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也許你不會信。
但Sir說的,確實是真人真事。
昨天,有一個導演過生日。
轉發353,評論336,點贊531,這數據,嘖嘖嘖,不及今天任何一個流量小生的零頭。
再看一眼名字,難怪了。
蕭鋒。
蕭鋒是誰?
他其實不是泛泛之輩。
電影拍過不少,像是《孫文少年行》《背水一戰》《5顆子彈》等等,都是獲過國內電影獎的作品。
楊冪還沒火時,就拍過他的電視劇《大秦直道》。
那時大冪冪的臉還沒現在那么尖
潘粵明、李小璐還年輕時,他們跟蕭鋒也合作過一部《青春的童話》,堪稱當年戀愛手冊。
這幾年,我們幾乎沒怎么聽到他的名字。
如今他的回歸,要從一部叫《大轟炸》的作品說起。
這可能是蕭鋒職業生涯至今“最愛”,也“最恨”的作品。
最愛在于它的“空前”。
從臺前幕后的組合看,這片對標的應該是戰爭版《建國大業》。
演員陣容簡直可怕:
國際演員,包括但不限于:布魯斯·威利斯、宋承憲、艾德里安·布洛迪,這幾位,隨便一個拎出來都是一部電影的絕對主演。
國內,一舉拿下謝霆鋒、劉燁、陳偉霆、任達華、胡兵、馮遠征、范偉……他們,幾乎是國內男演員各年齡段佼佼者。
還請來梅爾·吉布森擔任《大轟炸》外方藝術總監。
種種手筆,可見投資方和導演都有著把這部電影打造成好萊塢大片的雄心。
但也是《大轟炸》,讓蕭鋒苦不堪言。
電影原定2015年,反法西斯70周年上映。直到去年,72周年了,還沒動靜。
Sir翻了下豆瓣最新上映日期,2019年。
《大轟炸》2011年1月就正式開機,當時名字還叫《重慶大轟炸》。
一部電影從開拍到***,花了八年。
在蕭鋒最新發布的微博,他用了一個詞語形容這八年:
九死一生。
蕭鋒和他的《大轟炸》經歷的,其實也是今天國內影視亂像的一部分縮影。
承接項目,碼好盤子,演員有了,宣傳做了,甚至砸下的錢,也是幾百萬上億,突然,投資方撤資。
你繼不繼續。
繼續,錢從哪來?
放棄,那砸下去的錢怎么辦。
《大轟炸》最困難的時候,據蕭鋒透露,一千多人劇組就剩下一萬五千元人民幣撐著,主角布魯斯·威利斯從美國飛寧波,連***定金都付不了。
在***這部電影的過程中,蕭鋒幾乎成為一名“***理財人員”,前后歷經融資借款、抵押貸款、股票清倉等等耗盡一系列程序,最終,用他的話說,成功成為“中國最窮導演”。
賬戶余額:1516元。
2015年的拍攝,如同坐過山車起起落落,數度面對資方停止投資而瀕臨絕境,自己曾憑一己之力買下兩輛十輪卡當道具。
搭建主場景朝天門碼頭之時,投資方再次停止投資使數百名置景工人無法開工,并不富裕的我不顧一切用自己的積蓄存款頂了上去。
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年春節過得是從未有過的悲壯!
在對這段故事的資料了解中,一個名字與《大轟炸》聯系在一起。
施建祥。
中間黑衣服的那位
他是《大轟炸》原總制片人。
2015年,施建祥代表中國實力民企快鹿集團,表示要帶著《大轟炸》***團隊進軍好萊塢。
口氣杠杠的:
即將上映的《大轟炸》是快鹿投資集團斥資3.5億元人民幣與中影集團攜手打造,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10周年暨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影片。
該片采用了全線奧斯卡獲獎班***作,并邀請了著名電影人鮑德熹作為該片的攝影指導及后期視覺合成工作。
這一年,施建祥帶著《大轟炸》輾轉各地,賺足面子。
他稱《大轟炸》是斥資3億、宣發1億,且“上不封頂”;金雞百花電影節,他“順便”透露《大轟炸》已拍攝完80%戲份。
后來呢?
沒有后來。
同年三月,施建祥和他的快鹿集團因《葉問3》票房造假(買票房),被通報處理。
——沒記錯的話,這是史上首宗官方認定的票房作假。
這一棒不僅讓《葉問3》票房近乎腰斬,也把快鹿集團打入逆境,而施先生,則遠走加拿大了。
好啊,那吹過的牛逼呢,誰來實現。
當時,快鹿集團號稱出資60億,參與投資或發行20多部影視作品。
這些作品,突然都成為“棄嬰”。
運氣好的,找到接盤俠。
像《夏有喬木雅望天堂》有兩大流量小生打底,青春愛情,性價比高,不難找到下家。
質量就不用Sir說了
運氣不好,性價比不高的,只能一直這么爛尾下去。
比如這部奇幻、冒險、動作的《日月人魚》。
而像《大轟炸》,靠著導演砸鍋賣鐵撐到現在,與快鹿集團已經無任何瓜葛,但在市場,依然有可能被人戴著有色眼鏡去看這部電影。
中國電影剛剛熱起來的十多年前,Sir記得臺灣朱延平導演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臺灣導演都是賣房子拍電影的(比如魏德圣),內地導演是拍完電影買房子。
呵呵,什么時候,我們也向臺灣看齊了。
如果說臺灣導演難是因為市場太小,不受資本青睞;那今天內地導演的難,則是市場太大,被資本過分錯愛。
其實殊途同歸。
甚至某時候,陷阱比絕境更危險。
因為陷阱的迷惑性。
上周,一部由余男,任達華主演的新片,《西北風云》上映。
這本是一部平平無奇的爛片,但因為“導演”發聲,讓它在圈內產生不小震動。
導演不是讓我們去看,是讓我們不去看。
他說,給自己作品打一顆星,真不是謙虛,是真的爛。
這篇文章被發在豆瓣,知乎,甚至公號上。
一部電影,尤其是處女作,往往被視為導演的孩子。一個父母怎么會嫌棄自己的孩子“丑”呢。
事實只有一個——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
從導演黃璜的自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西北風云》的愛。
因為沖著想在“30歲之前有自己作品”的執念,他根據資方意愿修改劇本,不拿導演費用(代之于票房分成),甚至在其他人提醒制片可能不***的時候,仍一腳踩進去。
一踩,果然是個坑。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太眼熟了。
開拍不到20天,劇組被掏空。
制片人說投資方只給了三分之一的拍攝款,投資方那邊懷疑制片人從中貪墨。
兩方各執一詞,最終,投資方自己撤掉制片人,換上一位“聽說你是香港來的,就問你認不認識成龍”的制片人。
在這波“胡鬧”下,女主、攝影師、錄音一一被攆走。
拍攝少了十天,還只留下一個女主替身。
這事別說年輕導演,一個成熟導演也不可能做到
不得已,劇組散伙時,片子未完成。
但就是這么一個“估計連技術審核都過不去”的片子,多年后,竟然上映了。
可想而知,這孩子經歷怎樣的整容。
可想而知,黃璜不想承認這是他的孩子。
黃璜文章出來后,片方很快回應,對融資詐騙指控堅決否認,怒斥導演“白眼狼”。
真相是?
本來知乎黃璜還有一篇再回應文章。
但再點進去,已經找不到。
Sir隨手一翻,三個月前,黃璜還關注了這么一個話題。
呵呵。
不說了。
官方統計,現在一年,中國電影產量接近千部,但能上映的,僅一半左右。
另一半去哪了。
你信不信有的電影還沒上映就賺錢了,你信不信有的電影還只是一個PPT,就能賺錢了。
曾為《百鳥朝鳳》下跪,制片人方勵在一次論壇中透露:
所以為什么很多電影賠錢了,但他還在賺錢?因為他賺的是后面忽悠來的錢……電影好不好他不管,他就要那個名,這樣就可以跟后面的出資人講故事,然后拿后面的錢付前面的。
這就是今天一些資本對中國電影的***。
干預創作,這還是品質的堅持和妥協,更兇殘的,是把電影當作純忽悠的誘餌。
它收割的不是觀眾,它收割的是同樣淌血但更盲目的資本。
說回《大轟炸》這件事。
蕭鋒和黃璜相比之下,他還是“幸運”的。
他到底還是愛《大轟炸》的。
決定咬著牙把盤接下來后,2017年,這部電影終于***完成。
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終,他牢牢把這個項目握在手里。
當有新的資本要求出讓版權時,他都拒絕了,堅持以自己想法拍完,并“在***水準上沒有半點降格”。
但,《大轟炸》上映后,能不能讓他的腰桿挺到終點,目前,一切未知。
最后,在蕭鋒和黃璜這兩封信中,Sir想提及兩句話。
這兩句話,都像凄厲的吶喊。
一句來自蕭鋒:
并不富裕的我不顧一切用自己的多年積蓄頂了上去。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年春節過得是從未有過的悲壯!
一句來自黃璜:
選擇藝術,就是選擇了弱者的定位,是弱者的生活方式。只能希望用藝術去啟迪強者……
這兩句又都帶著反勵志的骨氣。
它承認錢的重要性,但也明確宣告電影不是拜金主義的游戲。
它承認錢可以收買很多,比如那個,那個,還有那個……
但至少在我這——
電影才是老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期待它有上映的那一天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