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云淡,歡迎關注槐序~
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亦有最精美的配圖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摘自陸游《示兒》
這首《示兒》是陸游86歲過世前,寫給自己兒子的,名垂千古,至今讀來,仍覺有一種悲愴的力量。
比起南宋朝廷的軟弱無能,陸游這首臨終絕筆彰顯了文人的氣節。
縱觀陸游這一生,自童年開始至飲憾而終,滿身都是傳奇故事,每每讀來都拍案驚絕,同時又忍不住黯然神傷。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擄走徽欽二帝,靖康之恥,永載史冊。
同年5月,康王趙構繼位,北宋167年的統治正式宣告結束。
而這一年,陸游剛兩歲。
生于亂世,家國飄搖,所以陸游自小就有匡扶社稷的理想。眾所周知的是,陸游是個文人,在詩詞上的造詣非常高,但其實陸游的“武功”非常厲害:
幽人枕寶劍,殷殷夜有聲。
人言劍化龍,直恐興風霆;
不然憤狂虜,慨然思遐征。
——摘自陸游《寶劍吟》
陸游一生習劍40載,可縱馬馳騁沙場,仗器殺敵。還有更厲害的是,武松打虎的軼事被傳頌千年,但很少有人知道,陸游也打過虎,并且還不是一只。
“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至今傳軍中,尚媿壯士顏”
——摘自陸游《懷昔》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今年摧頹最堪笑,華發蒼顏羞自照”
——摘自陸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陸游打虎的事,在軍營中流傳頗廣,可見陸游是個猛人。
陸游唯一的軟弱之處就是感情上,這也是他一生的痛,年近古稀還作詩悵懷: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這首詩是陸游75歲的時候復游沈園時所作,憶起前妻唐婉,心中滿是傷感。44年前也是在這里,落榜歸來的陸游坐在亭子中飲酒消愁,迎面走來唐婉和她的丈夫趙士程。
一個是昔日摯愛的戀人,一個是自己的好友。
短暫的寒暄后,唐婉敬了陸游一杯酒,之后又是匆匆地告別。離園時,唐婉差人為陸游送來飯菜,于是傷心不已的陸游在沈園的墻壁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但讓陸游沒想到的是,與唐婉的這一別,便是永別。
次年春,唐婉再游沈園,看見這首詩時淚灑香腮,也附上了一首《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同年冬,唐婉因思成疾,郁郁而終,芳年28歲。
19歲,陸游與16歲的唐婉成婚,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奈何陸母不喜唐婉,認為他們夫妻感情太好會影響陸游的仕途,于是著人卜了一卦,以八字不合為由,逼著陸游寫下了休書。
離婚以后,陸游將唐婉藏于深巷,不忍分離。唐婉家族也算望族,被休妻后顏面上掛不住,便指婚給對陸游才華頗為仰慕的趙士程。
一段美好浪漫的姻緣,就這樣破碎而終。
陸游這一生,有很多詩都是緬懷唐婉的,曾經他許了她一生,她走后,他用一生來承擔這份愧疚。
最重要的是,陸游這一生并未得志,壯年時做官未得到重用,不惑之年后幾度被罷官閑居,晚年回朝編修國史。
所以在他75歲這年,寫下了一首詩警示自己的兒子,不要荒廢時光,凡事要親力親為才能得到經驗。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是陸游用畢生的經歷和智慧攢寫而成,把一生做人的學問都寫進其中,所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每一句都是警世名言。
一位75歲的老人回顧自己的過去,有太多大好時光都被無端蹉跎,心中的未竟之志尚未實現,轉眼就是耄耋之年。
書本上學來的,終究只是理論,盡信書不如無書,必須要付諸實踐,才能更深地認識。
年輕人總是好高騖遠,包括我們自己也一樣,不懂得積累和沉淀,往往把事情都想得很美好,等做起來方覺得天差地別。
謹以陸翁這首詩自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