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茶拼音WǔYuèChá
別號五味葉(《生草酒性備要》),五味菜(《嶺南采茶錄》),酸味樹(《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根源《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根源為大戟科植被仲夏茶的根、葉、果。根、葉終年可采;果夏季秋季采收。
原樣式灌木叢或小灌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幼枝有鮮明的皮孔。葉革質,有光彩,倒卵狀長圓形,長7~14厘米,兩面均無毛;側脈7~11對;葉柄長6~8毫米,略被柔毛.花小,單生,無花瓣,牝牡異株;雄花絮為頂生或側生的穗狀花絮,具少量分枝,長6~12厘米;萼4淺裂;雄蕊3;雌花絮總狀,長5~12厘米,出生于分枝頂部;萼片綠色,淺杯狀:子房1室,花柱3。核果近球狀,徑約8毫米,赤色。干后略扁,具皺紋?;ü谙摹⑶?。
生境分部出生于疏林或密林中。散布廣東至云南各地。
性味酸,平。
①《生草酒性備孌》:"味酸,性平。"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味酸,性溫。"
功效主治生津止渴,活血,解毒。治咳嗽口渴,跌打傷害,瘡毒。
①《生草酒性備要》:"止渴,止渴。洗瘡亦可。"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抑制,止瀉,止渴生津,行氣活血。治津液少,消化不良,跌打傷害。"
③《廣西藥植名錄》:"葉:解毒,治惡性楊梅。"
④《廣西植被名錄》:"葉:治赤子頭瘡。"
用法用量口服:煎湯,0.5~1兩。突矬:煎干洗。
節錄《國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