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于“元”的話題實在是太火了,只要是和互聯網沾上一點關系的企業都在討論這個話題。但對于很多人而言,“元宇宙”概念還是太過超前,什么“所有事物都可以投射在在虛擬世界之中”;什么“現實世界里賺的錢能在虛擬世界里再賺一遍”,讓大多數用戶聽的云里霧里。似乎現在只要談論科技,不帶“元”這個字兒就顯得out了似的。
直到這幾天,在我非常感興趣并持續關注的音頻領域,竟然出現“元音效”這個概念,詳細了解之前:我不能理解,但大為震驚;詳細了解之后:我能理解,但大為震驚。
“元音效”到底是個啥?想說清楚這個概念,就需要倒回到前幾天于廣州召開的LHDC4.0藍牙技術分享會。
這里要注意哈,和扎克伯格提出的“元宇宙”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虛無概念相比,“元音效”在現在看來,實現起來至少容易多,并有殊途同歸的地方,即都在強調“真實感”、“沉浸感”。
這里套用發布會上對于“元音效”表述來說就是:“元音效基于空間音頻技術,打造3D空間音效的功能,通過擴音器或者個人設備,在任何場景下打造沉浸式聽音體驗。音頻娛樂應用通過元音效技術,讓用戶在欣賞視頻、Live演奏,以及聆聽音樂、玩游戲的時候融入其中;在工作、商務場景下,元音效可以讓線上多人會議、視頻通話、直播的效果更逼真,讓參會人員仿佛在真實空間中近距離交流。”
玩音頻的朋友都知道,想讓音質得以最真實復現出來,只要回放設備配置足夠好,比如有穩定的音源、無損耗的傳輸鏈路以及大口徑的單元,基本就不會有問題。不過從有線到無線,問題就來了,這時候會出現各種問題,而最影響到“沉浸式”體驗的,除音質外,就是“延遲”。
而恰巧,LHDC一大優勢,就是能夠很好地降低音頻設備傳輸過程中的“延時”問題。
搭載LHDC協議的耳機體驗到底怎么樣?這里有必要先來解釋下,什么是LHDC。LHDC全稱為Low-LatencyHi-DefinitionAudioCodec,它是由中國臺灣地區廠商Savitech盛微先進科技開發的藍牙編碼方案。如果LHDC比較陌生,那SBC、aptX你應該聽過吧,LHDC與他們都屬于藍牙編碼技術。
那采用LHDC協議的真無線耳機,在延遲上真有優勢嗎?
在實際體驗中,差別還是能“一耳朵”聽出來的。
這里選擇的真無線耳機是采用LHDC協議的OPPOEncoX,以及目前一直在用的FreebudsPro,日常聽網易云無損音樂的延遲可以直接忽略,對比后發現搭載LHDC協議的耳機延遲明顯要低一些,而且能聽出來,比如在玩《使命召喚手游版》時,在開槍的一剎那,爆破聲音也是能立即響起,而FreebudsPro就稍微延遲了一下,如果這是在比賽時候,就很容易因延遲無法及時反應過來;再比如在敵人比較多和混戰場面,OPPOEncoX明顯要“跟得上”,雖然延遲降低了,但是感覺聲音解析是有下降,槍聲不是那么干脆,而且低音比較薄。不過總體來講,在玩游戲尤其是這種激烈的射擊游戲時候更在意的是延遲,畢竟“聽音辨位”是輸贏關鍵。
在游戲中能夠有如此及時地“反應”,其實是和LHDC其中的LL動態時延調整離不開的,簡單來講,它可以根據你使用耳機的狀態,自動調整延遲,例如聽高清音樂時候就保持穩定連接,這時候能提供高達900Kbps碼率、24bit/96Khz采樣精度和采樣率,這其實已經夠保真,夠HiFi了,多說一句聽音樂這個場景其實延遲對我來講無所謂,音質足夠好就行。而在玩游戲等場景時,會進行LL動態延遲和碼率自適應,這時候碼率和采樣精度等都有一定程度下降,目的是保證能夠以低時延傳輸,不過采樣精度和采樣率也達到了CD級別,玩游戲還是能聽,夠用的。
另外和現在主流的SBC、aptX全家桶來講,在延遲和傳輸碼率上,優勢也明顯不少,SBC就不用提,最高44.1KHz,328kbps的立體聲傳輸規格只夠上了LHDC的入門標準,而與apt-X全家桶,比如aptXHD、aptXAdaptive相比,除了規格上高不少外,最大優勢就是平臺兼容性,要用aptX就必須要用高通芯片,LHDC在這方面要比aptX“自由”,不僅兼容高通QCC系列,還支持BES恒玄、瑞昱、PixArt原相等廠商,比如OPPOEncoX就使用了BES方案,在換其他非高通芯片的手機使用時,功能也不會有“***”。
LHDC4.0還帶來了哪些新技術?不過在使用搭載LHDC協議的耳機這段時間里,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在使用OPPOEncoX一段時間后,續航實在是“棘手”,經常是通勤兩天后就沒電了,雖說耳機充電速度很快,也支持無線充電,但依舊是有續航焦慮的。另外在進行長時間游戲、音樂等場景切換過程中,還是會偶有斷連情況出現。
而LHDC4.0的部分功能確實在穩定性上進行了相應增強,比如一些藍牙設備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干擾,影響到連接穩定性,所以這次LHDC4.0將自適應碼率范圍擴大到128kbps-900kbps,并新增了全鏈路低延時功能,這項功能在我看來,最受益的是手游愛好者,80ms在游戲體驗中,我個人是能夠接收的,但是這種全鏈路的“游戲模式”是否會耗電?還有待考量。
另外在采樣精度和采樣率方面也有相當高提升,從現在的24bit/96KHz提升到了24bit/192KHz規格高分辨率音頻,以及無損音質CD-Lossless(16bit/44.1KHz)的規格,其實現階段的LHDC已經支持CD級別的采樣精度和采樣率,就是碼率稍低一些,在4.0上應該是全面提升了傳輸碼率。
最后一點,“空間音效”模式終于來了,在LHDC去年溝通會上,官方只透露了會在21年公布,然而這個“21年”來得有點晚,不過總歸還是來了。
只不過這次換了一個在目前特別熱的詞兒,叫“元音效”,這個功能其實就是基于空間音頻而來,簡單來理解就是,加上動態碼率和動態延遲調節,會在游戲、電影、音樂場景中獲得近乎于“0延遲”體驗,這是整個“元音效”的核心,目前,小米真無線降噪耳機3Pro已經支持空間音頻功能。
另外這次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LHDC4.0也支持藍牙5.2的LE-Audio下一代藍牙協議,這樣利用多平臺,能從手機、筆記本甚至是電視無縫切換LHDC,兼容性真比aptX全家桶強,要知道很多高通老機型是無法體驗到aptX最新功能的,而LHDC是寫進安卓庫文件中的,通過固件升級就能支持LHDC。只不過還是希望支持LHDC的音頻設備再多一些,大眾消費類真無線耳機雖可選擇的比較多,但在HiFi領域,搭載這項技術的音頻產品,可選擇的并不多,目前只有像森海塞爾、HIFIMAN、漫步者、TEAC、iFi、AK這樣普及度很高的廠商產品有布局。
小結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在廣州召開一場溝通會,還是能看出LHDC是有些“著急”的,畢竟高通音頻這邊也不是原地踏步,早些時候通過推出SnapdragonSound技術整合了TrueWirelessMirroring、主動降噪、aptX全家桶,目的也是為智能手機、無線耳塞和耳機等終端及終端與終端之間打造無縫的沉浸式音頻體驗。
當兩家都在講體驗時,勢必會有競爭。
你又是如何看待“元音效”、“沉浸式聲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