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地形氣候差異明顯。南方山多水多,農作物以水稻為主;北方則多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是小麥。在小麥成熟的季節,如果從高空俯瞰,北方大地的顏色就是小麥成熟后的金黃色。
自古以來,小麥都是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由小麥加工而成的面粉,幾千年來養活了無數人,也誕生了中國獨一無二的面食文化。中國面食歷史悠久,其種類豐富、花樣繁多,是任何國家都比擬不了的。如果要找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面食,我認為非饅頭莫屬。
饅頭是面粉經過發酵后,通過水蒸氣蒸熟,柔軟好消化,老少都適合吃。
如今,我們有著比以前更精細的面粉,更方便發酵的酵母粉,但是賣的饅頭卻越來越不好吃。雖然看起來又白又軟,但就是吃不出饅頭的香味,味如嚼蠟。
所以饅頭我更喜歡吃自己做的!
家常蒸饅頭
家常蒸饅頭我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先和面、發面,面發好以后把面團揉成長條,然后用刀切成一個個小劑子,可以直接餳發,也可以揉成圓形,二次餳發20分鐘左右,上鍋蒸熟;另一種是和好面以后不等發酵,直接把面團切成劑子,揉成饅頭形狀,然后上鍋餳發30分鐘左右,開火蒸。今天先給大家分享一下比較經典的第一種做法,給大家詳細講解和面的比例和蒸饅頭時的小竅門,讓你蒸出的饅頭,柔軟又勁道,光滑不塌陷,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家常蒸饅頭-
[食材]
中筋面粉500g
酵母粉5g
白糖5g
開水280ml
[食譜]
1.碗中加入500克中筋面粉,再加5克酵母粉,5克白糖,用280ml溫水和面,一邊倒一邊酵母,攪至絮狀以后下手揉成面團。(現在氣溫比較低,溫水和白糖都有助于酵母發酵)
2.最后揉成這樣偏軟的面團,蓋上保鮮膜,放到溫水上發面一個半小時左右。在冬天時氣溫低,這樣發面更好更快,夏天常溫發酵三四十分鐘就可以了。
3.面團發酵至中間戳一下不塌陷,拉開都是蜂窩狀,說明發酵的就很好了。
4.案板上撒點干面粉,把發好的面多揉幾下排排氣,然后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5.到這一步后,可以直接二次發酵,蒸出來的形狀有些地方稱為刀切饅頭。也可以把小劑子揉成圓形,蒸出來就是常見的圓鼓鼓的饅頭。這里可以多揉幾下,能夠增加饅頭的層次和筋性,讓饅頭更好吃。
6.揉至底面光滑翻過來,搓高一點,這樣二次發酵時饅頭的形狀就出來了,不會太扁,可以看到揉好的生坯表面特別光滑。
7.我家女兒愛吃豆沙包,我給她包了幾個豆沙的。
8.蒸屜上鋪好擰干水的濕籠布,擺上饅頭生坯,冷水上鍋,二次發酵20分鐘。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留足夠的空隙,饅頭熟了以后會變到生坯2倍大左右。
9.二次發酵以后,饅頭生坯變大了一點,先開大火燒開,水開以后轉中火蒸15分鐘,時間到后關火燜5分鐘再開蓋,這樣可以散一下水蒸氣,防止饅頭表皮塌陷起皺。
10.最后光滑飽滿的發面饅頭就做好了,用手捏一下饅頭能夠快速地回彈,說明饅頭非常的勁道,掰開可以看到里面的組織特別松軟。
自己蒸的發面饅頭柔軟勁道,比買的要好吃很多,而且做法也十分簡單。很多人害怕自己和不好面,其實試一下你就知道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弄準確面和水的比例,一次不成功,多嘗試幾次,你也能做出好吃又漂亮的發面饅頭。比例和做法都分享給大家了,有空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哦!
上文說到的第二種***蒸出來的蒸饅頭同樣柔軟勁道,而且比較節省時間,以后再分享給大家詳細的做法!
謝謝您的觀看,下期再見!