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步行街內也有多家東北特產商店,路過的游客都會走進去瞧一瞧、挑一挑,一手提著背包一手翻看商品,最后選定兩件心儀的特產帶走。
步行街內還擁有售賣蒙古族特色牛肉干、奶制品,哈爾濱紅腸等地方特產的攤位,各種食品一排排擺放好,供過往的顧客挑選。在這里你還能看到勾起眾多回憶的“大鐵鍋炒瓜子”,不同火候的瓜子炒好后放在鐵盤中,旁邊還伴有一盤花生,走過路過的人都會買上幾斤回家,在茶余飯后與家人閑談間嗑上一把。也有顧客拿到瓜子后迫不及待地打開袋子邊走邊吃,小心翼翼地將嗑下來的皮捧在手里。最有特點的是,這里匯集了很多的街邊小吃攤位,“網紅”烤面筋,巨型大肉串,東北特色烤冷面、手抓餅,“比臉還大的魷魚”,以及最難忘的東北飯包,地方特色與網絡熱詞的深度融合,也讓長江路步行街成為一條接地氣的小吃街。
站在東二條街與勝利大街交會處的街頭,便能看到長江路步行街的黃色石碑,陽光穿過一旁鏤空的正方體,三三兩兩投在地上,就似這四通八達的步行街,看似出口繁多、不受拘束,商鋪眾多,但又被這一街道包含其中。旁邊有一座老人的雕像,老人頭戴棉帽,身著厚重的棉衣,手捧一條剛剛打撈上來的大魚,腳旁放著捕魚的工具,將東北冬捕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街內還有孩子們玩冰車的銅像,兩個孩子你追我趕臉上蕩漾著笑容,幸福溢于言表。銅像另一邊便是以棕黃色暖色為主體的偽滿建筑,窗戶偏小而細長,玻璃以小塊拼接方式嵌在窗戶上。墻體上多出現半圓或圓形裝飾,讓建筑線條不再硬朗,給人一種柔和感。小小的窗戶、緩和的流線、半圓的窗戶恍惚間仿佛穿越回百年前,回到民國時期。這一扇扇小窗好似佇立墻邊的佳人,望向來來往往的路人,講述著長江路的百年歷史。
漫步長江路步行街,感受著時代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側耳傾聽長春這座老城的記憶。(郭明彤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