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革”部的五個漢字:“[革叕]、鞌、?、?、鞈”。這五個字在現代漢語都不是常用字,且“革”部57個漢字大多是形聲字,因此本課內容仍然枯燥。五個字的詳情如下:
1、[革叕]。讀zhuó。《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革叕],車具也。從革,叕聲?!毙温曌?。本義是車具。《字匯·革部》:“[革叕],車上具?!笨隙ㄊ擒嚲?,但具體是指什么車具,暫無定論,從“叕”字分析,應當是指車上用以聯綴之物。
注意,這個字在字形上,容易與“輟”混淆。
“[革叕]”的小篆寫法如圖:
([革叕]的小篆寫法)
2、鞌。讀ān。《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鞌,馬鞁具也。從革,從安?!痹S慎認為是會意字。實際上,鞌既是形聲字又是會意字,同“鞍”。本義是馬鞍?!队衿じ锊俊罚骸办?,亦作鞍?!薄都本推奉佔ⅲ骸鞍八员获R,取其安也。”“鞍”之所以有個“安”,是因為有了“鞍”之后,人在馬上就“安定”了?!墩f文解字》沒有收“鞍”,“鞌”同“鞍”。
(馬鞍)
“鞌”的小篆寫法如圖:
(鞌的小篆寫法)
3、?。讀音有兩個:
(一)ró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給了的解釋是:“?,鞌毳飾也。從革,茸聲。”形聲字。本義是覆于鞍上作裝飾用的細毛毯。徐鍇《說文系傳》:“《西京雜記》:‘馬或以罽(jì)為飾?!泵鞣揭灾恰锻ㄑ拧て饔谩罚骸??,鞍上罽也。?即茸?,鞍毳飾也。”
(?)
晉傅玄《良馬賦》:“金羈在首,發以明珂,鏤鞍采?,織勒含華。”全部是對馬的贊揚。
又指皮革?!队衿じ锊俊罚骸?,革也。”
(二)rǒng。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毛隼]”即“氄”?!都崱つ[韻》:“[毛隼],《說文》:‘毛盛也。’或作氄、??!?/p>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4、?。讀音有兩個:
(一)ti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鞌飾。從革,占聲?!毙温曌?。本義是馬鞍的裝飾?!墩f郛》卷三十六引李京《云南志略·諸夷風俗》:“(白人語)鞍?曰悼(障)泥?!币簿褪钦f,?指的是馬鞍的裝飾,墊在馬鞍下面,垂于馬背兩旁以擋泥土。就是“障泥”。
(障泥的位置)
《三國志平話》卷下:“卻說騎馬夾間,曹公用鞍?遮其首,順流而下?!闭f曹操被馬超、韓遂軍打敗落水,用障泥遮首而逃。明朱有燉《義勇辭金》第三折:“短甲輕袍可體輕,戎鞍小?座紅纓?!闭夏嘟涍^漫長的發展史,不同地區和歷史時期,障泥的樣式不一,比如:
(障泥的發展)
(二)diē。這個讀音出自《廣韻》。專用于“?鞢”一詞,《玉篇·革部》:“鞢,鞢鞢,鞍具?!本褪钦夏嘞旅娴拇癸椈虬耙?。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5、鞈。讀音有三個:
(一)g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鞈,防汗也。從革,合聲?!毙温曌?。本義是古代革制的胸甲。這里的“汗”應當寫作“捍”或“捍”,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當作所以防捍也,轉寫奪誤?!|曰:‘今胡人捍腰也?!|本故作捍?!薄洱堼愂骤b·革部》:“鞈,防捍?!队衿吩疲骸饕病!薄豆茏印ば】铩罚骸拜p罪入以蘭盾,鞈革二戟。”尹知章注:“鞈革,重革。當心著之,可以御矢?!狈篙p罪者交納兵器架、盾牌、胸甲皮與兩支戟。
(革制的胸甲)
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
(1)障泥。王筠《說文解字句讀·革部》:“《廣雅》:‘防汗謂之鞈?!冻鯇W記》:‘防汗亦曰弇汗。’筠案:障泥蓋亦即此,似即韉(jiān,墊馬鞍的東西)也。”
(日制太和鞍中的障泥)
(2)堅貌?!蹲謪R·革部》:“鞈,堅貌?!薄盾髯印ぷh兵》:“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鞈如金石?!睏顐娮ⅲ骸办懀瑘悦病!妒酚洝纷鳌畧匀缃鹗??!背擞悯忯~皮、犀兕皮做成鎧甲,堅硬得就像金屬、石頭一樣。
(3)囊屬。就是皮口袋。《玉篇·革部》:“鞈,橐也?!?/p>
(皮囊)
(二)sǎ。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靸”。《集韻·合韻》:“《說文》:‘小兒履也。’或作鞈。”
(三)tà。這個讀音出自《集韻》。通“?”。鼓鞞聲。《集韻·合韻》:“?,《說文》:’鼓聲也?!抛黛??!毙鞛墩f文解字注箋·革部》:“鞈用為鼓聲者,蓋假借義?!豆牟俊?下誤以為古文耳。”《淮南子·兵略》:“若聲之與響,若鏜之與鞈。”高誘注:“鞈,鼓鞞聲?!?/p>
“鞈”的小篆寫法如圖:
(鞈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526,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