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95后女生一句話感動無數網友:
“我想要存錢買房。我不怕吃苦,苦著苦著萬一甜了呢?就算苦著苦著不甜,那也可以接受,再努力,一定不要放棄。”
26歲的劉淑仙畢業于重慶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畢業后她創業失敗,負債20萬,便開始想辦法賺錢還債。
她白天跑代駕,開20公里能賺40塊錢;晚上通宵與朋友在路邊洗車,洗車的牌子寫著:出租車8塊,網約車10塊,私家車15塊。
這么拼命工作之下,近兩年時間,她就將欠債還清了。
網友看后紛紛點贊說:很棒!由衷敬佩,祝愿早點咸魚翻身。
富蘭克林講過一句話:
“兩個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為什么呢?因為會求人。”
不想向生活妥協和低頭,就要錢包足夠充裕,身體足夠健康。
新的一年里,希望我們都能做到:好好掙錢、堅持早睡和自律運動。
堅持早睡,那是給身體充電
關于熬夜,仿佛成為時下年經人的標配,有的人熬夜是因為加班,而有的人熬夜是感覺早睡浪費時間和人生。
很多數人都忘記了睡覺的重要性,經常耍手機刷到半夜,不僅熬出黑眼圈,還對身體不好。
《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率高達38.2%,其中超過3億人有睡眠障礙,并且這些人大多為中青年人,他們是當下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如今,很多本應是老年人的疾病都早早地在年輕人身上發病,這都跟長期生活在高壓狀態,沒有好好休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無論什么原因熬夜,都請不要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我們的一生,睡眠占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它看似無用,卻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尤其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清醒。
長沙有位李先生,今年31歲,因為長期熬夜到零晨兩三點來打游戲,感覺胸口憋悶、咳嗽,去到醫院就診。
經心臟彩超和化驗檢查,李先生被確診為心衰。
當時他的心臟已經擴大,而且功能只有35%左右,不到正常人一半。
醫生解釋說:“心衰發作時非常兇險,在一個小時內可能會意識喪失、心臟驟停。”
寇準曾說:“安不將息,病時悔。”
很多人在健康的時候都對它不以為然,不懂得保養,等疾病找上門時,后悔也就晚了。
我們要知道,人活著,能夠健康就勝過腰纏萬貫,當身體出現問題時,就算你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回健康的身體。
按時睡覺,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值得你透支健康,拼命熬夜。只有休息好了,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打怪升級。
沒事早點睡,是對自己最大的溫柔,也是給身體最好的充電和養生。
好好掙錢,那是艱辛時的底氣
錢,是每個人的定海神針。
尤其到了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兒女,我們處在這個天平的中心點,一不小心一場病,就會使這個家變得兵荒馬亂。
近兩年,因幽默的講課風格在網絡意外走紅的“網紅教授”戴建業,曾被《人民日報》點贊為“一個被學術耽誤了的脫口秀選手”。
一次,講座進行到一半,突然有位聽眾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質問他:
“我承認你的課很好,但你為了錢到處走穴,有一個文人學者的風骨和風范嗎?”
溫文儒雅的戴建業聽后,沉默半晌回答道:
“我老婆一盒抗癌藥五萬,我那點工資能買幾盒藥?你批評我沒有文人風骨,可是如果丟了妻子,我要文人風骨做什么?”
說到最后,難掩悲傷的戴建業淚流不止。
原來之前的某一天,戴建業趕到醫院去探望妻子,發現她正趴在地上找一顆不小心弄丟了的藥。
目睹一切的他,徹底改變了之前不接受演講的想法。
一轉身,就撥通了電視臺的***,接受了之前一直推卻的演講邀請。
多么痛心啊,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分錢更能壓垮原本挺直的脊梁。
年紀漸長,越會發現,唯有多賺錢,才能讓人生飽經滄桑后給自己嘗到一點甜。
抖音博主@肉肉和小胖曾發視頻:
“我們那時候到月底為了攢錢,推掉一些社交活動,人家就勸,錢是賺來的,不是攢來的。別信那個,那些人現在沒一個比我們過得好的。”
剛工作時她每月7000元,丈夫每月1萬元,他們會提前規劃好,防止盲目消費。
比如,5000元是強制性的定期存款,剩下的會購買保險、衣食住行和柴米油鹽的日常花銷。
每年下來定期6萬元,加上余下的錢,能存七八萬元。
五年下來,他們攢出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在北京站穩了腳。
聽過這樣一段話:
“讓內心安靜,安定下來;工作和謀生,踏實而勤懇;待人處事,和順氣暢;日省吾身,向上向善。所有的這些,都是保佑你的真神。你就是你自己的神。”
反復思量,人活著真的很貴,生活中的大部分煩惱,都是因為缺錢。
錢不僅可以保命,更能在生活中給我們緩沖和喘息的機會。
所以,好好掙錢真的一點也不俗氣,它讓我們有尊嚴、安全感和底氣。
自律運動,給后半生不一樣的活法
后半生的活法,像是一道選擇題。
有的人,認為人到了一定的歲數,身體機能遲鈍、發福和油膩都是必然的。
于是,他們好像找到了合適的理由去肆意放縱自己,但越往后走,越會感覺到身體和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
但有的人,他們隨著閱歷的增長,越像一道光散發著獨有氣質。
46歲的劉韋淞是海南一家醫院的院長,因為運動會上一段擲鐵餅的視頻,高大帥氣的他迅速火遍網絡,甚至被網友調侃:“小說里的院長從此有了原型。”
1.86米的身高、挺拔的身姿、勻稱的身材,是背后二十年如一日堅持運動和自律的生活習慣。
光鮮亮麗的背后,他其實是一名腦瘤患者,而且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做了兩次手術。
他是在一次例行體檢時被查出腦瘤,進行了放療后,目前病情穩定。
不過,腦瘤壓迫導致左耳中重度聾,身體平衡系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他說:“像跑步、跳躍這樣的動作,我都沒法完成了,現在就只能‘擼鐵’。”
哪怕回家再晚,他也會堅持鍛煉一會兒。
到如今,他已經堅持鍛煉20多年,并保持著每周三次健身的習慣。
村上春樹曾說過:
“這個時代,身體不僅僅是供奉靈魂的殿堂,還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表現。”
鍛煉,一天兩天甚至一年可能發現不到明顯的變化,但十年后,堅持鍛煉的人會更加自信和陽光。
沒有誰的幸福和好運是憑空長成的,背后都是一點一滴的努力和付出。
在眾多港臺影星當中,呂良偉也是一個逆齡生長的人。
雖然已經過了60歲,但是他的身材和樣貌都保持得非常好,看上去就像三四十歲的小伙子一樣。
有一次,他去養老院做公益時被“調侃”了,老人們對這位來訪者都表示感謝,說這位小伙子真有愛心。
翻看他的日常生活記錄,除了宣傳新劇、秀恩愛之外,最多的就是關于健身養生,積極宣揚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了解他的人,還以為他是健身博主,其實,他就是熱愛鍛煉,熱衷分享自己的健身經歷。
采訪中,他說自己每天會堅持跑一萬步左右,還會經常練習深蹲、扎馬步,就連在飛機上也能做簡單的運動。
運動,是提升自律最直接的方式。
“一次運動,就像是一次排毒,排除身體的負能量,救贖我們逐漸疲憊的靈魂與精神。”
我們身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保持自律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而真正的自律,從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每日的重復練習中,養成自律的能力。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幸福是一點一點積累而成的,人生是一天一天經營出來的。
就算是不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只要每天堅持做,一年之后我們都有豐碩的收獲。
2022年,萬象更新,在虎年的這個全新的起點上,為自己設定新的、可行和能堅持的目標,然后去一點一點完成吧。
點個贊,2022,愿你我不負歲月,在日復一日的積累和沉淀中,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作者:展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